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台灣圖書館建築的嶄新時代——解密屏東與台南圖書館新總館

台灣圖書館建築的嶄新時代——解密屏東與台南圖書館新總館

近兩年來,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屏東總圖)及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台南總圖)相繼以全新面貌面世,兩者不僅建築外觀皆令人驚豔,成為城市新亮點,空間規劃上更突破過往僅以閱覽為主的想像,開展出多元功能。這兩座圖書館新總館,可說標幟著台灣圖書館建築劃時代的一大邁進。

台南總圖獨特「倒階梯狀」的建築外觀。(圖/邱家驊)

近兩年來,屏東縣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屏東總圖)及台南市立圖書館總館(以下簡稱台南總圖)相繼以全新面貌面世,兩者不僅建築外觀皆令人驚豔,成為城市新亮點,空間規劃上更突破過往僅以閱覽為主的想像,開展出多元功能。這兩座圖書館新總館,可說標幟著台灣圖書館建築劃時代的一大邁進。

1998年西雅圖市通過「給所有人的圖書館」(Libraries for All)計畫,具有時代指標意義的西雅圖公共圖書館(Seattle Public Library)在知名建築師雷姆‧庫哈斯(Rem Koolhas)的詮釋下應運而生。這棟破碎造型的玻璃建築,曾因太過前衛備受爭議,而庫哈斯提出的「都市客廳」場所精神則影響了全世界,成為時代洪流中圖書館建築設計的重大轉折點。 

自建築學生時期即對圖書館異常著迷的MAYU architects(張瑪龍陳玉霖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張瑪龍與陳玉霖,2012年負責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的專案管理,⼀路上關注當代圖書館建築的趨勢,終在2016年、2017年參與台南總圖、屏東總圖兩座城市總圖的建築設計,並分別於2021年、2020年正式啟用。兩座圖書館的創新思維,也揭示了未來圖書館的更多可能性。

看見舊館新生的價值

位在千禧公園內、原址改建成的屏東總圖,新增了一個以黑色鋼構為建築主體、收納進滿室陽光的平行四邊形盒子,取代圖書館原有的入口大廳,是圖書館唯一新建的部分。張瑪龍說:「大廳說穿了是一個沒有用途的空間,但卻是未來圖書館必備的空間,它代表了一種新的使用介面。」

屏東總圖是舊館再造,新增的黑色玻璃盒體是重要的新介面。

張瑪龍(圖右)與陳玉霖(圖左)聊起自己的「圖書館情緣」,竟都是從學生時代就開始了。

翻轉圖書館大廳排列借還書櫃台的印象,這裡有來自在地的「春若咖啡」分店、誠品書店與舒服的座位,可以容納展覽、講座、表演等不同活動,也可以什麼都不做,單純就是坐在伴著大片綠意的落地窗外旁;2020年「南國漫讀節」在這裡舉辦開幕座談,數百民眾便是在此聆聽知名作家蔣勳演講。 

維持藏書閱讀功能的舊館,建築師把原有挑高的入口大廳改為讀報區,並在中央加入一支美型旋轉梯成為上下樓的主動線,推翻從前依賴電梯的動線模式,以此勾起漫遊探索圖書館的好奇心。在大量刪除隔間之後,書區展現出通透的空間感,站在任何位置都可見窗外綠樹,原本封閉的建築180度翻轉態度,積極地擁抱戶外的巨大公園。

當初面對拆除或改造的激辯,屏東總圖考量拆除產生的大量清廢問題,決定留下狀態良好的舊建築,也留下無數市民的青春回憶。在勝利星村、縣民公園、菸葉廠等文化資產相繼活化的此刻,屏東總圖的保留精神也與之連線,共同傳達出一種屬於屏東在地的價值。

屏東縣政府文化處長吳明榮表示,過去圖書館都是被動地等大家來,現在圖書館的角色不同,「從管理者變成了策劃者」,提供量身打造的通閱服務,走入鄉鎮刺激閱讀率,配合大武山文學獎、南國漫讀節等活動,把城市閱讀氛圍往上拉升,成為全面覆蓋城市的文化渲染,這也是新圖書館所有想像的出發點。 

圖書館建築的核心在於「人」

把鏡頭轉到台南總圖大廳,英國藝術家保羅.考克斯基(Paul Cocksedge)作品(《陣風Gust of Wind》),把吹得滿天紛飛的書頁凝止在空中,一種自由自在、想像無際的閱讀生活正在空間裡發生著。

台南總圖大廳內的作品《陣風Gust of Wind》。

成⽴於1919年的台南市⽴圖書館,是全台歷史第⼆悠久的圖書館(僅次於國台圖)。南市圖館長洪玉貞表示,隨著時代變遷、科技進步、社會結構改變以及民眾對閱讀需求的日益多元,原有館舍已無法滿足新時代的圖書館服務型態,受限基地無法擴建,於是進行史上最⼤規模遷建,打造一座更具公共性、多元性與未來性的圖書館,讓不同年齡層、不同興趣嗜好的市民,都可以在新總館獲取所需的資源,揮灑創意、創造知識。

選址在永康砲校重劃區的新總館,為滿足現在與未來讀者需求,在設計之前先進行了詳盡的「定性定量」【註1】分析,條列出打造新型態圖書館的細項需求,如同一場數據大作戰。操⼑設計的MAYU architects與荷蘭Mecanoo Architecture團隊,在內外空間加⼊許多有形與無形的連結,使⼈在未⾛⼊圖書館前,就已經感受到建築的魅⼒。

台南總圖獨特「倒階梯狀」的建築外觀,最頂部的冠冕使用仿木質的鋁格柵排列出凹凸光影,遠遠看去形成熟悉的圖案,是台南老屋窗花的意象。因為逐層內退形成的巨大懸挑,為每個樓層提供良好的遮蔭,成為不用窗簾也能舒適的重要設計,使得建築的靈魂「窗」可以常保敞開,迎入開闊的城市景觀。在出挑下方,利用下沉廣場打造第二個地面層,使得空間的連結更加豐富,也提供更多半戶外空間,是考量未來活動的預留設計。

「圖書館與美術館的最大不同,就在於圖書館更需要在乎人。」陳玉霖說。如果只考慮到藏書,給一道牆或一個樓板都可以,一旦考慮到人,空間的思考就會完全不同,想要看書又能看樹,就必須有窗戶,開了窗戶就要思考遮蔭,設計遮蔭就影響外觀⋯⋯人環扣著圖書館設計的所有環節。

倒梯形建築外覆鋁格柵,灑落成台南總圖的超戲劇空間。

進駐台南總圖的烏邦圖書店,提供更多元的閱讀視角與選書取向。

來到台南總圖四樓,降低高度的書架,使空間得以展開,創造出如同紐約公共圖書館的亞斯特廳(Astor Hall)或是巴黎黎塞留圖書館的拉布魯斯特閱讀室(Salle Labrouste)的大廳印象,任何人前來都會被吸引,想要走上去拍照或看風景。

順著美麗的光影,景致最好的窗邊位置留給了圖書館最重要的人—讀者。館方悉心挑選符合不同區域需求的椅子,研究型讀者可以選擇坐在大桌盡情抱書閱覽;享樂型讀者可以窩在蛋形椅享受不被打擾的自嗨時光,以往擔心安全問題被封閉的陽台也打開了。在這裡,處處可見「人本」的思考,證成了「人」才是圖書館最重要的元素。

樓梯設計成動線關鍵

在兩座圖書館裡,可以發現「樓梯」的設計備受重視:屏東總圖在一到三樓的大挑空用了旋轉梯,台南總圖也在服務台旁設計了大紅色的梯井;不同以往把樓梯當成逃生梯放在邊角位置,建築師刻意使樓梯成為主角,大聲呼喚「快來步登吧!」

對於如此戲劇化的樓梯表現,張瑪龍有話要說:「大家都喜歡去一、二樓,最不喜歡去三、四樓,很多圖書館為了解決問題,都增設電梯方便民眾上樓,可是民眾如果覺得上面沒什麼好玩,也就不會上去。」為了解決圖書館「樓層挑食」的致命傷,就要想辦法設計出「讓人很想走」的動線。

舉例來說,屏東總圖的旋轉梯,每個轉進都有不同風景,呈現出樓層的吸引力,加上符合人體工學的踏階設計,使得人們更願意走樓梯,而捨棄坐電梯的無聊上下。另外,閉架書庫也被重新規劃為一大座可坐可走的樓梯,它同時也是看台與書庫,這個全新用途的空間正是「新世代圖書館」的重要象徵。

屏東總圖的旋轉梯吸引人們走上樓,改變了圖書館的使用習慣。

陳玉霖說,樓梯如同主要道路,貫穿所有重要空間,吸引你垂直移動。兩座圖書館也利用樓梯完成空間的流動性與自明性,民眾走入圖書館可以不看指標,根據直覺就能到達想去的地方。「一座建築的內部應該像傳統老城,你不需要指標就能知道哪裡是車站、哪裡是廟、哪裡是市場。」在相同思考脈絡下,為不同建築設計不同的樓梯,金屬或木頭材質,低調或強烈色彩,樓梯也成了彰顯空間個性的專屬配備。

公眾性是最重要的本質

未來,圖書館可以是百貨公司、可以是超級市場、可以是城市交誼廳⋯⋯「圖書館可以是任何東西,但無論圖書館如何改變,最重要的本質就是公眾性。」張瑪龍認為,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一種公共建築比圖書館更具有公共性,因為圖書館是一個不須買票、人人都可以來的地方。

當社會越來越發展,走向商業化與個體化,圖書館不只維繫社會文化,更是人們逃離世俗、切開日常的庇護所。根基於圖書館三個字的鄉愁上,張瑪龍與陳玉霖想在圖書館裡傳達的,無非是一種你還沒有進到圖書館,就已經感覺到了圖書館的美好想望,「我們想用另一種態度去面對圖書館,讓它可以存在於我們過去的想像,同時擁有新的意義—這是圖書館可以不死,永遠保持有效的原因。」

【註1】把空間的性質、面積、藏書、服務、設備等所有需求列表成數據。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1 封面故事「愛上圖書館」,更多關於圖書館的報導請購買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李佳芳 圖片/邱家驊 編輯/黃銘彰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文字/李佳芳 圖片/邱家驊 編輯/黃銘彰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文字/李佳芳 圖片/邱家驊 編輯/黃銘彰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李佳芳
  • 圖片/邱家驊
  • 編輯/黃銘彰
  • 核稿/陳葶芸、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