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訪/隈研吾:創作猶如一場馬拉松,從東京到台北的建築與城市共生哲學

專訪/隈研吾:創作猶如一場馬拉松,從東京到台北的建築與城市共生哲學

隈研吾是當代最重要的日本建築大師之一,曾獲日本、義大利等國際建築獎。作品擅長使用竹、石、木材、紙等天然建材,結合大自然的光影、水紋等元素,將建築與景觀融為一體,形成看似溫柔但能接納各種外力的「負建築」。去(2024)年底,他設計的台中文化新地標「勤美術館CMP INSPIRATION」正式開幕,《VERSE》邀請到隈研吾分享關於創作的理解、對台灣的印象,以及大師的生活愛好。

VERSE:您在台灣創作了多個建築作品,能否與我們分享對台灣的印象?

隈研吾:我第一次去台灣大約是30年前,當時對台灣只有模糊的印象,之後開始頻繁到台灣參與一些工作項目,並認識了當地的許多城市,如台中、台南、高雄等,每個地方的風土和文化都不同,具有各自的多樣性。而讓我深刻感受的共同點是——無論是城市規劃還是建築設計,台灣的每個地區都充滿了開放的精神。

VERSE:台中勤美術館於去(2024)年底開館,在設計CMP INSPIRATION的過程中,您如何平衡建築創新與實用性?對這座城市又有什麼觀察?

隈研吾:台中在歷史上與日本有深厚的關聯,建築、自然和庭園有許多共通點。而台中氣候宜人,與綠化的親和性很高,CMP的目標正是將建築與景觀融合,因此我們成功綠化了過去難以綠化的地方,在結構上也克服無柱空間的挑戰,將其延伸擴展。

延伸閱讀:隈研吾首座台灣美術館:「勤美術館」融入草悟道綠意,掀開大地的有機建築

VERSE:您曾研究貓與建築師的關係,並策劃「隈研吾展─新公共空間之貓的五大原則」,這項特別的研究靈感是什麼,而貓和建築之間又有什麼聯繫?

隈研吾:20世紀的主流建築風格是向上發展,建築越來越高,大樓層出不窮,高度成為了價值的象徵,形成「居高臨下」的建築風格。但我認為在未來的社會,建築將以「低視點」為關鍵,而貓代表的正是低視點。我在貓身上綁上鏡頭,任由牠們穿梭於東京的大街小巷,而牠們則以小巧的身軀,提供我們從貓眼看待建築和城市規劃的視角,這是我在展覽中想要表達的理念。

VERSE:在您的自傳中,提到建築師必須擁有馬拉松選手的耐力與毅力,才能持續創作出偉大的作品。您如何保持日常的紀律與作息?

隈研吾:我很早就認知到建築師像馬拉松跑者,因此很重視健康管理。我每天都會運動,也經常步行,尤其在超過六十歲以後,我更有意識地去保持這些習慣。另外,我也享受美食和美酒,並且去思考這些食物背後隱藏的文化和歷史。

VERSE:除了建築設計,您也十分喜愛寫作,與村上春樹先生是摯友,你們會聊到寫作嗎?

隈研吾:村上先生不僅是一位偉大的馬拉松選手,寫作對他來說也像一場長距離賽跑。村上先生每天都會寫400字的原稿紙10頁(多於或少於都不行),這是他工作基礎的一部分。我自己也有做類似的事情。

VERSE:寫作和建築設計同為創作形式,但透過不同的媒介進行表達。您認為它們是否有共同的核心哲學?

隈研吾:建築和文學,創作的本質上都是「溝通」。必須讓他人理解你想傳達的東西,這才是創作的目的,我認為無論是建築或文學,「自私」的創作都沒辦法達到成功的溝通。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29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林奕辰 編輯/DOMINIQUE CHIANG 圖片/Kawasumi-Kobayashi Kenji Photograph Office 提供
VERSE VOL. 29 廚房的美學VERSE VOL. 29 廚房的美學
  • 文字/林奕辰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 圖片/Kawasumi-Kobayashi Kenji Photograph Office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