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訪】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專訪】直擊2024臺灣文博會「寶島百面」幕後,參展品牌創新高,商展總監黃昱禎看見臺灣文創力

2024年臺灣文博會在8月23日到9月1日於臺南展開,首次融合商展和文化策展空間,打破過去的策展界線,有超過570個品牌參展,設有700個攤位。面對場館變大、參展攤位變多,到底什麼樣的IP和文創品牌可以代表臺灣文化特色?黃昱禎以商展角度來看,今年的文博會規模正折射出臺灣的「多元性」為國內文創產業的發展優勢,也充分回應本屆主題「寶島百面」,傳遞出這塊寶島交雜而多樣的文化特色。

2024年臺灣文博會在8月23日到9月1日於臺南展開,首次融合商展和文化策展空間,打破過去的策展界線,呈現臺灣與世界相遇400年來的豐富文化,也見證國內文創產業的商業模式趨向成熟。

你覺得臺灣文化有幾種面向?2024年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以下簡稱為文博會)以「寶島百面」為主題,於8月23日在臺灣文創園區、321巷藝術聚落等地起跑,8月26日至9月1日在大臺南會展中心展開文化策展、IP授權及文創品牌商展等活動。

回溯文博會的歷史,2010年由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部前身)創立,原名為「臺灣國際文化創意產業博覽會」,呈現出臺灣文化創意的實力與變現的形式,2015年來歷經多次轉型,納入文化策展後面向更加寬廣,包括文化內容與地方議題策展、文創品牌、圖像授權三大領域,吸引更多本地與國際訪客,人氣、買氣隨之增高,近年名稱也縮寫為「臺灣文化創意博覽會」,堪稱臺灣最重要的文創商品、圖像授權展示交易平台,呈現臺灣在地文創產業能量。

商展與文化策展場域首度融合

2024年文博會移展至臺南,以「寶島百面」(pó-tó pah-bīn)主題涵蓋臺灣連結世界400年來所累積的多元性,打造「絕對有趣的大型歷史教室」。

今年,文博會首度融合文化策展和商展場域,積極整合兩方的界線不再壁壘分明。前者是先有主題、論述,再透過參展單位延伸、深化議題,後者是按類別徵件後,經過專業評審評選後再展出。擔任本屆文博會商展總監的黃昱禎,在行之有年的文創15+1產業框架上,將文博會的IP授權與文創品牌兩大類別,歸納出11個子類別進行徵件,IP授權包括角色圖像、插畫/設計/藝術、臺式主題IP、出版/動畫/遊戲、多元創新品牌和授權代理,而文創品牌則有工藝/設計、創意生活/流行時尚、文化永續、地方標識,並特設「臺南起家厝」呈現帶有臺南精神的文創品牌。

而文化策展和商展策展場域融合得以讓彼此特色互補。黃昱禎形容今年展場將「猶如走進愛麗絲的兔子洞,」一切都顛覆過往展覽形式。她舉例,本次文博展會希望帶入世代傳承的子題,如來自臺南的源源鋼藝過去以外銷為主,但在新一代接班下,決定回歸到在地消費者使用習慣,推出臺灣年輕一代愛不釋手的鋼製便當盒、飲料杯等生活用品,「在傳遞新世代接班轉型的文化議題,同時也具有商展特質。」

 擔任本屆文博會商展總監的黃昱禎。 

「文博會如果是一棵大樹,文化策展是吸引人的綠葉嫩芽,而商展是向下深挖的根系。」黃昱禎認為,文化創意如果要成為基業長青的產業,除了要有設計實力,也要發展出完整的商業模式並持續的滾動創新,而這正是文博會至今不斷精進的目標。

本屆商展呼應「寶島百面」主軸,以寶島延伸或是使用臺文為各個主題命名,為了讓本次策展主題扣緊寶島生活輪廓與文化樣貌,商展團隊甚至還邀請擁有臺文師資、內部定期會上臺文課,且不少成員均通過臺文檢定的阮劇團擔任臺文顧問,以更貼近在地的生活語言來呈現展區名稱,包含文創展區的「啥物攏好買、百面良品」、IP授權展區「新寶島.金鑠鑠」、新秀展區「那會遮gâu」,以及首度新增臺南起家厝「對府城.到世界」專區,邀請30個生長於臺南、在地方經營,或是創作靈感來自臺南的品牌。

匯聚寶島多樣性的商展

本次文博會展場空間足足是臺北花博爭艷館兩倍大,有將近700個攤位,在文化部推出針對參展單位的振興補助,以及各方文創人士爭相走告下,呈現爆滿狀態,使得策展單位只能和部份攤位數較多的廠商溝通,希望能減少其攤位數,讓更多小品牌也能有展露頭角的空間。

相較於過去文博會多以臺北為中心,此次移師到南部,吸引很多出身或發跡於中南部的品牌回歸,也不乏首次參展的創作單位,讓中南部品牌的參展率以四成突破歷屆新高,且更具在地文化特色。

 2024臺灣文博會商展團隊。 

面對場館變大、參展攤位變多,到底什麼樣的IP和文創品牌可以代表臺灣文化特色?黃昱禎以商展角度來看,今年累積了440個參展單位帶來570個品牌,正折射出臺灣的「多元性」為國內文創產業的發展優勢,也充分回應「寶島百面」傳遞出這塊寶島交雜而多樣的文化特色,她相信「就算是在地人透過看展,也可以更深入了解很多原本自己還不認識的臺灣特色。」

因此,本次商展融入「逛商展看寶島輪廓」的概念,好比從插畫看見傳統臺式文化、信仰或是臺灣原生鳥類,也能在香氛、藍染、沐浴用品、木製家具、循環設計商品等文創品去認識臺灣獨特的山地霧林與原生植物、傳統產業變貌,甚至隱含臺灣人面臨地震等天然災害的韌性、將母愛轉化為環境關懷的獨特性格。

而早在品牌評選階段,評審除了詳閱各品牌準備的資料,也會觀察其社群經營,並從中觀察商品化、授權經驗是否充足。黃昱禎因此發現,廠商不管是在買家邀請、商業合作買家媒合,準備都更加完整。換言之,業者不只知道怎麼賣商品,更能找出不同的合作模式,和過去十年來文博會的轉型一同成長,而在世界各地百貨、選品店,也都可以看到臺灣文創商品。

多年發展下來,臺灣文創產業不只是具有在地特色和企圖心,商業合作模式也日趨完整。為呼應此趨勢,本次文博會首度推出可預約的「雙向預約系統」,買家可選擇有興趣的品牌,直接在網站上預約商談時間,而品牌端若有興趣,則可直接與其約時間碰面晤談。

黃昱禎以商展角度來看,今年商展的570個品牌正反映出臺灣的「多元性」為國內文創產業的發展優勢。(照片提供/宜東文化)

在地文創業者邁向國際市場

這一切,都顯示臺灣文創整體產業的向上提升。身為以插畫為核心,進行圖像授權、活動策畫、IP角色代理等相關業務的BOMBOM Co.,主理人,黃昱禎一直以「推廣圖像的美好」為初衷,從平面設計跨足到策展。她觀察,臺灣文創產業確實一直在成長,而且產業化腳步走得踏實,背後其實是文化部、文化內容策進院等相關單位不斷推動,從不同角度分進合擊的成果。

黃昱禎深刻感受到現在有不少本土插畫家,一開始只是畫自己想畫的圖,偶爾跑市集賺點零用錢,當他們把這份興趣轉化為職業後,面臨臺灣本土市場不夠大的困境,選擇在國內外參展,與全球各地買家接觸。她強調,「光是敢跨出自己舒適圈,在不同國家用不同語言介紹品牌,就是很大的進步。」因為品牌在既有的設計實力外,接軌國際市場上更大的規模、完全不同的消費者取向也同等重要,而這些本土創作者就如多股暗潮隱隱推動臺灣文創產業的進步。

與此同時,LINE貼圖做為插畫家嘗試市場水溫的展演場,角色也越來越成熟。黃昱禎指出,不少圖像甚至深入到消費者生活中,經授權出現在文具、濕紙巾等商品上,成為臺灣插畫產業化的成功案例。一路發展至今的文創產業不僅充分連結在地文化淵源,綻放絕佳的設計實力,也在世界舞臺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如果你想一探更加成熟,也更加產業化、國際化的臺灣文創產業,千萬不能錯過今年的兼具融合、多元特色,商業模式也更加完整的臺灣文博會,一起走進「寶島百面」的前世今生。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陳育晟 攝影/陳怡絜 編輯/許羽君 核稿/高麗音 照片提供/宜東文化
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
  • 文字/陳育晟
  • 攝影/陳怡絜
  • 編輯/許羽君
  • 核稿/高麗音
  • 照片提供/宜東文化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