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Camping Asia帶你體驗「學校沒教的」身體課:「未來藝術學苑」召集全球藝術家的12天實驗

Camping Asia帶你體驗「學校沒教的」身體課:「未來藝術學苑」召集全球藝術家的12天實驗

11月10日至21日即將舉行的第三屆Camping Asia打造了一座匯聚全球身體的「未來藝術學苑」,聚焦身體如何創造新語言與感知。來自四大洲的藝術家將透過工作坊、影展及校際馬拉松,展現跨文化的前瞻性藝術實踐,邀請公眾一同探索藝術的多元可能。

由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法國國家舞蹈中心(CN D)與香奈兒品牌共同合作的第三屆 Camping Asia,即將於11月10日至21日在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展開。這場為期12天的年度盛會,已超越傳統藝術工作坊的框架,成為一個跨領域、跨世代、跨文化藝術家匯聚的「未來藝術學苑」。

本屆Camping Asia策展人林人中表示:「Camping Asia是一個讓表演及視覺藝術家、教育及文化工作者與下個世代的學子們,以身體為跨領域、跨世代、跨文化所聚集的場域。」他進一步闡述了今年度的聚焦:

藝術家向我們揭示身體如何製造意義,如何與社會交往,為何而動且如何創造新的語言與感知。讓身體擁抱未知、歌頌未來;而未來,就住在我們身體裡。

透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活動,Camping Asia的這份前瞻能量,也將對廣大公眾開放。

思想交鋒: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

Camping Asia不只是身體的實踐場,同時也是思想的交鋒地。2025年邀請國內外藝術家及教育工作者,於11月16日舉辦兩場重量級的公開論壇,並且可免費報名參加。

上午場《我們的身體・時代的律動》,邀集瑪麗・施利夫(Marie Schleef)、露絲・柴爾茲(Ruth Childs)、歐拉.瑪齊耶斯嘉(Ola Maciejewska)、劉奕伶,探討藝術家如何以身體為媒介,在表演中轉化現實經驗,並思考表演如何回應社會訊息。

中午場《舞動未來:給下個十年的舞蹈宣言》則由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塔那波・維魯拉庫(Thanapol Virulhakul)、梅麗莎・郭(Melissa Quek)、董怡芬共同討論:面對新科技、社群文化、少子化及不斷變動的國際局勢,期待學院體制在未來十年培育出什麼樣的編舞家、舞者與表演者?這場思辨不僅是藝術教育者的反思,也是一起描繪下個世代舞蹈教育藍圖的行動。

安東尼・漢密爾頓(Antony Hamilton)

塔那波・維魯庫拉( Thanapol Virulhakul)  

歐拉.瑪齊耶斯嘉(Ola Maciejewska)

牽手開始的集體共舞:布拉瑞揚與FOCASA的身體覺醒

作為營隊通識課程的「大堂課」,特別於11月14日(五)下午14:00–15:30開放公眾參與,邀請布拉瑞揚舞團帶領。布拉瑞揚舞團的創作深植於部落學習與生活經驗,無論參與者是否具備舞蹈或身體基礎,都能從牽起彼此的手開始,跟隨領唱者學習阿美族部落傳統歌謠與舞蹈,透過呼吸、舞步、旋律與節奏,逐步打開身體的感知,探索自我與他人的連結。舞團強調:

每位參與者只要放下既定的身體印象來互動,每一次的體驗都是當下,與眾人共同創造出的嶄新身體與樣貌。

布拉瑞揚舞團

而11月21日(五)上午10:30–12:00由FOCASA馬戲團帶來的工作坊中,將帶領大家從舞蹈出發,進入細膩的肢體覺醒,一起感受呼吸、重心與身體線條的變化。

FOCASA馬戲團

在週一至週五下午時段進行的工作坊,則匯集了來自亞洲、歐洲、美洲與大洋洲活躍於國際藝壇第一線的創作者,帶來一系列被稱作「學校沒教的事」。這些導師們將他們的創作方法與對社會環境的人文關照,轉化為可轉發、共享、共學的聚會。例如首屆「CHANEL Next Prize」得主德國劇場導演瑪麗・施利夫(Marie Schleef)將探索時間的拉伸感知;露絲・柴爾茲(Ruth Childs)思考舞蹈的音樂性;諾埃・蘇里耶(Noé Soulier)也將帶來其創作分享。

露絲・柴爾茲(Ruth Childs)

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東南亞最前鋒的年輕世代藝術家,他們以身體向當代社會提出問題:菲律賓的奈絲・蘿柯(Ness Roque)以「藝術家的批判工具箱」切入性別、女性主義與去殖民視角;泰國的燕麥小姐(Pathipon,Miss Oat)則用卡拉OK及嬉戲為藝術手段探問所謂的「不規則的身體」。亞洲藝術家如臺灣的林祐如與田孝慈,則從在地文化出發,探索地理與想像的連結。

奈絲・蘿柯(Ness Roque)

燕麥小姐(Pathipon,Miss Oat)

田孝慈

舞蹈影展×16校匯演:用影像和青春點燃北藝中心

本次Camping Asia首次推出的舞蹈影展,將於11月11日至16日 在北藝中心太陽廳東南角連續放映,同樣開放免費報名。影片關注舞蹈與創作議題,包括描繪布拉瑞揚返鄉創團的《跳進部落的孩子》,講述印度編舞家故事的《七個季節的瑪尼譜》,以及以印尼著名編舞家里安多為靈感的《我身記憶》。此外,還有知名舞蹈影像導演提耶里・德・梅執導的《重製一道平面》等,透過鏡頭下的多元詮釋,發現舞蹈的文化身體流動與各種樣態。

《我身記憶》Memories of My Body

《重製一道平面》One Flat Thing, reproduced 

此外,11月16日 舉行的「學校馬拉松」則是一場青春能量大爆發的校際匯演。觀眾將能一次欣賞到來自香港演藝學院、日本筑波大學、韓國藝術綜合學校、新加坡拉薩爾藝術學院、奧地利安東布魯克納大學、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以及臺灣各大藝術院校(包括北藝大、臺藝大、北市大、文化大學、實踐大學等共計16所學校)的身體大觀園,從系所展演到新作嘗試,展現下個世代的藝術能量。

Camping Asia是一座開放的「未來藝術學苑」,不僅屬於授課藝術家和參與學員,也屬於每個渴望與眾不同、渴望自由表達的人。

在身體裡遇見彼此,並透過身體重新想像社會、文化與未來,這場旅程正等著所有公眾加入,展開屬於下一個世代的藝術旅程。

活動詳情請參見 Camping Asia 活動網站

關於香奈兒文化基金

香奈兒文化基金(CHANEL Culture Fund)致力於培養出充滿活力的創作者和創新者網路,盼能推動塑造全球文化的思想發展。核心計畫包括香奈兒藝術合作夥伴,香奈兒支持相關機構的領導者全力發展突破性的長期創新行動,為文化風貌帶來創新思維。CHANEL Next Prize 表彰藝術家,並提供資源及指導機會,為他們未來的成就推波助瀾。而《CHANEL Connects》Podcast 則匯聚來自不同領域、世代與地域的意見領袖,提供發聲平台,探討當代社會所面臨的關鍵議題。

從南加州加州藝術學院(CalArts)運用科技激發藝術創新,到柏林漢堡車站美術館(Hamburger Bahnhof)大規模催化創作自由;從威尼斯雙年展力挺具顛覆性視野的藝術家,到與英國電影協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攜手表彰傑出的電影導演,香奈兒文化基金全力支持追求讓未來更美好的創意勇氣,延續香奈兒一世紀以來對藝術的承諾。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Miaochun Lin 圖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
  • 編輯/Miaochun Lin
  • 圖片/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