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迷必訪廣島景點:生口島、高根島海景藝術漫遊、谷口吉生垃圾焚化廠美學大改造
瀨戶內國際藝術節深受全世界旅客喜愛,其實,廣島縣也同樣位於瀨戶內海,擁有谷口吉生等建築大師操刀或獨具風格的特色建築、充滿藝術氣息的景點,建議藝術及建築迷可一起安排順遊。
廣島縣的生口島與高根島也是藝術小島,登島如同走入開放式的美術館,隨處都是融合島嶼風光的現代藝術作品。
像是生口島色彩鮮豔繽紛的「耕三寺」與大理石打造的純白「未來心之丘」,蘊藏截然不同風格之建築美學;另外,廣島市內由建築大師谷口吉生打造的「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顛覆刻板印象將垃圾焚化廠化身為美學及實用性兼具的公共藝術品,是建築迷必訪景點。而在御手洗與三原市的歷史遺跡中,可細品懷舊建築復古之美;再到宮島或是世羅町的複合式藝文空間,感受舊建築新改造後,碰撞出全新的藝術火花。
延伸閱讀:終戰八十年:《廣島》這本經典如何揭露原爆的殘酷
開放式島嶼美術館:高根島與生口島17件作品的藝術漫遊
瀨戶田的生口島與高根島,島上遍布著17個藝術作品,因而被譽為「整座島都是美術館」。
推薦熱愛現代藝術的藝術迷們前往位於瀨戶田町的高根島、生口島,這兩座島宛如充滿藝術作品的開放式美術館,遍布於島上各處共17件充滿藝術及玩心的作品,是藝術家們從島上美麗風景中汲取靈感後創作而成。
位於戶外的現代藝術作品,與島上自然景觀完美融合,並會隨著島上的時間、天氣、季節或是觀賞角度的不同,展現其截然不同的風貌。
在島上無論是想愜意散步或是騎著單車繞繞,都能不經意地接觸作品,輕鬆地感受美學薰陶。天氣晴朗時,蔚藍海洋與清澈天空搭配繽紛多彩的藝術作品,更是拍照打卡的最佳景點。
整座島都是美術館。
來到生口島,絕不能錯過耕三寺、未來心之丘兩個風格迥異的建築瑰寶。大阪實業家─耕三寺耕三為感謝且紀念母親恩惠而建立耕三寺,收藏了許多重要文化財及藝術品之外,效仿奈良、平安時代淨土教的宏偉寺廟色彩鮮豔繽紛,建築內精緻的細節也令人讚嘆不已,讓建築本身即是華麗的藝術品。
「耕三寺」效仿了奈良、平安時代建築色彩鮮豔, 內部精緻的細節也不可錯過!
而耕三寺旁邊的未來心之丘則是完全不同風格,占地5,000平方公尺,由活躍於義大利的雕刻家杭谷一東利用義大利白色大理石精心打造的藝術庭園。園內大小、形狀不一的石雕作品林立,與蔚藍的天空及瀨戶內海相互映襯,宛如夢幻的白色殿堂,不僅能於此遠眺瀨戶內海的壯麗景色,更是非常受網美們喜愛的熱門打卡景點之一。
未來心之丘。
使用義大利大理石的「未來心之丘」宛如純白殿堂,是生口島上最人氣的打卡拍照景點之一。
耕三寺/未來心之丘
地點:廣島縣尾道市瀬戸田町瀬戸田553-2
交通方式:由福山IC下交流道後車程約40分鐘可達
營業時間:9:00~17:00 ※最後入館時間16:30
官網:https://www.kousanji.or.jp/temple.html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垃圾焚化廠蛻變科技感景點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的「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改造自垃圾焚化廠。提起垃圾焚化廠,大多是負面印象,但建築大師谷口吉生卻打破刻板印象,逆轉大家對垃圾焚化廠的認知,把「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打造成一座透明、開放感十足的現代風格建築,且具備實用功能,更是一件具備教育意義的公共藝術品。
喜愛建築大師谷口吉生作品的建築迷,別忘了來「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朝聖。
建築中央是由一條長長的玻璃通道貫穿其中,兩旁則是閃著銀光的高科技垃圾焚燒處理設備。谷口吉生巧妙地將科技與美學結合,讓垃圾處理流程,透過透明的設計與解說,變成引人入勝的參觀體驗。遊客在驚嘆之餘,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垃圾處理的流程。若事先申請,還可請專業解說人員進行更深入的介紹喔!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通過長廊後,盡頭即是可眺望瀨戶內海的戶外展望台,而展望台上的白色框架,將海天一色的風景,框架會隨著時間變化的動態畫作,巧妙地將自然景色融入建築其中。如此特色的建築,推薦喜歡觀賞大師作品的建築愛好者們前來朝聖。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建築大師谷口吉生設計之「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顛覆了一般人對垃圾焚化廠的負面印象。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有可遠眺瀨戶內海的戶外展望台,巧妙地將海天一色的美景融入其中。
廣島市環境局中工廠
地點:廣島縣廣島市中區南吉島一丁目5番1号
交通方式:由廣島車站搭巴士至南吉島停留所站,下車走路5分鐘
營業時間:工廠參觀 09:00~16:30
官網:https://reurl.cc/yARRpO
在御手洗及三原市 感受凝結時光的歷史建築美學
位於吳市的「御手洗」,江戶時代曾因北前船航路商船來往頻繁而繁華不已。追溯至江戶時代,曾因北前船航路而商船來往頻繁、熱鬧繁華不已的大崎下島港町「御手洗」,完整地保留了江戶時代的古老建築,也被選為國家重要傳統建造物群保存地區。古老的街道上林立的民家住宅、神社、昔日的劇場、茶屋、旅宿等,宛如脈絡分明的網狀結構,建構出這個城鎮的完整樣貌。
街上隨處可見的復古郵筒或是懷舊看板,靜靜地訴說著時光的痕跡,漫步其中彷彿穿越時空。雖然繁華的過往已不復存在,現今是能感受時代變遷的旅遊景點,細細品味經歷漫長歲月的歷史建築之美。
「御手洗」保留了江戶時代的劇場、茶屋、旅宿等歷史建築,可於此靜靜感受古樸的懷舊氛圍。
「御手洗」保留了江戶時代的劇場、茶屋、旅宿等歷史建築,可於此靜靜感受古樸的懷舊氛圍。
但三原市不僅擁有將歷史底蘊與自然之美完美融合的美麗街道,也充滿了許多讓藝術與建築愛好者喜歡的迷人景點。
「三原城」遺址不僅僅是個經歷時間洪流的歷史遺跡,本丸遺址與三原車站直接結合,出站即可抵達遺址的罕見特色,引起建築迷們一探究竟的好奇心。經歷過漫長悠久時光卻仍保留至今的石垣,曲線之美展現了過往的宏偉氣度,於護城河上隨風搖曳的倒影、與河中悠然游動的錦鯉,形成了一幅寧靜詩意的畫作。
「三原城」的本丸遺址與三原車站相連,出站即可前往遺跡,感受歷史建築美學。
已有悠久歷史的「大島神社」中,綿延於參道上的67座朱紅色鳥居,宛如一條指引信徒通往聖地的通道,瀰漫的神祕又神聖的氛圍。一步步拾級而上穿越層層鳥居後,即可於高台上俯瞰壯闊無邊的蔚藍瀨戶內海,享受神社與自然共同構成的絕美畫面。
「大島神社」的參道上的67座朱紅色鳥居隨著坡道綿延而上,是在地人才知道的打卡景點。
御手洗
地點:廣島縣吳市豐町御手洗65(吳市豐町觀光協會)
交通方式:JR吳縣廣站前巴士站搭乘「瀬戸内産交巴士」,於「御手洗港」巴士站下車
官網:https://kure-trip.jp/features/42
三原城遺址
地點:廣島縣三原市屋形町一丁目
營業時間:06:30~22:00
交通方式:三原站下車即達
官網:https://dive-hiroshima.com/tw/explore/1261/
大島神社
地點:廣島県三原市本町3丁目6-12
交通方式:三原站下車/15分鐘
官網:https://dive-hiroshima.com/tw/explore/3100/
新開幕複合式咖啡藝文空間、森林與花之繪本博物館 舊建築注入藝術靈魂
「MAGOJii cafe & gallery」於2025年5月全新開幕,是結合了咖啡廳與藝廊的複合式藝文空間。這裡是將廣島縣楓葉饅頭名店「紅葉堂」倉庫進行翻修,仍保留了倉庫時期的建築風格,簡約設計加上精心挑選的燈飾、擺設點綴,營造低調卻不失高雅的美學氛圍。店內有設置藝廊區域,常有藝術家們來此展覽並時常會更換作品,為旅客提供了輕鬆接觸不同類型藝術作品的機會。
位於宮島市的「MAGOJii cafe & gallery」是將「紅葉堂」倉庫翻修後打造的複合式藝文空間。
「MAGOJii cafe & gallery」的藝廊區域常有藝術家輪流開設展覽,旅客可輕鬆地接觸藝術。[
由於「MAGOJii cafe & gallery」咖啡藝廊坐落於宮島西松原的御手洗川河畔,一樓可聆聽潺潺的小河水聲,二樓則可從高處眺望嚴島神社及大鳥居。來到宮島走走時,累了不妨在充滿藝術氛圍的雅致空間裡吃點和菓子、喝點抹茶或咖啡等小憩一下。
另一處同樣在5月重新開幕的,是將已有40多年歷史的餐廳重新改造的「森林與花之繪本博物館Garden Lei」,整棟建築物巧妙保留舊餐廳的懷舊氛圍,餐廳原本的桌椅也搖身一變成為充滿童真想像力的繪本世界一隅,並設有外帶咖啡廳。
將餐廳重新改造的「森林與花之繪本博物館Garden Lei」,宛如童話故事中的森林小屋。
博物館內收藏了各式各樣的繪本,非常適合帶著小孩一起前來,不論是在館內、露臺上,甚至是在宛如童話世界中般四季分明、花團錦簇的可愛庭園及水池旁,挑選本喜愛的繪本,就可與孩子一起,在藝術與自然的懷抱中,享受溫馨美好的親子時光。
森林與花之繪本博物館Garden Lei。
MAGOJii cafe & gallery
地點:廣島縣廿日市市宮島町北大西1167-2
營業時間:10:00~17:30(最後點餐17:00)
公休日:不定休
官網:https://www.instagram.com/magojii_cafe_gallery
森林與花之繪本博物館Garden Lei
地點:廣島縣世羅郡世羅町本鄉1780-1
營業時間:9:00~17:30 ※最後入館時間16:30
公休日:週二、冬季暫停營業
入館費用:中學生以上成人1000日幣/兒童(4歲~小學生)300日幣
官網:https://www.garden-lei.com/
|延伸閱讀|
本文轉載自《欣傳媒》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