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自由的起點!新北中和藝文基地,讓青年把靈感變行動
用花作為起點,讓創意流動、讓城市更有溫度。走進中和藝文基地,感受青年創作如何在這裡發芽、成形、再出發。
一堂把藝術美學與動手實作結合的花藝課,讓「新北青創中和藝文基地」成為最有靈氣的據點。講師以瓶插為主軸,帶學員用色彩與線條表達情緒,現場空氣安定又帶勁。從課堂互動可看見這座為青年打造的基地,如何用彈性空間與資源支撐創作夢。接下來,基地將規劃更多具互動性的系列課,邀請青年持續加入共同實驗。

從創作到實戰:基地成為青年的試煉場
座落在中和安邦青年社會住宅的「新北青創中和藝文基地」,鎖定青年藝文創業與表演活動需求,配置多功能表演劇場、舞蹈排練室、開放式討論區與手作教室。基地固定推出展演與創作課程,導入專業師資與藝文社群,提供創作指導、媒合產業資源,協助青年從作品打磨走到市場操作,建立一條完整路徑。

長期深耕藝術創作的講師Ann因參與新北市青年局規劃的藝文課程而認識中和藝文基地。她近日在一樓「意象劇場」開設瓶插體驗課,直指場地優勢:「光線充足、動線清楚,學員能盡情發揮。更重要的是,這裡不只是一個租借空間,還是一個允許嘗試與修正的創作舞台。」她也期盼在此連結更多藝術能量,與青年一同擴大創意邊界。
新北市青年局長邱兆梅說明,中和藝文基地不只提供場地,也協助青年正面迎戰藝術到市場的落差。「從創作跨到商業,是最難的一步。許多青年具備理想,但在定價、受眾、轉換率等面向容易受挫,甚至卡在把作品變成服務或商品的關鍵節點。基地提供一個可測試的場域,讓青年檢驗作品與體驗,觀察是否被買單,進而踏出營運的第一哩路。」
理想與市場之間:一個讓創意自由呼吸的空間
基地定位不只練功或展演場域,更是「低成本、高自由度」的創作平台。青年能在理想與市場之間找出自己的拍點,累積作品、增添信心,讓創意與商業自然互動,逐步從學生或素人成長為專業藝文工作者。
空間設計以創作者使用情境為優先:一樓「意象劇場」配置「梯形九宮格」可移動木製舞台,造型可依需求調整,也能拆分成展示台,演出與陳列更有彈性;二樓規劃「韻動空間」玻璃排練室、「細胞教室」可分隔創作教室,以及「感官空間」開放討論區,動態與靜態都照顧到。自今年 8 月開幕以來,基地已辦理 24 場課程與展演,內容含街舞律動、芭蕾瑜珈、似顏繪體驗、瓷器彩繪與小型演唱會等,逐步累積社群黏著度。

邱兆梅局長補充,中和藝文基地把藝文創業與社會住宅結合,形成就近實踐的孵化平台。「青年創作者能在社區內開課或辦展,第一時間接觸受眾,快速回收回饋,據此微調作品與服務。創意從生活出發,也在生活裡獲得市場經驗。」

花藝課不只是一段美感體驗,更清楚示範新北青創中和藝文基地如何提供自由舞台與後勤支援。從創作到創業,青年在這裡能找到自己的節奏,把靈感化為可持續的實作,讓更多人的藝術心願在這片充滿動能的場域綻放。
(由就業安定基金補助 廣告)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