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瑞舞30年回歸!八大DJ重現地下電音傳奇,9/6中山橋下登場紀念派對
《finally… THE PARTY》一場由DJ @LLEN發起、沒有許可也沒有舞台的台灣首場戶外瑞舞派對,開啟了台灣電子舞曲文化長達三十年的地下狂歡史。三十年後的今夏,2025年9月6日,狂舞將重新佔領這個充滿歷史意義的城市空間。《台灣瑞舞30年:finally... READY TO DANCE》紀念派對,將在同一片土地上展開一場跨越世代的音樂盛宴,這除了是對過往的致敬,更是台灣瑞舞文化的全新宣言。
1995年夏天的二重疏洪道橋下,幾顆喇叭被貨車載到空地,黑膠唱針緩緩落下,重複性的鼓點開始在台北郊區跳動。回望1990年代的台灣,電子舞曲還深藏在地下文化的角落裡,僅存於少數唱片行、獨立書店和地下電台的頻率之間。當時的台灣社會對這種來自歐洲的音樂形式充滿陌生與質疑,然而正是在這種邊緣化的環境中,一群音樂愛好者開始默默耕耘屬於台灣的電子音樂土壤。
DJ @LLEN的首場戶外瑞舞派對成為重要的歷史節點。那場在二重疏洪道舉辦的《finally… THE PARTY》打破了傳統音樂演出的框架,橋下空地、山野曠野、廢棄建築都成為狂舞的聲場。參與者不只是被動的聽眾,而是以身體、呼吸、汗水融入音樂節奏的共創者。
然而好景不長,進入千禧年後,台灣的瑞舞文化遭遇嚴重打壓。媒體的誤解和社會污名讓電子舞曲背負上藥物濫用與地下夜店的負面標籤,這個剛萌芽的文化現象被迫從公共視野中退場。但狂舞的精神並未消失,而是在不同世代的夜晚中,透過游擊式的地下場景以另一種形態持續延續。
跨世代DJ陣容:見證台灣電音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此次《台灣瑞舞30年:finally... READY TO DANCE》集結了八位活躍於不同時期和場景的DJ,從他們各自的活動軌跡可以看見台灣電子音樂文化的多元發展。
DJ @LLEN 被譽為「台灣電音教父」,自1993年主持《Tekno Invasion》地下電台節目起,接連發起「Hyper Hyper」夜店派對與台灣首場戶外瑞舞「Finally..THE PARTY」,為台灣電音文化奠定基礎。2012年,他創立「強心針」於瓶蓋工廠重現90年代地下廢墟派對,持續將DIY瑞舞精神延續至今;HWA (ELVIS.T) 是亞洲電子音樂的重要人物,活躍於音樂創作、聲音設計與廠牌經營數十年。他的創作從Detroit工業氛圍與極簡結構出發,發展出獨特的Mental Techno風格。近年創立廠牌ESKAPE,融合IDM、trance、tribal等元素,持續推進亞洲電子音樂邊界;Sonia Calico 為光球音樂祭的主辦人,以前瞻性音樂製作與DJ風格備受國際肯定。The FADER讚譽她「正在為台北新世代定義舞曲文化」,Mixmag形容她是「風格獨特的舞曲製作人」,長期推動台北電子音樂社群發展。
DJ @LLEN 被譽為「台灣電音教父」,自1993年主持《Tekno Invasion》地下電台節目起,接連發起「Hyper Hyper」夜店派對與台灣首場戶外瑞舞「Finally..THE PARTY」,為台灣電音文化奠定基礎。
INN 來自台北的Techno DJ及製作人,音樂風格融合迷幻、催眠與部落元素。他的現場表演極具故事性,將音樂敘事與舞池能量結合,曾為Sunju Hargun製作Remix單曲,並在JIN Records發行原創作品;BOTHERBONES(黃寧) 從樂團「我是機車少女」鼓手發跡,後以DJ和Promoter雙重身分活躍於台北地下文化活動。她以低頻電子為基底,華語西洋流行作為佐料,曾在倫敦Kindred以亞洲區特別嘉賓身份演出,並於6月發行EP《Inside The Veil EP》;Bo Yin 以舞者身分踏入電子音樂世界,作品風格橫跨布拉格、捷克、馬賽、倫敦、香港等地,於多個國際電台平台展現選曲功力,包括Fade Radio、Infamer Radio、Ola Radio、HKCR等;Sandy's Trace 是台北音樂製作人兼DJ,也是Pure G的駐場DJ之一。曾為多個獨立廠牌發行單曲,包括OverMyBody、泊人ANKR、曼徹斯特廠牌Failed Units等,2023年單曲《Behold-en》更被收錄在坂本龍一之子空音央執導的電影《青春末世物語》中;Max Huang 擅長融合高空間感的低頻與叢林氛圍,打造沉浸式聽覺體驗,對多層次、複雜節奏懷有極大熱情,深受IDM、Hypnotic Techno、Tribe及Tekno影響。
Sandy's Trace 是台北音樂製作人兼DJ,也是Pure G的駐場DJ之一。
從地下到復興:台灣瑞舞文化的當代重生
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台灣的瑞舞文化已從1990年代的邊緣地下狀態,逐漸演變為具有獨特社會意義的文化現象。特別是在2000年代之後,隨著大型派對的興起和資深音樂人的持續推廣,台灣電子音樂文化開始茁壯成長。
現今的台灣瑞舞文化,尤其在台北,已經形成一個跨世代的愛好者社群。雖然仍屬於相對地下和非商業的文化範疇,但隨著年輕世代的積極參與,這個社群正在經歷一波強勁的復興浪潮。
當代的瑞舞派對經常選擇廢墟、郊區、廢棄建築等非主流場域,強調DIY(Do It Yourself)與免費精神。這些活動不以營利為目的,而是秉持著和平、愛、團結與尊重(PLUR:Peace, Love, Unity, Respect)的理念,某種程度上也象徵著台灣民主政治精神的文化表達。
社會包容與文化自由:台灣瑞舞的獨特價值
台灣開放多元的社會氛圍,為瑞舞文化提供了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不同族群,包括LGBTQ+社群,都能夠自由參與這些電子音樂活動,這使得台灣成為亞洲電子音樂文化相對自由的重鎮。
相較於其他亞洲國家,台灣的瑞舞文化展現出更強的包容性和社會參與度。這些地下派對往往帶有政治性的公共空間使用反思,成為表達自我、民主精神及社會議題的重要平台。
然而,政治及社會環境的不確定性也持續影響著這個文化的發展軌跡。儘管如此,台灣瑞舞社群仍然保持著旺盛的創造力與韌性,持續在挑戰與機遇中前行。
紀念與前瞻:finally... READY TO DANCE的文化意義
《台灣瑞舞30年:finally... READY TO DANCE》是一場音樂派對,也是一次有意識的文化重構。展覽牆上泛黃的復古flyer與當代數位視覺並列展示,象徵著時間的斷裂與連續;舞台設計回溯當年的簡易配置,卻融入了現代的技術與美學。
在這個從午後延續到夜晚的時間裡,狂舞超越了單純的娛樂行為,成為一種文化再生的儀式。聲音成為咒語,燈光合成符號,空間的邊界在低頻震動中被抽離。三十年前的能量與現在的呼吸重合,形成一個不可重複的當下。
這場活動既是對台灣瑞舞文化的歷史追溯,也是一次面向未來的現場實驗。它見證了一個地下文化如何在社會邊緣中求生存,如何在打壓中保持韌性,又如何在新世代的努力下重新找到自己的聲音。
《台灣瑞舞30年:finally... READY TO DANCE》
購票連結|https://www.accupass.com/event/2507290835222330654760
演出時間|9/6(六)13:00 – 21:30
演出陣容|DJ @LLEN、HWA、Sonia Calico、INN、Sandy’s Trace、Max Huang、BoYin、BOTHERBONES
票價|預售票500 現場票800
演出地點|中山高架橋下(柱子:P11 – P13)
主辦單位|tripper、強心針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