舞動的未來式!Camping Asia——給下一個世代的未來藝術學苑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entre national de la danse, CN D)與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的Camping Asia,將於11月10日至21日重磅回歸。這場為期12天、集創作、教育、演出於一體的前瞻性藝術教育計畫,將集結來自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法國、奧地利及臺灣共16所藝術院校、近150位師生,在臺北共同展開一場「跨領域、跨文化、跨世代」的深度對話。
Camping Asia源自法國巴黎的「Camping」計畫,北藝中心自2018年起即參與其中,並於2019年將其精神移植至亞洲,兩年一度於臺北舉辦。這個計畫以舞蹈為核心,建立起一個連結藝術院校、機構與藝術家的國際網絡。自2019年以來,Camping Asia已成功吸引超過12個國家、數百位學生參與,2023年活動總參與人次更突破7,000人。
臺北作為Camping Asia的亞洲基地,不僅深化了自身作為當代舞蹈重鎮的角色,更積極孵化領先亞太的文化表達。這不僅是為下一個世代打造的未來藝術學苑,更是讓臺灣在國際文化版圖上持續保有創新與自由能量的關鍵節點。今年Camping Asia活動內容也延續其多元豐富的設計,致在打造一個教育與藝術交匯的場域,包含早課、專業工作坊、學校馬拉松、大堂課、深度論壇與微電影展等單元,都將為參與者提供多元面向的身體實踐與探索機會。
用身體溝通,讓台北成為亞洲文化的入口
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在致詞時提到,Camping Asia用最本能的肢體語言,超越了說話的語言,讓來自不同文化的年輕人能夠面對面,進行最直接的溝通與交流。這種「短兵相接」的身體碰撞,能夠打破慣例與框架,開啟藝術學習旅程中重要的一步。
「我們面對面的時候,互相把自己文化底蘊的東西統統給獻出來,然後在面對不同的文化、在給予刺激的時候,我們相信就會開始打破慣例及框架。」——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
王文儀董事長強調,北藝中心與法國國家舞蹈中心及香奈兒品牌的合作,承接了推動自由創意與文化永續的使命,讓台北成為連結亞洲與世界的交流核心。她相信能讓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成為「亞洲文化的節點」,讓所有前來的外國人都能看見在台北表現出來的亞洲文化。
策展人的提問:舞蹈在不確定的時代能做什麼?
Camping Asia 策展人林人中
旅居法國、跨足表演藝術及舞蹈展演的藝術家兼策展人林人中,為今年Camping Asia的節目精選了5檔作品,試圖讓舞蹈不再被既定語彙所框限,而是與科技、聲音、哲學、影像,甚至是政治現實,做直接地碰撞。他希望年輕的舞蹈創作者們能透過這些作品,看見舞蹈作為一種思考與感知的力量,在不確定的時代裡,持續激發對身體與世界的想像。
「到底下一代的年輕人,他們要面對什麼樣的時代?」透過這個簡單的問題,林人中點出今年Camping Asia與其合作夥伴長年以來共同探問的核心問題。他策劃的五個節目,每一部都帶著對未來性的想像與提問,同時也回望歷史,向大師致敬。
《崩世光景》(Room with A View):末日烏托邦在台北現身
©Maria Baranova
這部受到法國雜誌《Les Inrocks》高度讚揚「一根驕傲高舉的中指,對著世界的崩壞」的作品,是由法國前衛編舞團隊狂徒((LA)HORDE)自2019年起擔任馬賽國立芭蕾舞團藝術總監的首部作品,攜手擅長融合電子與古典、並致力突破聲音疆界的法國電子音樂翹楚霍恩(Rone)所共同打造。在一個末日感十足的大理石採石場意象中,舞者們以激烈、原始的肢體交織出青春的挫敗與憂鬱,並混合成強烈的暴力。兩兩成對的戀人們繾綣糾纏,他們姿態優美、絕望且哀傷,時而合一、時而分裂,相互擁抱觸摸,彼此施暴,然後推離。
法國電子音樂製作人與作曲家霍恩 (Rone)
那是石與肉的交歡,在最堅硬的外殼內有最柔軟的渴望。什麼樣的渴望?比如,我希望當我一躍而下時,有人將我接住、我希望尖叫的時候,有人和我合聲、我希望回到一種連續的生命裡,我不要只是身體,我要是舌頭,是手臂,是心臟,我要是我每一個分裂的感官尖端,那甜美的體驗。我要是其所是。
這場末日派對直面氣候危機、社群疏離與身體焦慮等當代議題。霍恩的電子音場宛如末日聖歌,而舞者們則以毫不妥協的身體,回應世界的崩壞。他們在親密與暴力之間擺盪,在廢墟中尋找新的信仰與愛,展現出這一世代關於愛、破壞與重生的身體宣言。
《即席寫真》(Find Your Eyes):當攝影成為一場表演
英國藝術家班吉.瑞德 (Benji Reid) / 攝影 ©Benji Reid
《即席寫真》是一場極度獨特的跨領域展演,它模糊了攝影、舞蹈與劇場的邊界。以屢獲殊榮的「非洲未來主義」圖像聞名的英國藝術家班吉.瑞德(Benji Reid),將攝影、舞蹈和戲劇結合,創造出引人注目的超現實影像。這些圖像反映了他作為一名黑人在當今英國所經歷的種種,並挑戰著重力的界限。
作為一位自稱「舞蹈攝影師(Choreo-Photolist)」的藝術家,瑞德並非單純按下快門,而是將創作的幕後過程直接呈現在舞台上。在演出中,他為三名演員進行編排,並在觀眾面前即興創作攝影作品,將舞台轉變為一個真實的工作室,融合了他個人的回憶與情感。
「我不是在拍照,而是在表演。」——班吉.瑞德(Benji Reid)
《即席寫真》以戰爭攝影為起點,探索個人的內在掙扎,宛如一本日記。故事講述藝術創作過程中的挑戰、創傷與康復,以及如何在生活的縫隙中尋找希望。
《機神祭》(U>N>I>T>E>D):一場極富儀式感與未來感的沉浸式體驗
©Michael Pham
來自澳洲、當代最具前衛精神的表演藝術團體之一「塊動舞團」(Chunky Move),以打破類型邊界聞名,紐西蘭雜誌《Broadsheet Magazine NZ》曾給予其這樣的評價:「當該舞團名字出現在節目單上時,你就知道事情會變得奇怪。」其藝術總監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帶來新作《機神祭》(U>N>I>T>E>D)——一場科技與靈性交會的奇觀。
六位頂尖舞者穿戴著以越野機車零件回收打造的機械裝置,在爪哇迷幻電音的激昂節拍中,化身為「半人半獸的後人類神話生物」。《機神祭》《U>N>I>T>E>D》的視覺設計深受1980-90年代科幻電影、神話符號與峇里島儀式文化影響。觀眾並非單純的旁觀者,更像是獻出自己神魂與心智的參與者,共同成就一場極富儀式感與未來感的沉浸式體驗。
「即使身處於後工業化與都市化的環境中,人類與神秘、靈性之間的連結依然存在,只是往往被忽略。」——Chunky Move藝術總監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
《洛伊.富勒:研究一下》(Loïe Fuller: Research):讓物件成為創作過程的共謀者
©Abed
波蘭裔編舞家歐拉.瑪齊耶斯嘉(Ola Maciejewska)的《洛伊‧富勒:研究一下》,並非單純對百年前的現代舞先驅洛伊.富勒的致敬。這場表演是一場深入歷史、物質與身體之間的高張力實驗。瑪齊耶斯嘉沒有重製富勒標誌性的絢爛「蛇形舞」,而是將觀眾的注意力,引導至舞者與數公尺長的絲綢之間,那種相互抵抗卻共同呼吸的微妙關係。
「我想讓物件不只是作為舞台上的道具,而是創作過程的『共謀者』。」——歐拉.瑪齊耶斯嘉(Ola Maciejewska)
波蘭裔編舞家歐拉.瑪齊耶斯嘉 (Ola Maciejewska) / 攝影 ©Martin Argyroglo
舞台上,舞者與絲綢融合、共生,觀眾被邀請以一種近乎冥想的方式觀看。作品模糊了舞者和布料的主副角色,呈現出「內建的混合性」的藝術思考,最終,分不清是人推促了布,還是布料拉動了舞者。作品自2011年首演後,歷經多國演出與持續演化,如今抵達台灣觀眾面前,以極簡姿態創造一席關於「觀看與感知」的深度對話。
《動作以上以上動作》(Mouvement sur mouvement):舞台上的哲學辯證
法國編舞家諾埃.蘇利耶 (Noé Soulier) / 攝影 ©Marc Domage
當解釋成為動作,動作也成了解釋,那舞蹈與語言的界線會在哪?
由法國編舞家諾埃.蘇利耶(Noé Soulier)所創作的《動作以上以上動作》,更像是一場在舞台上展開的哲學實驗。這部作品以美國編舞家威廉.佛賽斯(William Forsythe)的《即興技術》影片為靈感,探索舞蹈與語言的界線。蘇利耶獨自站在台上,一邊進行肢體實作,一邊針對「動作本身」發表一場精密而詩意的身體論述。演出中沒有使用任何音樂及音效,唯一的聲音,即是諾埃.蘇利耶自己所發出來的聲音。
「語言不是用來替代動作,也不是在詮釋動作,它跟動作同時發生,兩者之間形成了張力與互相影響。」——舞蹈家諾埃.蘇利耶(Noé Soulier)
蘇利耶在表演中刻意讓語言與動作同步,卻又偶爾彼此偏離,不斷挑戰觀眾的觀看習慣。這使得觀眾不再是被動的接受者,而是被召喚來參與、思辨與重構的觀察者。若威廉.佛賽斯的《即興技術》是關於動作如何組成與展開,那諾埃.蘇里耶便是基於以上語法,進一步探索如何觀看與理解動作。
身體作為一種力量,在當代世界提出新的提問
回扣策展人林人中的策展理念,這些作品無一不在探問「下一代的年輕人將要面對什麼樣的時代」。從《崩世光景》中末日廢墟的青春嘶吼,到《機神祭》中機械與靈性的結合,到《即席寫真》象徵跨越舞蹈與攝影邊界的表演,再到《洛伊.富勒》對歷史身體的重新審視,以及《動作以上以上動作》對身體與語言關係的哲學思辨,每一件作品都將舞蹈從單純的表演,提升到一種思考與提問的力量。
2025 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左)、2023 Camping Asia參與學員林穎(中)、北藝中心董事長王文儀(右)
一位參與過2023年Camping Asia的學員,來自臺北市立大學舞蹈學系的林穎同學分享她的深刻體驗:「我從在學校只會聽從指令,變成一個開始會思考、開始有問題意識的舞者。」她認為,這是一個「創作的試煉場」,讓她有機會與來自不同文化、不同領域的同儕交流,甚至因此結識跨域朋友,共同創作。
Camping Asia不僅是一個讓世界頂尖舞團帶來精彩演出的藝術節,更是一個讓年輕學子「現身」的教育場域。它讓年輕的舞者們,不再只是重複前人的動作,而是開始用自己的身體,在一個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裡,提出屬於自己的、關於身體與未來的深刻提問。
2025 Camping Asia售票節目將於2025年9月8日中午12點起開放付費會員預購,並於 9月15日中午12點正式啟售。詳情請參見Camping Asia活動網站。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