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C for Culture

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談哲學、文學到女性自由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第四度以「法國」為主題國,特別邀請去年入選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的當代作家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在線上與台灣讀者見面。香塔勒・托瑪是法國當代重要的文學作家與思想史學家,也是今年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的重要嘉賓。

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邀請當代作家香塔勒・托瑪等人作為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的嘉賓。

回首2022年台北國際書展第四度以「法國」為主題國,特別邀請2021年入選法蘭西文學院(Académie française)院士的當代作家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在線上與台灣讀者見面。香塔勒・托瑪是法國當代重要的文學作家與思想史學家,也是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的重要嘉賓。

“Books have been my best friends.”——Gabrielle Chanel

當代女性書寫:捍衛自由與身體解放

法蘭西文學院歷史悠久,四百多來從Marguerite Yourcenar至今僅有十位女性作家入選院士。香塔勒.托瑪是文筆細膩動人的作家,也是一位歷史學者,是法國當代文化界的重要思想領袖。

出版香塔勒.托瑪中譯著作、並曾獲頒法國文化部騎士勳章的無境文化總策劃吳坤墉表示,香塔勒.托瑪在學術領域的兩部論文奠定了她的地位——首先是在指導教授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的引領下完成的薩德(Sade)研究,其後則是她獨立書寫的博士論文研究法國瑪麗王后(Marie-Antoinette)引起眾多爭議的放蕩生活,後來改編成她的第一本著作《一代妖后》(1989) 。

吳坤墉進一步解釋,香塔勒.托瑪攻讀哲學與歷史的完整學術訓練,讓她的書寫同時有嚴格的歷史訓練也具有當代思考。尤其在她讀書期間,正逢1968年的法國學生運動,讓她經歷了巨大的思想與文化衝擊,自此不受傳統視野拘束,以更開放的視角探索18世紀法國的歷史研究,並逐步建立起對於身體、性向的想像和好奇,為她後來的女性書寫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法國知名作家香塔勒.托瑪,也是歷史上法蘭西文學院第十位女性院士。

在香塔勒・托瑪筆下,不論是薩德或是法國瑪麗王后,她鉅細靡遺刻畫的從來就不僅是禁忌與驚世的人物特寫,更顯現了在封閉與保守的時代底下,如此反道而行的角色是如何在歷史上帶來重大動盪。香塔勒.托瑪的首本著作《一代妖后》,雖然在台灣出版被列為「限制級」的文學著作,但是只要細品她在文中極盡優美和玩味的書寫風格,就能瞥見這位「字如其人」的優雅作家,是如何透過精闢的用字與筆觸,將法國歷史中最具有爭議性的傳奇王后描繪得絲絲入扣。

「我會想要引進、出版一代王后的譯本,除了是香塔勒.托瑪的書寫風格令我著迷,她透過描寫瑪麗皇后顛簸命運所延伸的重要議題,更是具有如當代啟示錄一般的價值。」吳坤墉補充說道。這部有如「照妖鏡」的歷史著作,先是綜合了學術考究和社會觀察,再注入了作家本身的哲學思考。

無境文化總策劃吳坤墉表示,香塔勒.托瑪的作品都帶著歷史反思的深度與重量,非常令人著迷。

她後來出版的《我的老師羅蘭巴特》、《回憶咖啡館》是自傳性文體的著作,但也都帶著歷史反思的深度與重量。吳坤墉特別分享香塔勒.托瑪的《回憶咖啡館》,是關於她成長的困惑和學思歷程,有如一幕幕的法國風情畫,對於不甚了解法國文學、歐洲歷史的讀者而言,是能夠更加投入、緩慢咀嚼的文學作品。

新作 《Journal de Nage》(暫譯:游水散記)是香塔勒・托瑪在尼斯度假時,一邊享受蔚藍的海天一色,一邊省思所寫出和「身體」有關的思想隨筆,其中也藉由描繪和母親的回憶,扣緊了女性身體解放議題。這部可以被定調為「感官書寫」的小品,延續了香塔勒.托瑪一貫的詩意風格。已經開始閱讀原文版的吳坤墉笑說,在字裡行間尤其可以感受到作家在書寫中的那份怡然自得,更是能微觀她穿梭在歷史研究、哲學散文和傳記體的靈巧。

香奈兒讀書會:閱讀當代,品味經典

在今(2022)年年初的法蘭西文學院士頒布典禮上,香塔勒.托瑪保持一貫的優雅氣質,身著由香奈兒藝術總監維吉妮.維婭(Virginie Viard)親自率領高級訂製工坊團隊量身訂製的禮服外套,黑色羊毛縐紗布料內斂簡約,精緻的刺繡工藝從繪圖到刺繡費工超過700小時,沿著領部到袖口、正面都以綠色和金色交織的橄欖枝圖騰點綴,一如藝術家在完成作品後的完美落款,處處細節讓香塔勒・托瑪出眾的高雅氣質更加凸顯,也令人聯想起香奈兒女士同為一名女性創作者,那份相得益彰的自由與高貴氣質。

此外,香奈兒康朋街的文學之約(Literary Rendezvous at Rue Cambon)是香奈兒推廣文學的重要活動,他們會邀請女性作家來討論女性與文學,不論是作家本人作品或文學史的人物(如曾經討論過維吉尼亞.吳爾芙)。第六場香奈兒康朋街的文學之約(Literary Rendezvous at Rue Cambon)就是邀請香塔勒.托瑪本人與品牌大使夏洛特.卡西拉奇(Charlotte Casiraghi)、女演員及品牌好友安娜瑪麗亞.沃特魯梅(Anamaria Vartolomei)和文學史學者芬妮.阿拉瑪(Fanny Arama)展開對話。

第六場香奈兒康朋街文學之約,邀請品牌大使夏洛特.卡西拉奇(Charlotte Casiraghi,左圖)及品牌好友安娜瑪麗亞.沃特魯梅(Anamaria Vartolomei,右圖)在巴黎麗緻酒店的花園與法國作家香塔勒.托瑪展開對話。

在這場對話中,香塔勒.托瑪風趣地分享她的故事。例如芬妮.阿拉瑪問及開始寫作的契機,她回答是大學時為了哲學研究而寫,但她「完全不懂哲學⋯⋯感覺墜入深淵卻很開心。」對話隨後圍繞作家著墨甚深的女性身體自由,讓夏洛特.卡西拉奇聯想到嘉柏麗.香奈兒女士以服飾解放女性身體的關聯性。

在文學之約尾聲,芬妮.阿拉瑪問到:「服飾還是一種夢想的寄託嗎?」香塔勒.托瑪不改風趣答道:「我這一生很少花心思在衣服上。直到研究法國瑪麗王后,讀到她不要宮廷裁縫師,而是由服務女演員的女裁縫Rose Bertin為她製作服飾⋯⋯」才讓我開始對衣服感興趣。愛游泳的她笑著說挑選泳衣也有幫助。芬妮.阿拉瑪最後請她向年輕作家提供建議,她沉思了一會兒,然後俏皮的對觀眾說:「一開始先寫在小筆記本或其他小紙張上⋯⋯就像我培養挑衣服的眼光是從布料最少的比基尼開始!」

回想起今年在獲頒法蘭西研究院人文政治科學院「台法文化獎」的頒獎典禮上和香塔勒.托瑪的近身交流,吳坤墉依然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她人如其字的優雅與溫度。香塔勒.托瑪在今日的當代法國文學所佔據的一席地位,是她從學界開始扎根、茁壯的長年耕耘,更是她以文字熱烈對話世界與歷史的重要證明,而她經典又同時引領風潮的書寫風格,也呼應了她在獲頒院士時身上那一席黑色禮服的雋永與璀璨。

Read More

➊《日安憂鬱》|莎岡(Françoise Sagan)
出身富商家庭的法國女作家莎岡(Françoise Sagan),作品多刻畫中產階級的愛情故事。19歲出版首本小說日安憂鬱立刻獲得高度矚目、甚至榮獲法國文評人獎。這本約五萬字的中篇小說聚焦在十七歲的單親女孩賽西麗,和父親過著享樂至上卻快而不樂的生活。文字極其詩意,出版後四年便陸續譯為二十多種語言,全球銷售逾五百萬本。

②《回憶咖啡館》|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
《回憶咖啡館》為香塔勒.托瑪(Chantal Thomas)的自傳體散文。身為戰後嬰兒潮的一代,在這本散文中她描繪了在鄉下海邊度過的童年,以及在高中時代的哲學課中所受到的啟蒙,其中也包含法國哲學家西蒙.波娃。對於想要認識香塔勒.托瑪的讀者而言,這部作品就像一部法國風情畫,不僅能透過文字散步法國海岸,也能感受在1968年的巴黎,從五月學運到各種社會動盪,所啟發香塔勒.托瑪的哲思養成。

➌《第二性》|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
在法國女性作家群像中,著名的女性主義哲學家西蒙.波娃(Simone de Beauvoir)尤其影響後代作者至深。「女性不是生成的,而是形成的。」這句鏗鏘有力的宣言正是這部著作中,透過存在主義所要主張的立論——身為女人,西蒙.波娃認為並不因而就要活成永恆固定的女性氣質或宿命。透過閱讀《第二性》,不僅可以看見法國女性作家的生成,也能感受到作為女性在不同時代的社會氛圍中是如何形成。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文轉載自《VERSE》014封面故事「在步道上,丈量台灣的尺度」,更多關於步道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圖片提供/CHANEL 編輯/Kris Lin 核稿/高麗音

回到專題:從香奈兒看見世界:藝術、時尚與電影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林穎宣、張鐵志
  • 圖片提供/CHANEL
  • 編輯/Kris Lin
  • 核稿/高麗音
林穎宣

林穎宣

1990年生。台北藝術大學戲劇系、東海大學哲學系肄業,旅居法國三年餘,期間就讀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曾任《VERSE》採訪編輯、電台採訪記者、誠品書店編輯,台中國家歌劇院行銷公關部門。熱愛寫作,天性浪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