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不只是觀看: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七件沉浸式作品,帶你開啟一場藝術對談
在瀨戶內的海風與陽光之下,藝術,不只是被觀看,而是被「感受」。七件作品邀你走進色彩、聲音、身體與記憶交織的現場,一場橫跨島嶼的沉浸式對話,即將展開。
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便不斷打破「藝術觀看」的傳統框架,將藝術作品植入海島日常、廢棄空間與地景環境之中。對許多觀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場旅行,更是一場體感與感知的再教育。
近年來,觀展型態逐漸從「觀看」走向「參與」,觀眾不再只是站在藝術品前的凝視者,而是走入作品之中的感官行者。互動式與沉浸式創作成為瀨戶內藝術祭的一大趨勢。藝術不只是訊息的傳遞者,更是身體經驗的共構者。當藝術與自然、建築、土地、甚至觀者本身交織,瀨戶內的海風裡吹拂的不再只是作品,而是一種觀看世界的新方式。
1. Pipilotti Rist《Your First Color》:光影中的誕生記憶
走進這棟白色小屋,你會被柔和的光影包圍,牆面、地板、天花板皆為其藝術揮灑的投影畫布,彷彿進入一場流動中的幻夢。瑞士藝術家皮皮洛蒂·里斯特(Pipilotti Rist)以絢麗色彩與女性主義視角打造沉浸式感官空間。她的代表作《Your First Color》自2010年起常設於豐島的白色小屋內,透過數位投影與強烈色彩,融合聲音與影像,營造與自然共鳴的視覺體驗,觀眾不是旁觀者,而是參與者,在其建構的繽紛世界裡被擁抱和放鬆。
2. Olafur Eliasson《Self-loop》:映照中的自我追尋
奧拉佛・艾利亞森的新作《Self-loop》進駐於犬島的I-Art House,此空間由妹島和世設計,是融合建築與裝置藝術的常設空間。作品使用鏡面、光線、色彩與運動裝置構成一個會反射自身也反射觀眾的空間迷宮。觀眾在其中行走,身體與周遭環境互為映照,質疑什麼是真實、什麼是自我,成為串聯自然與藝術的感官體驗。
3. Apichatpong Weerasethakul & Haegue Yang《Ring of Fire》:在火圈中想像宇宙秩序
這是泰國導演阿彼察邦與韓國藝術家楊惠姬首次合作的跨界創作,結合影像、聲響、振動與空間感知。《Ring of Fire》以太平洋火環為靈感,展場中回蕩著微妙震動,與觀者的身體共振。走進展覽就像進入一座不斷運動的火山內部,身體成為感知器官,與空間的呼吸同步,彷彿置身一場無形的地質變動之中。
4. Llobet & Pons《No one wins – Multibasket》:在勝負之外尋找遊戲的本質
乍看像是一座籃球場,但卻在同一塊籃板上安裝多個籃框,徹底打破了傳統「一球一框」的競賽規則。《Multibasket》是來自西班牙的藝術雙人組Llobet & Pons設計的裝置,觀者可以自由投球,卻無法以傳統方式「得分」。這件作品幽默地挑戰「勝負」的規則,也鼓勵參與者用遊戲的方式重新理解競爭與合作的關係。此作使觀者能自由探索新玩法,模糊競爭界線,也展現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藝術活化社區」的精神,成為連結人與人的公共場域。
5. Sarah Hudson《The stones remember, and I listen》:聆聽土地的聲音
來自紐西蘭的毛利藝術家莎拉・哈德森以獨特的原住民視角參與創作,並成為直島藝術家駐地計畫中首位受邀的國際藝術家。其作品聚焦毛利文化中的「主權」(tino rangatiratanga)、「土地」(whenua)與社區互惠關係,透過繪畫、表演、影像與雕塑等多元媒材呈現。此次她以土壤為顏料繪畫,重新喚起原住民族與自然的精神對話。作品是以天然土壤顏料創作水彩畫,表達自身背景與島嶼之間出人意表的共鳴。
6. Jacob Dahlgren《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e of Colors》:秩序與日常的消費辯證
丹麥藝術家達爾格倫以重複幾何與鮮明色塊著稱,他將書籍、瓷磚與工業製品重構成大型藝術作品。《Interpretation and Structure of Colors》是一條可以走進的色彩刺激,這些平凡的素材,在其編排下映照出消費社會的結構性與人們對秩序的依賴。作品色彩飽滿、形式清晰,亦在瀨戶內群島的自然背景中,引導觀者重新思考日常物件背後的文化意涵與生活節奏。
7. Leonid Tishkov & Marina Moskvina《Overall Hand》:童話中的集體記憶
俄羅斯藝術家列昂尼德·蒂什科夫(Leonid Tishkov)與作家瑪麗娜·莫斯科維娜(Marina Moskvina)攜手於「東香川手套畫廊」呈現童話式作品《Overall Hand》。畫廊坐落於明治時代創立手套產業的舊建築中,經翻修後作為裝置展出空間。莫斯科維娜撰寫故事,蒂什科夫以繪畫與雕塑講述「手套誕生」的詩意寓言。蒂什科夫擅長創造夢幻景觀,代表作《私人月亮》曾在多國巡迴;莫斯科維娜則以《再見北極》探索北方神話與自然之美。藝術家通過各自獨特的創作語言,探索童年記憶的多重面向 —— 純真與複雜、個人與集體、現實與想像。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