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老濟安:最現代的古早味青草茶吧

VERSE╳台北市產發局「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

老濟安:最現代的古早味青草茶吧

天熱想喝杯飲料消暑,許多人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飲料店的沁涼手搖。但在飲料店尚未林立街頭前,路邊的楊桃汁、冬瓜茶和主打退火的青草茶,才是台灣人首選。專做批發零售的老字號青草行「老濟安」第三代王柏諺回憶,小時候在店裡幫忙,天天都能看見來採買的長輩,「對他們來說,來青草店買青草,就像是去菜市場買菜一樣。」

老濟安第三代經營者王柏諺。

天熱想喝杯飲料消暑,許多人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是飲料店的沁涼手搖。但在飲料店尚未林立街頭前,路邊的楊桃汁、冬瓜茶和主打退火的青草茶,才是台灣人首選。也不光買茶現喝,還會買青草回家自己煮。專做批發零售的老字號青草行「老濟安」第三代王柏諺回憶,小時候在店裡幫忙,天天都能看見來採買的長輩,「對他們來說,來青草店買青草,就像是去菜市場買菜一樣。」

原名「濟安青草行」的老濟安,創立於1972年,早年開在龍山寺一旁的青草巷內。曾經是大台北青草茶業者的主要原料供應商之一,本身也賣青草茶,王柏諺分享,因爲鄰近龍山寺,常有民眾帶著俗稱「藥籤」的籤詩上門,請大家口中的「王老師」──父親王榮貴依照藥籤調配。「以前青草行也像中藥店,還會賣各種能治病和養身的青草配方」,包括舒緩感冒、顧肝以及轉骨增高等等,許多客人甚至是在醫師、護理師的介紹下,帶著醫院報告來到老濟安,請求量身客製配方。

後來政府推行《醫師法》等相關醫療法令實施,青草行被禁止以治療為名義經營,對整個產業帶來不小的影響。但王柏諺強調,衝擊最大的還是消費客群的斷層,「當年青草行服務對象主要是高齡60歲到80歲的長者,我們沒有思考過這些客人凋零該怎麼辦,更不用提他們的下一代、下下一代根本不想碰青草。」

產業沒落又辛苦,從沒想過接班

如今,隨著泡沫紅茶、手搖飲品的興起,過去佔據主流位置的青草茶,漸漸成為小眾的喜好。王柏諺表示,在社會大眾的認知裡,大火熬煮出來的青草汁液烏黑又苦澀,加上對青草療效的陌生,讓宣稱能清涼降火的茶飲看起來像是偏方。或許因為如此,從小就在店裡幫忙的他,從來沒被要求接家業。

王柏諺也進一步說道,這個行業並不輕鬆,除了要在戶外處理曬乾的青草,煮茶也必須待在爐火邊看顧,「身上沾滿青草的細粉,全身又熱又髒,而且非常累。」他坦言自己若是父母,應該也不會讓孩子接手。

接班與轉型來得意外,王柏諺笑說,當初父親只是想把遷到自家倉庫營業的空間重新整理、翻新,提供老顧乾淨舒服的店面,才報名「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對轉型沒有太多想法,是入圍了計畫之後,父親才打電話詢問接班意願,「那時我在外地工作,爸爸一打來就說:『你要不要回來接班?』

接手後,王柏諺先是問父親對於老濟安轉型的期待,「我永遠記得我爸只回了一句話:『你就用最簡單的方式讓大家認識青草吧!』」這句話讓他苦思了非常久,也自覺這件事並不容易,「雖然聽起來簡單,但是我要吸引的是不會使用青草,覺得它是偏方、顏色黑黑髒髒的那群人。」

究竟要怎麼讓這些人認識青草文化?「還是直接喝一杯青草茶最快。」王柏諺提到,畢竟,大家對青草的第一印象就是路邊的青草茶,只不過以前習慣站在路邊喝,既然要轉型,不如把茶攤拉進室內,「這樣大家就可以慢慢喝,我也有機會跟他們互動。」

吧台、客製化茶飲,與大眾拉近距離

為了方便跟客人介紹茶飲,跟「台北造起來」的顧問團隊討論之後,他決定以能直接跟客人面對面的「吧台」為主體,規劃老濟安的內用空間,讓吧台既是自己的時尚調飲舞台,也是父親的青草知識講台。

改造前的老濟安,店內空間的主要用途是備料和倉儲,茶攤位於騎樓,這是傳統青草行的常見配置。

經過改造,顧問團隊將露天攤位拉進室內,打造前所未見的「青草茶吧」。一幅吸睛的對聯「壺裡百草乾坤,杯中萬華常潤」裝飾在入口兩側,與室內橫梁上的橫批「濟世安生」彼此相映。吧台後方的牆面以透明壓克力球展示青草乾料與趣味典故,吧台外側空間則陳列著樟樹砧板、石臼與竹簳等傳統道具,整體空間猶如一座小型青草博物館。

若是遇到對青草感興趣的客人,王柏諺便趁機介紹這些特色物件,「我常會指著牆上的其中一款青草問客人,認為人一天可以吃多少?」藉機開啟話題或推薦客人點一杯客製化青草茶,「我們設計了茶飲診斷書讓客人勾選,會依照他勾選的項目,現場沖一杯青草茶,讓客人體驗量身定制青草配方的服務。假如擔心青草味太濃,也可以試試看加了鮮奶的青薄奶茶。」

對這一系列的改造,王柏諺的父母沒有太多意見,但面對飲品的配方和定價,卻是再造中最有挑戰的部分。原先,在估算原料、製作成本後,王柏諺想調整青草茶內用售價,但父親打死不肯,因為青草茶是他拿來交朋友的茶。每當老顧客來店裡消費或送貨員送青草來店裡,父親都會倒一杯青草茶請對方喝,「這杯茶的用意很深,他並不想要拿它賺錢。」他也詢問父親能不能調整配方,讓青草茶不這麼苦,父親同樣回答「不行」,理由是「這樣就沒有療效。」面對上一代的堅持,王柏諺至今仍在慢慢突破。

從再造到推廣青草知識

改造完成後,造訪的年輕客人和外國觀光客明顯增加,王柏諺觀察,「他們來店裡都是為了喝茶。比較了解青草的客人,就會點客製化的青草茶。」造訪的外國觀光客又以日本最多。有趣的是,因為擔心自己的樣子太隨便,一開始有不少老顧客不敢走進來,或者是進門之後就快步走向後面的工作區。王柏諺笑稱,老顧客觀察了好一陣子,才漸漸習慣到前面吧台買茶。

藉著老濟安再造的契機,王柏諺也開始從消費者角度思考產品命名,從喝的茶包延伸到泡澡、驅蟲等用途,隨之拓展和不同單位的合作。例如跟溫泉飯店一起開發沐浴青草包、配合導覽推出期間限定的微醺酒吧、手作藥草球體驗課程,並接受學校邀請進行分享,甚至協助學生進行青草的研究。推廣同時,也回頭將青草的知識數位化,他說,老濟安過去使用的青草高達千種,因為使用的人少,現在常用的只剩下四五百種,透過文字記錄,讓這些青草的知識能夠被長久保存。

他說,「無非是希望大家重新看到青草行,讓大家知道這是一個台灣的特有產業,有它的價值,甚至是可以國際化。」作為一個在地的青草品牌,王柏諺期許可以讓青草更融入現代生活,藉著提升大眾對青草的需求,進而回頭扶植呈現高齡化的青草第一線生產,「德國跟歐洲有花草茶,南非有國寶茶,台灣的青草茶為什麼沒有辦法往國際化去做?」

儘管想改變的事情還有很多,但王柏諺肯定地表示,老濟安的精神永遠不會改變,「做青草就是想幫助人,療癒所有需要的人。」

老濟安

台北市萬華區西昌街84號

台北造起來

由台北市產發局商業處所推動的「台北造起來」店家再造計畫,期望由店家(點)到街區(線)逐步促進產業(面)發展,建立產業標竿,帶動產業自我提升與發展。自2015年起至2022年共輔導148間店家,經過輔導的店家營業額及來客數平均增加1至2成以上。

文字/羅健宏 攝影/蔡傑曦 編輯/蘇曉凡、Annie 核稿/郭璈
文字/羅健宏 攝影/蔡傑曦 編輯/蘇曉凡、Annie 核稿/郭璈
文字/羅健宏 攝影/蔡傑曦 編輯/蘇曉凡、Annie 核稿/郭璈
文字/羅健宏 攝影/蔡傑曦 編輯/蘇曉凡、Annie 核稿/郭璈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羅健宏
  • 攝影/蔡傑曦
  • 編輯/蘇曉凡、Annie
  • 核稿/郭璈
羅健宏

羅健宏

除了寫稿跟睡覺都在聽歌的雜誌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