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畢明的家庭餐桌:回憶與新日常的融匯

新台灣之味

畢明的家庭餐桌:回憶與新日常的融匯

來台灣之後,有一個早餐畫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天,我們倆都在吃自己喜歡的早點,且決定不作取捨,想吃的都吃,結果:碎片四濺!

來台灣之後,有一個早餐畫面,特別印象深刻。那天,我們倆都在吃自己喜歡的早點,且決定不作取捨,想吃的都吃,結果:碎片四濺!

案發現場,四散的是法台兩大著名澱粉明星:croissant(可頌)和燒餅,還有屬於它們的脆屑,一點點一片片,如草間彌生的斑駁,也像康丁斯基(Wassily Kandinsky)畫作的幾何分布。明明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中西餅食,一個奶油香味撩人,一個碳火香氣四溢,卻都外酥內軟,flaky、crispy,盡顯層次繁多豐富的個性。我不禁衝口而出:燒餅豈不是台灣的croissant?!

我們的餐桌上,一杯豆漿,一杯牛乳,還有咖啡,非常文化混血,是在香港不會見到的。尤其燒餅與croissant同場更不可能。香港的早餐,有記憶以來都非常西式,從小,傭人或媽媽預備的早餐,就是香腸煎蛋、soft-boiled eggs with soldiers(切成長條的吐司,插入蛋中蘸蛋漿來吃),yoghurt(優格)或 cereals(麥片),西式麵包,媽媽或會煮燕麥片,特別香滑的。例外是周末放假,一家人到錦香園粥麵店吃廣東粥,但都會加一道西多士作結。

過去這幾年來,又疫情、香港又滄桑,雖然說Tomorrow is another day,但another day由早餐開始,能吃到歡快的東西太重要。去年從抗疫酒店出關,在台灣的家一安頓下來,我們除了不顧一切要吃燒餅,也光速買了蛋杯,盡快弄個「soldiers」來吃,解解思鄉的鬱結。

人在途上,未必所有香港人都想家,但好像所有人都會想:湯。

在香港我們叫「住家湯」,homemade的、很多時候是老火湯,仍然同住的少了回家吃飯,又或者已經搬出父母家自立,阿媽都會叫子女回家喝湯。喝湯,很重要,有湯水滋潤滋保,彷彿可以燙平惆悵,力敵大部分生活磨難。

台灣朋友告訴我,這裡不流行「煲湯」,最多是「滾湯」,既沒有那麼多款式配搭功能,也不見同樣的千般愛意,更遑論「燉湯」了。

湯,是香港人的無敵共通comfort food,早餐可以人人不同,對湯水的依戀,大概去到世界任何城市,天涯海角都一樣。

來到台灣,去香港好友家吃飯,他就會「煲個靚湯」給你喝,那鍋冬菇花膠雞湯,是鄉愁與關心的融匯,一切盡在不言中。就像我回加拿大老家,媽媽在落機當晚,一定煮好了「菜膽雞燉翅」侍候。海味加雞湯,是隆重的愛的語言。翌日,就可能是家常的健脾袪濕清補涼煲瘦肉,總之,回家,要喝湯。

我們台灣家的餐桌上,洋化如我也久不久會煲湯,不過,都是雞湯,卻已加了鳳梨和苦瓜,好好味啊。


PROFILE |畢明
香港作家,由多間跨國廣告公司從零做起,常存饑餓 ,享受愚蠢,喜歡戲弄失敗,或被它玩弄,一直堅持離開舒適圈 ,做個不折舊、變得更好的人。

VERSE vol.16封面故事講座|一碗煲湯、一份燒鴨,我的心之家鄉

講者:台籍香港演員 杜汶澤 x 香港廣告人、美食專家 畢明
講座時間:3/17(五)15:30-17:00
開放入場時間:3/17(五)14:00
地點:VERSE baR&Cafe(台北市大安區建國南路一段177號)
報名連接點我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6封面故事「新台灣之味」,更多關於新台灣料理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畢明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畢明
  • 插畫/倪瑞宏
  •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