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台灣淺山棲地,自然環資基金會首次合作7-ELEVEN:用零錢幫助台灣生物創造一個安心的家
人類開發山區,破壞了生態系,讓淺山動物的棲地受到衝擊。長期推動台灣環境信託的自然保育與環境資訊基金會(簡稱自然環資),為保護台灣生物多樣性,跨界攜手 7-ELEVEN 共同關心淺山地區,為生活於這片土地的生物們創造一處安全、健康與自由的場域。
1970 年代台灣盜獵穿山甲猖獗,即便後來列為二級保育動物,但牠們的藥用價值仍吸引盜獵者覬覦;時至今日,又有遊蕩動物侵害、路殺等危機,使穿山甲生活的淺山地區愈加備受考驗。
海拔 1,000 公尺以下的淺山地區,是人類與自然交會頻繁的場域,有大家熟知的生物,如:穿山甲、山羌。誕生於千禧年的自然環資,一直重視淺山區域的開發與生態破壞,並致力台灣棲地生物多樣性。2014 年接管全台首個環境公益信託案例「自然谷環境信託基地」以來,除了讓原生動物陸續以此為家、保護上百種動植物,更以穿山甲作為自然谷標誌,推動淺山動物能在這裡安心生活。
執行長孫秀如熱愛大自然,她將這裡比喻為動物們的避難所,「當我們願意提供這樣的環境,牠們知道是安全的地方,就會聚集,甚至繁衍後代,對我們來說都是鼓勵,也希望這麼一小塊地的累積,透過我們每個人,把好的自然環境再重新拼湊出來。」
在保護環境、照顧棲地以前,孫秀如是個只知道麻雀與鴿子等常見鳥類、對自然一知半解的人。會一腳踏入環保團體,全因喜歡畫畫。
從小在都市長大,大學聯考因分數落點而讀了植物病理系,那時的孫秀如,對台灣生態環境矇矇懂懂,恰好生態保育社的同學知道她喜歡畫畫,便請她幫忙畫海報,在沒有電腦的時代,手工自製海報是宣傳社團常見的辦法,而她第一次畫的生物灰面鷲,至今仍令她難忘。畫著畫著產生好奇,還跟著社員去賞鳥,「那次我看到了綠啄木鳥,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看到,還沒看過第二次。」她開始瘋狂迷上賞鳥,並對大自然產生興趣。
常與社員一大早出門賞鳥,知道的鳥類越來越多,這份好奇心也影響了人生。她心想,自己作為都市人從小跟自然事物脫離,都有辦法重新了解自然,那每個人缺少的,肯定只是一個機會。出社會後,孫秀如立馬投入了民間自然保育工作。
在環境工作上,讓她認識了當時仍在中研院做動物研究、後來成立自然環資的董事長陳瑞賓。2006 年,她加入組織,參與澎湖東嶼坪(今南方四島國家公園)、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的環境信託計畫。
人們總有疑問:「捐出的錢會用在哪裡?」「為什麼要用環境公益信託?」無論是質疑或好奇,她的答案始終如一,就像當初投入環境保護的原因 —— 要守護健康的土地,讓各種生物都能在這片土地生活著。
自然環資基金會執行長孫秀如
保護淺山地區的生物多樣性
為了長久保護這些生物不受到開發破壞跟影響,她帶領著自然環資推廣環境信託,公益信託與直接捐地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當受託管理土地的組織不存在時,土地不會被變賣而是當土地可指定接手團體或由政府移交給其他組織,所以即便基金會消失,仍延續委託人的契約與信念,無法違背。
孫秀如相信,只要多一點自然環境,生物很快就會前來。基金會雖以民眾能親近的生物為首要溝通媒介,但其實,更關切的是整個生態系,包含這些生物能量轉移所形成的食物鏈。
為防治鼠害,淺山地區農民會以毒鼠藥來防治農產受到破壞,然而以老鼠為食的石虎、草鴞與蛇類等野生動物都可能直接或間接誤食後中毒,環環相扣的食物鏈,讓這些生物不僅要面對棲地消失,還得擔心毒鼠藥威脅生存。
水污染則是對食物鏈另一種影響。工廠在上游排放廢水,使下游灌溉農作物、水中生物受到毒素侵害時,也會傷害動植物,並危害人類飲食健康。
將淺山地區視為生物多樣性重要區域的自然環資,成立 25 年,以往人們因資訊傳播不足而無法體會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流失;現在,環境逐漸變好,每個人對環保或多或少也有一定認識,卻仍沒有積極產生行動,「這是我們目前迫切面臨的一道難題。」孫秀如坦言,「我們需要推動大家有意願來保護環境,讓不想發生的事不發生,或延緩發生時間,只要有延緩,都有可能等科學技術進步後,找出解決辦法。」
攜手7-ELEVEN守護台灣3%棲地立下里程碑
今年,為了與人溝通,自然環資首次和距離人們日常生活最近的 7-ELEVEN 合作「淺山動物好鄰居,守護棲地不打烊」公益募款活動,經由 7-ELEVEN 的「把愛找回來」公益募款平台,民眾在前往門市時,隨手便能捐出實體零錢,或經由 OPENPOINT APP 線上捐款、ibon 便利生活站捐款,無論金額大小,都能為台灣淺山地區的環境保育貢獻心力。
此次更推出回收寶特瓶製成、限量 3000 個的手提袋,分別印製生活於淺山地區的穿山甲、食蟹獴與台北樹蛙,提升人們對台灣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認識。
孫秀如說,環境常是討論度很高,但實際執行捐款很低的主題,「就目前捐款分析來看,有災難、貧窮或教育議題時,社福團體較容易吸引人的同理心,願意捐款支持,但透過這次和 7-ELEVEN 合作,希望有更多機會使民眾了解身處的環境以及淺山地區。」
以穿山甲作為主角的環保包袋
自然環資基金會首次合作7-ELEVEN,自然環資董事長陳瑞賓攜手環境部長彭啓明、公益大使李霈瑜(大霈)一同支持。
自然環資有一個遠大目標:保護台灣棲地多樣,讓台灣 3% 的土地成為民間保育地。不只由自然環資獨自保護,而是透過公益信託,讓各團體、每個人都能一同參與、拼湊。攜手 7-ELEVEN 有著同樣的概念,雖然每人捐的錢不多,但很多人站出來時,就是一股力量,這份力量也可以保護台灣大自然,同時照顧下一代生長的環境。
在組織服務近 20 年,孫秀如即便知道守護棲地這條路艱辛,但她從未對人心感到失望,對於未來、對於人可能的改變,始終保有期待,所以盡力想溝通。在快要撐不住的時候,她也會這樣告訴自己,不要忘記一開始的初衷。
「我們不一定要一大片土地,每個人把自家陽台照顧好,讓蝴蝶可以過去、鳥可以產卵下蛋,都是個重要的開始,一戶又一戶的行動,其實就組成了一個綠廊或綠帶。」
就像當年看到綠啄木鳥而大開眼界,孫秀如期待,人們只要願意開始保護一小塊地,生物就有回來的機會。當這些生物願意回到這塊土地,那就是對參與環保行動者最大的鼓勵 —— 因為就表示成功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