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巨擘的綠色革命:亞泥超前減碳破紀錄,從高碳產業到永續先鋒的蛻變之路
當全球氣候變遷議題日益嚴峻,企業如何在營運成長與環境保護間找到平衡,成為這個時代最重要的課題。對傳統製造業而言,轉型之路更是充滿挑戰,但亞洲水泥(亞泥)選擇迎難而上,以實際行動證明,即使是高碳排產業,也能走出一條永續發展的路。
「永續絕非短暫的行銷活動,而是企業面向未來的系統工程。」亞泥副總經理余東霖的這句話,道出企業對永續發展的理解。而就在日前,亞洲水泥正式通過國際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2030年1.5°C減碳目標承諾,成為同業中唯一每年穩定達成SBT減碳承諾的企業,甚至超前達標,於2024年提前達成原訂2025年的第一階段目標。
能有如今的成績並非偶然。多年來,亞泥推動涵蓋製程、能源、產品以及治理的多面向減碳策略,整合跨部門協作機制,導入永續和氣候風險評估與碳管理工具。每一個減碳策略皆代表團隊無數次的嘗試與創新,以及對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的堅定承諾。
打造循環經濟典範
多年來,亞泥協助全台地方政府與民間企業處理各類廢棄物,建構完善的資源再利用流程,將廢棄物轉化為水泥製程中的替代原料與燃料,創造兼具環保效益與經濟價值的循環模式。
這種「化廢為寶」的理念正落實循環經濟,讓過去被視為負擔的廢棄物如今成為珍貴的替代資源,不僅減少環境負擔,也降低生產成本,實現環境與經濟的雙贏局面。
引領低碳建材新時代
面對市場對高品質低碳建材的需求,亞泥率先建置全系列水泥產品的碳足跡資料,積極回應時代趨勢。其中,墁砌水泥更創下業界最低碳標籤紀錄,建立具公信力的產品碳管理機制,為建築業提供更環保的選擇。
不僅如此,亞泥也正與國內外研究單位合作,致力開發負碳材料,透過碳捕捉再利用(CCU)技術,提供混凝土與預鑄業者使用,串聯低碳價值鏈,拓展更具規模與系統性的氣候解方。
深耕在地,與社會共榮共好
永續發展不只是環境保護,更關乎社會責任的實踐。亞泥長期推動與地方深度連結的多元計畫,包括開辦部落課輔班與族語教學、舉辦紀錄片影展與各類營隊,讓知識走進社區,深耕文化保存。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亞泥與花蓮縣秀林鄉公所簽署《災害防救相互支援協定》,成為首批加入「防災協作計畫」的企業夥伴,共同加強社區應變能力。這樣的合作模式,展現了企業與地方政府攜手面對挑戰的決心,也體現「與地方同行」的企業精神。
實力備受認可
亞泥在永續發展上的努力,獲得各界肯定。今年再度榮獲《遠見》雜誌「ESG企業永續獎」綜合績效組績優獎,肯定亞泥在推動永續發展上的整體表現與成果。余東霖副總經理出席領獎時表示,亞泥以行動證明站穩時代浪頭,並展示全方位的永續競爭力。
在治理方面,亞泥持續強化董事會運作與風險管理,透過誠信經營與資訊透明制度,提升整體組織韌性。同時,藉由企業管理訂定並追蹤各項永續績效指標,確保ESG行動與企業營運深度整合,形成系統性的永續治理架構。
回顧亞泥的永續發展歷程,可以看見台灣的傳統製造業如何透過創新思維和堅定執行力,走出屬於自己的轉型道路。從技術創新到社會參與,從環境保護到公司治理,亞泥以「做得到、看得見」的實績,證明永續不是口號而是實踐的能力。未來,亞泥亦將秉持前瞻視野和務實的行動力,與世界接軌、與地方同行,持續在淨零轉型的道路上前進。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