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影像故事/相機先食《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你想起了哪一間牛排?

影像故事/相機先食《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你想起了哪一間牛排?

台灣人不分世代,多數人人生裡首次放下筷子、學會刀叉,大多是為了鐵盤上一塊塊誘人的牛排排餐。從夜市到連鎖牛排館,從國際名店到fine dining,牛排陪伴許多人生命裡許多重要的慶祝時刻——親友相聚、生意往來、慶生或約會戀愛⋯⋯現代人常說生活要有「儀式感」,牛排餐飲的體驗與演變,或許就是我們最先學會儀式感是什麼的過程。

門面 Facade:草根 vs. 洋派

台灣人愛吃牛排,不論是夜市攤位或高檔餐館。早期高檔牛排館象徵西化與流行,大多喜愛使用特殊的英文譯名當店名;夜市或平價連鎖店的kha̋ng-páng(看板)通常喜好大塊的飽和黃底,店名要嘛前顯易懂、要嘛饒富趣味,有的還會使用知名卡通角色或圖像當招牌。兩種風格分別象徵著西餐的普及化與精緻化,代表文明經濟的演變。

空間 Space:熱鬧 vs. 華麗古典

在擁擠的板凳上等待鐵板牛排的夜市約會,或者在裝潢有如古典城堡的老派牛排館過情人節。空間承載了記憶,不同的體驗不分優劣,僅是選擇與考量的不同;吃牛排,跟誰吃或許更重要。

廚房 Kitchen:直爽 vs. 繁複


直接拋頭露面、在戶外鐵板煎台上製作夜市牛排的攤販,是否算是種開放式廚房?無論你在何種價位的牛排館吃牛排,靜置醒肉是絕對的必要過程,這證明了美好的事物都需要經過等待,從爽快直接的鐵板煎台,再到直火碳烤、煎烤並行的手法,都是為了讓牛肉能產生美妙的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

料理 Dish:台式牛排 vs. fine dining

正統排餐應以瓷盤盛菜,需要拿餐巾遮擋油煙的鐵盤牛排則是所有台灣人的共同記憶,更講究的店家會使用特別訂做的動物造型鐵盤(用牛裝牛排)。當餐點價位越高,就越見不到油煙,現今fine dining名店多將牛排放置在鑄鐵盤上桌,除了保溫,亦有種純粹的野性,反映牛排直截了當的風味體驗。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更多關於台灣牛排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璈 編輯/郭璈、DOMINIQUE CHIANG 圖片/KRIS KANG、Thomas K.、城嘉鴻 特別感謝/A CUT牛排館、Ciao by Fratelli Pennisi Macelleria Sicilia、亞里士牛排、沾美西餐廳、泓品牛排館、東區大牛排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郭璈
  • 編輯/郭璈、DOMINIQUE CHIANG
  • 圖片/KRIS KANG、Thomas K.、城嘉鴻
  • 特別感謝/A CUT牛排館、Ciao by Fratelli Pennisi Macelleria Sicilia、亞里士牛排、沾美西餐廳、泓品牛排館、東區大牛排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