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04誰還在讀書? »
Mar.04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人物. 觀念
魏德聖的《海角七號》以上億票房,使國片在21世紀走出黑夜,接著《賽德克巴萊》再創里程碑,而今他的夢想是「台灣三部曲」。
魏德聖坦言,《海角七號》上映前,他覺得票房五千萬是實力,八千萬是他們的行銷結果,八千萬以上是整個大環境的天時地利人和。
人物. 書籍
極左派知識分子的策略受到了卡斯楚的啟發,相信藉一小群武裝分子即可全面在拉丁美洲催生革命,但在霍布斯邦眼中卻是「極其錯誤」。
人物. 重磅
陳芯宜與柯貞年都不將自己定義為「女」導演,他們認為,以性別為主要角度檢視創作、創作者歷程,或許是自我限縮。
聆聽雷光夏的音樂,彷彿能看到音樂裡描述的場景,其行雲流水的創作,成就了金鐘、金曲、金馬「三金」大滿貫。
人物
曾與鍾孟宏合作的影評人塗祥文,帶領我們進入鍾導的電影宇宙,透過導演對台灣電影的瘋狂世界觀,心領神會「中島長雄」式的幽默與深邃。
李霈瑜,主持、音樂、戲劇都有所成績,這些成果他確實都「修」得賣力。從走秀、拍廣告到電影,她隨著生活的機遇勇敢踏尋。
人物. 生活
《VERSE》受 BBC電台老牌節目「荒島唱片」的啟發,本篇邀請滅火器主唱楊大正分享他的荒島書單。
鼓作為人類最早的樂器之一,不需語言,只靠節奏,就能激勵人心,一場疫情把鼓藝推向線上,真正地成就了「天下鼓手是一家」。
人物. 音樂
許含光經常花時間調整狀態,讓腦裡的眾多聲音安靜下來。唯有安靜下來,自己才能聽見哪個聲音最大聲,才知道哪個聲音是自己最渴望的。
人物. 藝文
台灣的特色就在於複雜多元,比較好的發展模式不是一直強調某些文化特色,而是讓大家都小小的,卻都同樣繁盛,呈現遍地開花的態勢。
「家對我來說像情人,會依賴它、花很多時間與它相處,而它也能包容我的各種面向。」尹國賢導演如是說。
《GQ》總編輯杜祖業,工作上他是嚴厲的總編輯,頂著做工精細的眼鏡犀利看稿,私下則把個人品味毫不保留地注入家裡頭。
即便在文學界闖出了名堂,「作家張耀升」從未放棄他的電影理想,多年後繼續耕耘導演夢。
這幾年台灣的農產品開始被關注、被認同,這些都是進步象徵,未來十年我覺得農業市場的機會很大。
品墨良行創辦人王慶富,近年歷經幾番人生和心境的轉折,從為人熟知的設計身份到改賣自行研發的紅豆餅,今年甚至暫停設計工作,也遷移了永康街的店舖,打算一切重新開始。不過,在他潮州街新址,會延續「紙的材料室」和小量印製的概念,並在鄰街一側陽台重新開賣「日晒紅豆餅」。王慶富放下在設計界二十年的耕耘與積累,以閒置模式重拾感受生活的餘裕,是他在多方衡量取捨,回歸初心的生命流向。
人物. 電影
如果要找2020年最酷的兩個電影人物,絕對是白靈和陳淑芳了。月前有位久居國外的友人返台,我推薦他去看《孤味》,告訴他陳淑芳演得極好,他不知道陳淑芳是誰,但是一看到照片,他馬上就知道了。就像一首熟悉的歌,久了會忘掉歌名,但是聽到一小節旋律就會馬上說:我聽過。陳淑芳,就是我們記憶的一部分。
人物. 攝影
歡迎光臨《伍佰.滑雪場》,根據伍佰的入場說明,接下來的旅程中,不是你被眼前影像拉進去,就是它們會跳出來攻擊你。這是伍佰的第五本攝影集,收納了他 2008 年到 2020 年的滑雪旅程,大開本尺寸、書體沈甸甸,是至今所有作品中塊頭最大的,裡頭大多是跨頁照片,全景攤開,一幕幕重現他在滑雪場透過護目鏡所見的銀白世界。
金57落幕已超過20天,是枝裕和甘願來台隔離14天,只為擔任本屆金馬終身成就獎的引言人,三分鐘致詞依舊歷歷在目。他說,是侯孝賢讓自己決定成為一個電影導演,他始終認為自己就是侯孝賢其中一個兒子,所以他僅代表侯孝賢的孩子們站在台上。
書店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包含經營者、夥伴、盟友和讀者,書店因此不會是「一個人」的書店。
人物. 影劇
莫子儀,大家叫他小莫,很多人心目中的男神。片場裡即使沒打燈,在那些愛慕者眼中小莫也像自帶 2K 大燈,永遠光明透亮。在片場就只有我會叫他笨蛋,跟他講幹話⋯⋯
1980年代,薛岳的歌,李格弟的詞,帶領補習街上的少年少女們衝破時代的縫。
人物. 商業
羅申駿,台灣設計界的當家扛霸子。過去他的名字,總是和金馬、金曲獎等光鮮亮麗的舞台連結。為什麼他要到一家企業文化保守的傳統券商當品牌長?他想做些什麼?
黃韻玲是台灣流行音樂史一個奇特的精靈。她出身於民歌時代,走過 80、90 年代黃金歲月,創作無數膾炙人口的歌曲,經歷流行音樂產業重大變遷,卻始終還站在時代浪潮上,依然被大家喜愛、尊敬。一如訪談中她重複強調的:創作這件事永遠都沒有「夠了」。
賈樟柯是當代中國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鏡頭對準了當代中國的社會轉型。他的兩部新片,一部是在 2018 年的《江湖兒女》,另一部是關於文學與農村的紀錄片《一直游到海水變藍》,都在《寧靜的長河:2020 賈樟柯原鄉影展》讓台灣觀眾可以看到。
人物. 地方. 藝文
這座城市三百年歷史,在台灣城市的發展脈絡,新竹市非常重要。在日治時期,桃竹竹苗的管理中心就是新竹市,現在市長上班的新竹州廳。現在桃園進入首都圈,可是竹竹苗的核心城市還是新竹市,對林智堅市長來說,在做任何的建設和規劃,都想到竹竹苗,因為確實是一個共同的生活圈。在古蹟的修繕或是活化,是因為看見新竹就是一個年輕的古城,過去睡了太久,它需要甦醒,把這些空間重新整理活化。
路易可能不知道,媽媽為什麼在台上那麼激動地說自己真的得獎了。 但,相信只要是她的歌迷都會告訴路易:因為媽媽真的等這座金曲獎等了好久好久。 身為歌迷的我們也是。
白晝之夜,是 2002 年於法國巴黎首創,在夜晚展開的大型藝術活動。2020年台北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提起白晝之夜的緣起,是源自於「巴黎人『怕』什麼?」。在市民的回答中,占比最高的兩個答案,是怕微弱路燈下夜晚的黑、以及怕難懂的當代藝術。
人物. 飲食
台北兩大知名麵包及法式甜點的烘焙職人──世界麵包大賽冠軍陳耀訓以及法國巴黎甜點公開賽金牌李依錫──以各自的手藝、觀點及講究,創作出口感與風味皆令人耳目一新的蛋黃酥。蛋黃酥已不再只是大眾傳統印象的蛋黃酥,而是一種展現了台灣當代職人精神的創新演繹。
從《我庄》開始,我掌握到一種將專輯化作『人格式』的書寫方法;從《我庄》寫到《圍庄》,其實是在寫人格與自我(ego)的形成。除了地理節氣之外,外圍的重工業與工廠也以重工業汙染、空氣汙染在影響著《圍庄》專輯的人格;我並非要追求或者歌頌自己的庄頭,而是想對台灣第二波的現代化,展開正面對決。對於現代化的批判永遠不能消失,我們得保持某種反抗,在不被馴服之外,也得提出有趣的觀察與批判。
在我人生的不同階段,我心中都有個台灣的投射——關於文化,關於生活。直至香港的政治矛盾愈來愈尖銳,更多關於政制、未來的討論,大眾漸漸將視線挪移至已民主化的台灣,寶島漸漸成為香港人心中投射的政治楷模。深紅的中國大陸,半死不活的香港,以及自由蓬勃的台灣,形成了華人社會獨特的政治延線,也讓在夾層的香港人在強烈對比下,意識上愈來愈靠近台灣的公民社會。
人物. 建築
如果不是這場疫情,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團隊的 5 月應會現身於威尼斯建築雙年展主展場。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台灣的人和何以讓台灣自由的元素。二十多年來,黃聲遠帶領田中央團隊深耕宜蘭,他們的作品不僅獲得總統創新獎、國家文藝獎等多個大獎,近年更在世界巡迴展覽,讓世界看到台灣的土地與人,並用台灣的價值回答這個今年威尼斯建築雙年展的主題:我們將如何一起生活。
這些年,加諸在唐鳳身上的標籤實在太多,她既不抗拒也不同意。在她心中,這些標籤只是發語詞,不是語言中有意義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給自己下個標籤呢?她說:「可能就是『我』吧,這是個沒有所指、沒有意義的字。」
人物. 地方. 飲食
「我喜歡下雨過後土地的味道,會想到家。」餐廳 AKAME 創辦主廚彭天恩(Alex)倚著敞開的車窗,悠悠道來。我們正馳騁在屏東縣霧台鄉的群山中,雨剛停,斜陽金暖,峰脈綠絨,美景潑灑出來的此刻,彭天恩卻想起了家。他已經回到家了呀!不僅如此,他還把外地人招來了,為了吃他料理的一餐,許多人不遠千里專程上路。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