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E OPINION
從台北走向世界:心元資本十年,用「相信」寫下520億美元的傳奇
當全球創投都在追逐下一個獨角獸,有一個從台北出發的基金,總是在「Day 1」就相信那些還沒有產品的創業者。十年後,這份相信創造了超過520億美元的價值。
在創投界,有一個反常識的故事正在發生。
當紐約、舊金山、倫敦的創投基金都在矽谷設立總部時,心元資本(Cherubic Ventures)選擇從台北出發,卻成功打入全球創投核心圈。十年間,這個採用Solo GP(單一合夥人)模式的基金,已陸續募集5檔基金,總管理資產達4.62億美元,完成5件IPO與15件併購案,全球投資組合總估值突破520億美元。
這個數字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在市場共識形成前就堅定相信」的故事。
延伸閱讀:從0-100成功關鍵在這2字!專訪傳奇創投家——心元資本鄭博仁
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攝影/KRIS KANG
一個「瘋狂想法」如何成真
心元資本創始執行合夥人鄭博仁(Matt Cheng)回顧:「到現在我仍難以相信,十年前在台北的一個瘋狂想法竟能走到今天。」
2015年,當全球創投都認為必須在矽谷設立辦公室才能投到好案子時,鄭博仁選擇從台北出發,成為全球最早採用Solo GP模式的創投之一,也是當時唯一投資美國矽谷、但團隊在美國境外的機構化超級天使基金。
這個選擇看似不合理,但鄭博仁有他的邏輯。作為一個曾在中國創業、將天鴿互動從沒有人理解什麼是視頻直播的商業模式,到成為全球第一家在香港上市的獨角獸視頻直播新創公司,市值超過15億美元;這個過程他見過上百家創投,但大部分的人都不相信,因此他深知創業最需要的不是資金,也不是點子,而是在「還沒有產品」時就相信你的人。
「我們在市場尚未被驗證前成為第一個相信他們的人。正是這份信念,讓我們見證一個又一個夢想成真。」鄭博仁說。
心元資本10週年,投資組合總估值超過520億美元。圖片/Cherubic Ventures心元資本
在Day 1就看見未來
Hims & Hers——當這家遠距醫療新創還在構想階段時,心元資本就成為最早的投資人。如今已在紐約證交所上市,市值突破百億美元。
Flexport——全球物流產業數位轉型領航者,獲得軟銀願景基金、Shopify投資超過10億美元。心元資本見證它如何用科技重新定義國際物流。
Astranis——這家美國衛星新創成為台灣首個專屬衛星策略合作夥伴,獲中華電信投資超過1.15億美元。在它還沒發射第一顆衛星前,心元資本就相信它的願景。
Paidy——日本先買後付平台,最終由PayPal以27億美元併購。
91APP——台灣首家掛牌超過10億美元的SaaS公司,鄭博仁親自參與創辦。
這些公司的共同點?心元資本是在它們「還沒有產品」時,第一個相信它們的人。
Solo GP:一種反主流的成功
在創投界,Solo GP模式曾被視為「不可能規模化」。傳統創投相信團隊作戰,但鄭博仁選擇了不同的路。
從青少年網球國手到台大資管畢業,從2004年隻身前往中國創業,鄭博仁深知創業者需要的不是一群投資人,而是一個真正懂他們的夥伴。
「當你作為個人投資人的時候,你能看到的東西其實是有限的,最好的創業者看你的角度也不一樣;但當你有一個平台,有了品牌,就等於有機會接觸到世界上最棒的人才,告訴你他要如何改變世界,然後你就有機會透過投資及自己的經驗,參與下一個改變世界的新創公司,那種感覺,就像你每天和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一起創業。」
這是帕蘭泰爾技術公司共同創辦人Joe Lonsdale當年分享給鄭博仁的話,也成為心元資本的核心理念。
十年後,心元資本已成為全球募集期數與基金規模皆名列前茅的Solo GP基金。
攝影/KRIS KANG
從哈佛大學到洛克斐勒家族領投的母基金,為何都投資他?
心元資本的 LP(有限合夥人)陣容堪稱夢幻:美國頂尖家族基金會、常春藤名校校務基金領投的母基金、美國主流藝術基金會、亞洲科技巨頭、矽谷傳奇創業家家族辦公室,以及美國頂尖 AI 獨角獸公司創辦人,都選擇投資這個從台北出發的 Solo GP 基金。
為什麼?
答案在鄭博仁的投資哲學中。他不是純粹的投資人,而是擁有超過20年創業經驗的創業家。他創辦過6家公司,知道創業者在每個階段會遇到什麼困難,需要什麼幫助。
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跨域人脈圈,經常有最頂尖的企業轉介最好的創業者。當紅杉、Founder Fund、a16z這些大型VC發現一個新星時,往往鄭博仁已經投資了。
這種「總是搶先一步」的能力,讓他連續四年被選為中國大陸40歲以下最優秀的早期投資人,並被美國知名媒體Business Insider與The Information重點專訪報導。
「美國這些世界頂級的VC都想不透,為什麼有一個天使投資人可以一直搶在他們發現前找到新星?」這不是誇張,而是業界的真實困惑。
「最早相信者」的力量
攝影/KRIS KANG
在心元資本的投資哲學中,有一個關鍵概念:「最早相信者」(First Believer)。
這不只是「早期投資者」。早期投資者可能在種子輪或A輪進入,但「最早相信者」是在創業者「還沒有產品」時就投入的人。
差別巨大。當一家公司已經有產品、有數據時,投資決策可以基於數據和模型。但當什麼都還沒有時,投資決策只能基於對人的判斷和對願景的相信。
這種投資極度困難,風險極高,但回報也可能極其驚人。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階段投入的人,往往能與創業者建立最深厚的信任關係,成為真正的夥伴而非只是股東。
「我們不只是投資人,更是在創業者最孤獨、最需要支持的時候,陪伴他們的夥伴。」鄭博仁說。
台灣可以走向世界!
心元資本的故事,對台灣有特別的意義。
過去,台灣的創投主要聚焦本地市場,少數投資海外的也多是跟投而非主導。心元資本證明了:從台北出發,可以成為全球創投生態系的重要一員,可以投資並幫助全球最優秀的創業者。
這不是地理位置的問題,而是視野、能力和網絡的問題。
鄭博仁的成功,部分來自於他在中國創業的經驗。「在中國所有成功的網路公司,沒有一個人不是在中國土生土長,就是在中國唸書才出國。」中國對許多創業者來說是另一個星球,但鄭博仁不但在這顆星球上活了下來,還將戰友拉出泥淖,奔向成功。
這段經驗讓他建立了跨文化、跨市場的理解能力。當他回到台北創辦心元資本時,他已經不只是一個台灣創投家,而是一個真正的全球創投家。
心元資本的成功給了台灣創投界一個啟示:不要自我設限。台灣的創投可以投資矽谷,可以成為全球LP的選擇,可以在國際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
AI時代:押注人性科技
如果說過去十年心元資本證明了「相信」的價值,那麼現在,它正將這份能力押注在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技術革命——AI。
2024年啟動的第六期基金(Fund VI),聚焦AI及人性科技。
「AI不僅能提升效率、取代重複性工作,更關鍵的是,它能釋放人類的創造力與想像力。當每個人都擁有AI Superpower後,將迎來一個創新爆發的時代。」鄭博仁說。
這句話的關鍵不在「AI」,而在「每個人」。
AI不應該是少數科技巨頭的專利,而應該是每個人都能使用的工具。就像個人電腦、智慧手機徹底改變了人類的生活和工作方式,AI也將如此。但這需要正確的產品、正確的商業模式,以及正確的願景。
短時間內,Fund VI已投資多項關鍵科技:
Hillbot AI——開發能靈活執行多元任務的智慧機器人,讓人類可以專注在需要創造力和判斷力的工作。
Titan Dynamics——以3D列印技術打造新一代無人機,推動戰略級應用。在地緣政治日益緊張的今天,這項技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Max AI——以AI自動化醫療帳單處理,被譽為「醫療界的Stripe」。讓醫護人員從繁瑣的帳單處理中解放,專注在照護病人。
這些都是「人性科技」——用技術放大人類的能力,而非取代人類。
這些在這兩年才成立的新創公司,但都已獲得全球頂尖投資機構跟投超過2億美元(新台幣60億元)。這個數字證明了兩件事:第一,心元資本依然保持著在市場共識形成前就發現機會的能力;第二,當心元資本相信一個項目時,全球最聰明的投資人也會跟進。
下一個十年
攝影/KRIS KANG
站在十年的節點回望,心元資本的成績令人驚嘆:15隻獨角獸、5件IPO、15件併購案,520億美元的投資組合總估值。
但對鄭博仁來說,這些數字不是終點,而是起點。
「未來十年,我們將持續尋找能改變世界的創業家,開啟下一個篇章。」
對鄭博仁來說,投資從來不只是財務回報,而是「一直保有創業的感覺」。他想要的是每天和全世界最好的人才一起創業,見證一個又一個夢想成真。
在AI時代,當AI讓每個人都擁有超能力時,將會有更多人能夠實現他們的創業夢想,將會有更多改變世界的機會出現。
心元資本要做的,就是在這些機會還是「瘋狂想法」的時候,就相信它們!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