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為什麼要去藝術博覽會: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總監岳鴻飛專訪

為什麼要去藝術博覽會: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聯合總監岳鴻飛專訪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台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

Taipe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以下簡稱台北當代)是近年來因應藝壇全球化、數位化而興起的重要藝術博覽會。以藝術與創意為會展精神,致力於創造年度平台給藝術市場的畫廊、藏家與來自全球的藝術家。

本次從南港移師世貿一館,2022台北當代「思想串流」論壇以“Escape into Understanding ”為題,不只透過展覽也設計NFT展區和新的藏家培育計畫「藝術解密」,要讓台灣觀眾透過展覽現場遊覽世界。VERSE作為深耕藝文的台灣混種媒體品牌,在會展開幕前,訪談台北當代聯合總監:岳鴻飛Robin Peckham),從他的策展心法中,重新認識台北當代和今日的藝文趨勢。

回到「現場」的台北當代

在COVID-19疫情重擊全球藝術會展後捲土重來,2022台北當代的展覽現場,不僅多了線上的思想論壇,也增加科技藝術、NFT等藝術形式群像。岳鴻飛定居亞洲多年,對於因應疫情轉而線上化的藝術市場發展有他的宏觀見解:「博覽會始終都是一個關鍵的市場平台,這個『群聚』帶來的文化意義是無可取代的。」

2020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展場照。

年度的藝術博覽會,是一個能夠同時聚集商業畫廊、藏家和藝術家的重要場域,以分享、展示作為主要功能的這份中立特性,開啟了今日藝術市場最核心的營運模式。不論是在畫廊和藏家之間的一份教育責任,或者策展團隊從命題的活動策劃、為來賓設計的內容等,都同時具備有串連文化和社會的當代價值。

岳鴻飛特別提出約翰伯格(John Berger)的重要著作《觀看的方式》為論點:從攝影被發明以後的觀看意義早已出現革命性演變,今日不論是在線上社群或線下會場,觀者所關注的始終是內容以及背後的非語言訊息,而這也是會展的「現場性」在今日最不可取代的價值。

「知識」就是自由的起點

“Escape into Understanding ”- 把「知識」視作逃生出口,岳鴻飛笑說這次的命題其實受到疫情很大的啟發:從在不同國家的限制所感覺到平行時空,再到台灣實施兩年餘的兩週自居家檢疫所形成的「時差感」,在這樣的限制底下嘗試正常生活,岳鴻飛體會到「知識」在其中所具有的療癒力量,也因此在展前論壇的特別以「活躍於世界的台灣文化與文化散播」為題,希望聚集藝術、文化圈的學者和好朋友們,除了共讀在後疫情時代的文化脈絡,也回到台灣自身的發展條件,從藝術市場的運轉,以及新、舊藏家的投資思維再到跨域的思想串流。

岳鴻飛希望台北當代的核心定位「Art & Ideas」能夠透過觀點的交流實踐,並且在分區的大小型論壇中開啟扣緊社會脈動的實際討論。


除了五月會展的現場三大畫廊展區:「當代網域」、「新生維度」和「微型單元」所聚集的60間國際頂尖畫廊外,「思想串流」(Ideas Forum)論壇也透過官方Instagram (@taipeidangdai) 舉行三場線上直播論壇,邀請各界的國際文化領袖一起對談跨域的多元議題。

這個線上同步的策展安排,也是為了突破因為疫情限制所帶來的時空隔閡,希望能夠重新匯聚藝術展會的向心力,不僅跨域更要跨界、跨時空、跨社群和來自全球的藝術同好隔空對話。去年「元宇宙」(Metaverse)開始興起,VERSE也在12月號以封面故事專題討論未來的敘事型態,但對於新媒體藝術市場,許多人還是一知半解。

本次台北當代展前論壇特別規劃「數位藝術的新疆土」主題,邀請來自三位NFT平台講者:Feral File /卡西.瑞斯 (Casey Reas)、ArtBlocks /傑夫.戴維斯、( Jeff Davis ) 、 Outland / 布 萊 恩 . 卓 依 特 果 ( BrianDroitcour),從NFT的爆炸性市場對於數位藝術的影響,和台北當代的觀眾一起認識新型態的當代藝術。(此場論壇將於4/30上午11時於台北當代IG直播)

「現場活動它會有一種texture(質地), 是一種intimacy(親密性)的展現」岳鴻飛說道。

岳鴻飛總監由於也曾主編藝術刊物多年,對於文化在數位時代的傳播型態尤其有感。在東、西方文化間來回遊走、策展,他認為不論是任何形式的表現,最關鍵的仍是「質感」所帶來的實際感動,是從身體性出發而連動精神的,以此作喻,岳鴻飛也將藝術博覽會看作一種媒體,而台北當代就是一本表現今日當代藝術的文化雜誌。

「藝術是我們的作為,文化則是作為的結果」

回到Art & Ideas的核心定位,岳鴻飛回想因疫情而被改變的日常,他認為不管線上的資源再如何豐富且唾手可得,物理的移動還是必要的,換言之就是「旅行」之要。

「文化的營養是我累積創意的源頭,除此之外,就是大自然。」他補充說道,除了文化的洗禮,接近自然之美更是他不可或缺的靈感來源。定居台灣年餘,在美國佛羅里達長大的他,時常帶著家人到宜蘭衝浪、在市郊登山,或者獨自挑戰高山,為的就是定期整理自己的內在、保持精神定時淨空,好在未來裝下更多的文化與策展創意。

2022台北當代發佈酒會。

「Art is what we do. Culture is what is done to us.」極簡藝術家Carl Andre的名言呼應著今日藝術的樣態。至於什麼是未來的藝術面貌?岳鴻飛笑著回應道:藝術有一種得天獨厚的「特權」- 社會允許藝術家去自由揮灑,因為藝術創作是非理性、非商業,甚至無法可言,但也正是因為這份自由,藝術才具有它的真正價值,和其能夠觸動感性的魔幻力量。

2022 Taipai Dangdai 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 
首波限量票券 訂購連結VERSE讀者專屬折扣碼:GUESTVERSE22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林穎宣
  • 攝影/蔡傑曦
  • 圖片/2022台北當代藝術博覽會提供
  • 編輯/林穎宣
  • 核稿/梁雯晶
林穎宣

林穎宣

1990年生。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東海大學哲學系肄業,旅居法國三年餘,期間就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曾任《VERSE》採訪編輯、電台採訪記者、誠品書店編輯,台中國家歌劇院行銷公關部門。熱愛寫作,天性浪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