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肥皂——張碩尹計畫」:虛實交織「屍體再利用工廠」的線上實驗展

「肥皂——張碩尹計畫」:虛實交織「屍體再利用工廠」的線上實驗展

面對後疫情時代,藝術創作何以持續下去?藝術家張碩尹將以限地創作帶領大家進入一座虛構的「肥皂工廠」。

藝術家張碩尹於雲林虎尾糖廠打造一處虛構的「肥皂工廠」。(圖/張碩尹提供、劉哲昀攝影)

藝術家張碩尹的創作常常融合在地研究與跨領域元素,並以豐富多樣的型態呈現。早年他是塗鴉怪客,常於開放式場域創作塗鴉藝術;2016年曾於英國展出裝置與素描結合之作《艾洛伊與莫洛克》;2020年以《檳榔屋、山蘇床與蝸牛陷阱》獲臺北美術獎首獎;近期則與新竹百年中藥堂「鴻安堂」合作,使用壁畫形式探討台灣的「藥籤」文化,不斷運用各種視角來詮釋藝術的發生。

2020年,張碩尹也在MoNTUE北師美術館「2021作夢計畫Dreamin’ MoNTUE」中獲選。而在COVID-19持續延燒的今年(2021),張碩尹再度突破場域限制,寫出單純為了網路展出而生的「肥皂——張碩尹」計畫,將以三個限地創作,帶領大家進入一座虛構的「肥皂工廠」,分別位於雲林虎尾糖廠、台北西寧市場,以及網路世界中。

「在網路時代,資訊真假融合,我們所活的現實是真假資訊所堆疊出來的、多層次的現實。」張碩尹如此形容數位時代的特色。為了回應此現象,張碩尹回溯至第一個由媒體所傳播的假消息——「肥皂工廠」(Kadaververwertungsanstalt,英國媒體宣稱德國開設「屍體再利用工廠」)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英國情治單位為了激起輿論,捏造德軍有一處「肥皂工廠」,專門將軍人的屍體溶解再製成肥皂,提供給德國軍隊使用,最終改變了民心所向。以此作為核心理念,張碩尹以虛構的肥皂工廠來回應當代人所處的「現實」。

虛構的器官物件皆是由肥皂製成。(圖/張碩尹提供、劉哲昀攝影)

肥皂工廠花費兩週佈景與拍攝後,便全數拆除。(圖/張碩尹提供、劉哲昀攝影)

大口吞食著水果象徵資訊每日被吞吐、處理的樣貌。(圖/張碩尹提供、劉哲昀攝影)

進入線上展覽,肥皂工廠內,一個又一個被肢解的器官象徵著資訊被壓縮、再製的過程;而人們大口吞食著水果好比資訊每日被吞吐、處理的樣貌。 張碩尹說,雲林虎尾糖廠是在台灣第一波現代化後唯一持續運作的廠區,猶如現代化之前的新竹科學園區,是吸引他的一大因素,彷彿看見台灣科技史的縮影。

花費兩週佈景,一週製作後,全數場景隨即拆除,並透過工程師編碼將工廠搬移至線上,從9月16日開始,將存於網路世界一整年,觀眾隨時、隨處皆能與之互動。僅在9月25至26日,肥皂工廠一隅即將短暫重現於真實世界。

以「電子」元素為共通性,張碩尹選擇於萬華的西寧市場舉辦兩天現地活動,藉由改造市場其中的一個攤位,打造成截然不同的台式賽博格(又稱生化、機械式)場域,西寧市場的敗壞感更襯出肥皂工廠神秘詭譎的氛圍。

除此之外,活動兩日夜間亦邀請同為台新藝術獎得主,也是肥皂計畫的配樂師廖銘和(DINO),以及熟稔網路生態的新世代音樂人陳嫺靜合作表演。而後團隊也會與陳嫺靜於10月份以說唱、嘻哈的形式,帶領觀眾思考屬於資訊時代的議題。

「肥皂——張碩尹計畫」於9月底在西寧市場一隅快閃展出。(圖/北師美術館提供、陳藝堂攝影)

策展人張碩尹將西寧市場1110攤位改造為台式賽博格場域。(圖/北師美術館提供、陳藝堂攝影)

「肥皂」計畫亦是北師美術館第一個為了線上而創作的展覽,其欲探討的另一層問題是:面對後疫情時代,藝術創作何以持續下去?線上展覽如何呈現出實體展覽未有的體驗?

於是張碩尹便使用空拍機營造出遊戲感以及戰爭意象,觀眾得以從各種視角窺探肥皂資訊工廠,並以互動方式決定故事線的走向,團隊認為這是一個非常具實驗性質,且有別於實體展覽的優勢之一,創作線上展覽更能夠將作品觸及國際。

在後疫情時代,觀眾觀展方式是否將永遠的被改變,以及線上展演是否能碰撞出更多可能性,藝術家張碩尹未來都將持續透過更創新的創作,來回應時代的變遷。

【SOAP】Trailer from MoNTUE北師美術館 on Vimeo.

肥皂——張碩尹計畫|藝術家張碩尹利用數位網路的流動性和片斷性,以及非線性邏輯的使用習慣,邀請觀眾操作互動網站,探索重置肥皂資訊工廠。當觀者隨意穿梭時間與空間,重新組裝敘事的同時,也建構了屬於自己的觀看途徑,並藉此探索現實與虛擬的存在關係。欲觀賞線上互動展出請按此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陳葶芸
  • 圖片/張碩尹、北師美術館提供
  • 編輯/陳葶芸
  • 核稿/游千慧
陳葶芸

陳葶芸

文字工作者。曾就讀於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台大心理所。試圖以寫作,留住生活中賴以過活的光。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