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世界文明在此對話: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為何如此重要?
當人們走進故宮博物院的新展館,參觀《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看到梵谷、塞尚、雷諾瓦、蒙克的畫作一一在眼前展開時,彷彿越洋來到紐約第五大道上世界最知名的三大博物館之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這場難得一見的展覽,讓台灣觀眾能近距離欣賞印象派以來西方藝術的經典原作。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簡稱The Met)為何如此經典?為何能在全球數千座博物館之中脫穎而出,成為藝術世界的核心?
讓藝術民主化
1870年4月13日創立的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一開始是一群民間的企業家、慈善家推動成立的,旨在把藝術和藝術教育帶入公眾生活,這也可以說是反映美國的立國精神:民主。
1872年2月20日,博物館正式開幕時只有174件藏品,如今已擴展為擁有超過200萬件作品的藝術帝國,涵蓋五千年、橫跨六大洲的文明:從古埃及的沙漠遺跡到中國宋代的青花瓷,從非洲部落面具到20世紀抽象表現主義,每一個文明在這裡都有發聲的權利,每個不同時期的藝術都在這裡呈現。它不是單一文化的寶庫,而是一座立體的世界地圖。
展覽就是建立一場精彩的敘事
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經典地位,不只是因為豐富的館藏藏品,更在於而是「廣度與深度的並存」,以及策展思維的高度與當代感。許多經典展覽從《Alexander McQueen:Savage Beauty》到《Camp: Notes on Fashion》,或者跨媒介的《Ink Art:Past as Present in Contemporary China》等——都證明它能跨越古典與時尚、藝術與政治之間的界線。
此次來台的展覽以「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為主軸,便是一場清晰的藝術演化敘事:從19世紀下半葉的光影解放開始,走向20世紀初對形式、色彩與觀看方式的重新定義。塞尚的幾何筆觸,雷諾瓦的柔和情感,梵谷的強烈內在,以及蒙克的存在焦慮——這些作品原本屬於不同畫派與地區,但被巧妙地安排於同一展線中,不僅讓觀眾看見風格變化,也看到一個現代人主體逐漸誕生的歷程。
這正是大都會策展的魅力:它不只是藝術品的集合,更是思想與視覺的對話。觀眾不是走馬看花,而是在作品前被引導著思考「這與今天的我們有什麼關係?」
《Alexander McQueen:Savage Beauty》
全球最大、最開放的藝術場域
相比巴黎羅浮宮的宮廷氣息、倫敦大英博物館的帝國色彩,大都會博物館更像是一座「公民的博物館」:它坐落於中央公園東側的第五大道上,過去長期實施入場自由付費政策(2018年改為只針對紐約州居民),讓任何人都能走入藝術的世界。
而它也不斷調整自己的姿態,回應當代議題。近年來,它積極檢討藏品來源與文化挪用的問題,重塑非西方藝術的展示方式。例如其非洲藝術館、亞洲館與伊斯蘭館,在空間設計與詮釋語言上都努力避免單一觀點,而是呈現文化的流動性與相互性。
大都會博物館也積極拓展新媒體策略:從線上虛擬展覽到社群經營,甚至開發AI工具與教育資源,讓藝術不只是館內的經驗,而能觸及全球不同文化背景的觀眾。2020年疫情期間,其線上流量飆升超過4000萬次點閱,證明了它作為文化公共財的角色仍舊強大而有彈性。
大洋洲藝術館
非洲藝術館
Met Gala:從藝術走向時尚
大都會博物館的知名度不只建立於展覽與藏品,更因每年一度的時尚盛事——Met Gala——而成為全球矚目的文化現象。由美國版《Vogue》總編輯 Anna Wintour 主持的 Met Gala,起初是為博物館服裝學院(Costume Institute)募款的慈善晚宴,如今已轉化為一場集結時尚、藝術、名人與政治於一身的超級舞台。
Met Gala 每年選定一個主題,並由來賓以服裝對應詮釋,而晚宴前的紅毯儀式也成為全球媒體與網路社群最熱烈討論的時刻。Met Gala 將藝術殿堂打開給大眾文化,也讓博物館站在流行文化創造的前線。畢竟,這裡是世界的時尚之都:紐約。
Jennie、A$AP Rocky、Zendaya in Met Gala
博物館的任務,不是過去,而是未來
「我們不是為了過去而收藏,而是為了未來的對話而保存。」這句話常被引用來描述博物館的精神。紐約大都會博物館之所以能在百年間成為世界文化的心臟,是因為它始終相信藝術與文明的對話永無止境。博物館的大廳去年曾大大掛著台灣藝術家董陽孜的書法藝術,而此刻他們的館藏又來到東方文明的寶庫:故宮博物院。
博物館既是過去文明的寶庫,更是想像未來的場所。而每一次展覽的出借與移動,都是這種精神的延伸——讓文化在世界不同角落長出新的感受與理解。當我們在台北近距離凝視這些藝術品時,這既是一場與經典藝術的相遇,更是對人類文明的共享。
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去年曾於大廳展出台灣藝術家董陽孜創作的兩幅大型「文字藝術」作品。
美國大都會博物館經典館藏此刻於故宮博物院展出。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