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探索礁溪之心:從幾米的毛毛兔到跑馬古道公園夜間聲光秀

探索礁溪之心:從幾米的毛毛兔到跑馬古道公園夜間聲光秀

「探索礁溪」計畫由長期深耕宜蘭的田中央建築師黃聲遠開啟,群策眾力串連起四大新景點,希望為礁溪引入公共建設與藝術能量。

夜間聲光劇場《山光脈動》空拍圖。(圖/探索礁溪)

2021年,在礁溪蓄積多年的人文能量,為城鎮之心席捲一場改變:童趣的兔子跳出繪本,讓城區邊緣的交通轉運站成為一場童話夢境;被建物隱沒的溫泉鄉水脈重見天日;承載歷史記憶的老廟埕改造成兒童嬉玩、鄰里間談天的嶄新天棚廣場;而舊軍事基地更化身為滿盈綠意的城郊公園,夜間常駐張開民眾五感的聲光劇場。

因前瞻計畫而實現的「探索礁溪」計畫,由長期深耕宜蘭的田中央聯合建築事務所(以下簡稱田中央)建築師黃聲遠主導,邀請策展人龔卓軍、光雕藝術家陳怡潔、繪本作家幾米、共感地景建築師陳宣誠等人共同串連起四大新景點,為礁溪引入公共建設與藝術能量。

溫泉之外,多數人對礁溪的印象是模糊的。但其實,在這溫泉煙氣繚繞、經常霧雨氤氳的觀光溫泉鄉,擁有更多豐厚的郊山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故事留待發掘。主導「探索礁溪」計畫的田中央建築師黃聲遠自1994年起就深入宜蘭,認為山與城鎮、舊古道並存的礁溪,其豐厚的人文、自然風貌本身就是立體的。「我們幾乎沒有再新加任何量體進入空間,而是以『減法』拆掉一些東西,讓它留空,四周各種可能性才能夠參與進來。」

在宜蘭縣政府兩次爭取營建署「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城鎮之心工程計畫」的資源挹注之下,他群策眾力為公共建設注入軟性的藝術能量,以「文化路徑」的概念串連近期完成的四個新景點——「礁溪轉運站旅人廊道」、「綠野溪廣場」、「跑馬古道公園+山光脈動夜間劇場」、「戲台天棚」——期待為旅人打開五感,重新體驗礁溪印象,也希望讓在地人有另一種方式認識家鄉。

❶ 礁溪轉運站旅人廊道

過去礁溪轉運站經常被視為城鎮的邊緣,缺少與鄰近的溫泉公園、溫泉旅館群間的明確步行動線規劃。現在,沿著轉運站南北口七個小山丘之間,可以看見繪本作家幾米的作品《謝謝你毛毛兔,這個下午真好玩》中療癒的兔子化作裝置藝術,引導旅人輕鬆漫步穿越溫泉公園。

幾米正是宜蘭礁溪人,長期推動幾米繪本IP的墨策國際總經理李雨珊說明:「幾米從小在湯圍溝(溪)一帶成長,這裡有他兒時的重要回憶。」若仔細觀察這些兔子,衣服上的圖樣設計也特別融入了跑馬古道的動植物元素,而牠們拖行李、玩翹翹板、泡溫泉、繞著大樹跳舞等動作,也在與溫泉公園的環境互動。

「幾米喜歡兔子的意象,兔子眼睛對他有很大的神祕感。」李雨珊說,幾米畫筆下的兔子經常象徵著青春與夢想。「他認為沒有夢的城市很寂寞」,迎接旅人的交通轉運站,經常成為人們對地方的第一印象,而幾米要讓角色跳出繪本,帶旅人走進一場喚回青春的童話夢境。

跳出幾米繪本的兔子,動作上設計與溫泉公園互動。(圖/探索礁溪)

❷ 綠野溪廣場

蜿蜒穿過林立旅館的湯圍溪即礁溪的觀光發展史,過去又稱「燒水溝」,其周邊蘊藏的鹼性碳酸泉水成就了礁溪溫泉鄉的發展立基。

黃聲遠談到:「綠野溪廣場位於礁溪溫泉商業最熱鬧的區塊,這次要讓常被忽略的湯圍溪重新被大眾看見。」團隊拆除遮擋景觀的天橋、電箱,再現了湯圍溪風采,為城鎮中心留下放鬆身心、聆聽水聲的散步空間,也同時預留將來舉辦小型活動的公眾場域。

綠野溪廣場與社區協調,拆除了遮擋景觀的建物,其柵欄的設計也強調視野的通透性。(圖/探索礁溪)

❸ 跑馬古道公園+山光脈動夜間劇場

位於淡蘭古道南路的跑馬古道,曾為出入礁溪的必經之路。才正式開放的跑馬古道公園位於古道末端,前身為明德訓練班,舊時肅殺、象徵威權的軍事基地,如今成為充滿空淨綠意的城郊公園。「我一直有個心願,是還給礁溪一個能看見山的地方。」黃聲遠認為自然的存在遠比人類恆長,於是將園區一半以上的建築拆去,刻意為空間留白,讓古道的綠帶與山巒的線條延伸進公園之中,自然地景和人文建築在此交融。

常態展出的「山光脈動夜間劇場」,則讓夜間的公園則化作刺激五感的饗宴。策展人龔卓軍說道:「希望將礁溪常被忽略的『山』的要素引進跑馬古道公園,透過音樂、燈光的設計,將投影內容以及萬物的聲音融入環境,讓這個空間跟整個淡蘭古道、跑馬古道的生態連結在一起。」他帶領工作團隊在跑馬古道採集的動植物圖像,被藝術家陳怡潔轉化為光雕的元素。

陳怡潔進一步解釋,光雕(projection mapping)的精神在於讓藝術融入在地居民的生活中,而像《山光脈動》常設在公園的聲光劇場在國際上也不常見,也更須考慮展演的永續性,要讓燈光與音樂靜謐地融入了社區環境。

「這是限地製作,這些聲音、畫面只有這個山腳下才合適。」她設想整座公園就是遊走式劇場,模仿古道上的生態即景,人們可以自由探索突然出現動物叫聲或是像是稜角鴞、粗糙沼蝦、雙葉蕨等投影動植物的蹤跡。黃聲遠也說道:「我可以想像小孩在這裡嬉戲的場景,當人的尺度加入,在裡面自由自在的活動才是美的。」

跑馬古道周遭的山羌被陳怡潔化作光雕元素。(圖/吳哲夫攝影)

光雕元素取樣自礁溪周遭棲息的動植物,呈現在地生態的多元性。(圖/吳哲夫攝影)

❹ 戲台天棚

協天廟是礁溪的信仰中心,廟前廣場舊時則是跑馬古道盡頭的茶葉集散地,也曾是公有零售市場與鄉公所建物,承載了礁溪的廟埕文化與常民生活。共感地景建築師陳宣誠為新天棚棚頂設計了倒置的山稜形鏡面作品,能投影出這村落、廟埕的景色,甚至遠能投映龜山島、五旗峰山。

夜晚在燈光照射下則向海平面,反射樹木與剪影,營造不同白晝的空間感。此外,共感地景團隊提到棚下的戲台目前正在重建修復中,旁邊將架設透明圍籬,讓民眾能近距離觀察修復過程並藉此親近廟埕的傳統文化。

這裡也是黃聲遠深入礁溪至今最為熟悉的街區,他回想,二十多年前剛來宜蘭不久,就聽見社區希望此處回歸廣場的聲音。黃聲遠認為藉由公共建設資源與社會設計策略的引入,在緊密的巷弄間確保下通透的公共空間,提供居民與兒童遊憩外也聯繫了社群情感,這使一種和諧的氛圍能長期存在於社區之中,唯有讓民眾對建設有信心,才能保留住這些公共區域。

天棚鏡片作品映射的風光,隨著觀者移動與觀看角度而產生變化。(圖片/探索礁溪)

在這四個今年完成的新點之外,黃聲遠說到未來有更多地方正在布局,希望讓各點間的串聯能更加完整緊密。「如果你住在礁溪,會想走過來嗎?」這是黃聲遠一直放在內心的提問,他為礁溪所留下的「空」,始終在等待民眾走進,與礁溪的城鎮之心和自然生態展開一場場新的對話。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吳哲夫
  • 圖片/探索礁溪、吳哲夫提供
  • 編輯/吳哲夫
  • 核稿/游千慧
吳哲夫

吳哲夫

曾任《VERSE》編輯。畢業於交大人社系,曾經編輯《傳藝》、《桃園客家》、《文化桃園》等刊物。熱愛攝影、咖啡重度成癮,現在則誤闖出版界田野調查。《PUI PUI 天竺鼠車車》唯一支持西羅摩。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