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逃」來台南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寫下《沒有門檻的幸福》分享尋根與藝術的故事

「逃」來台南的剪紙藝術家楊士毅,寫下《沒有門檻的幸福》分享尋根與藝術的故事

楊士毅於今(2024)年也出版新書《沒有門檻的幸福》,和讀者分享他如何找到通往幸福人生的路徑。他以富含正面意義的作品為大眾所熟悉,但早在二十多歲真正開始剪紙之前,他的創作心境與現在全然相反,他發現台南的生活經驗不僅啟發了自己,如今也希望透過藝術向這座城市表達深深的謝意。

楊士毅以富含正面意義的作品為大眾所熟悉,但早在二十多歲真正開始剪紙之前,他的創作與現在全然相反。他認為台南的生活經驗啟發了自己,如今希望透過藝術向這座城市表達深深的謝意。今(2024)年也出版新書《沒有門檻的幸福》,和讀者分享他如何找到通往幸福人生的路徑。

楊士毅在一間三重的理髮廳度過大部分童年。那是親戚家開的店、母親工作的場所,因為父親沉迷賭博且欠債,他必須寄人籬下,和近十個小孩睡在閣樓的大通鋪裡,樓下則讓給大人們鎮日抽菸打麻將。大人們從沒給過他好臉色,擋路或囉唆就是一頓打罵,如果被母親知道挨打了,她會親自再懲罰他一次。

高中畢業,楊士毅逃往台南念大學。

攝影、電影等影像創作成為他當時的心靈出口與自我探索工具,楊士毅甚至在研究所畢業前贏下近百座大小獎項和三、四百萬獎金,他亟欲變得更強壯,未來才有能力為母親承擔債務。但念完書後自卑與迷惘仍困擾著他,於是他申請雲門基金會的「流浪者計畫」,逃往更遠的地方——黃土高原。

起初,到黃土高原是想和陝西剪紙藝術家庫淑蘭學藝,他好奇為什麼同樣來自一處資源貧脊的晦暗世界,她卻能創造出如此溫暖、充滿喜悅與祝福的作品?只是到了陝西,才發現庫淑蘭已經過世,楊士毅乾脆向西繼續前行,途經雲南、西藏,最後來到尼泊爾,期待能在釋迦摩尼的出生處得到指引或力量。

然而尼泊爾的景況並非他想像,「那邊非常貧窮,我看到很多婦女鋪著一片地毯在馬路邊,懷裡抱著、腳上躺著幾個孩子,風沙瀰漫,不知道下一餐在哪裡,還有乞丐斷手斷腳……我覺得很慚愧,很丟臉,很難過——你來尋找答案的地方,卻是別人受苦的環境,那受苦的人要去哪裡找答案?」楊士毅自問。

「所以我跟自己說,回家吧。」

往幸福出走

楊士毅接獲回台南母校教書的機會,不過他只待了三年,彼時才二十多歲的他渴望體驗更多學院外的挑戰,且就算是大學正職教師的薪水,也難以應付家裡每個月動輒八萬以上的債務缺口。

其實離開學校他也不知該往何處去,「可是我說老天爺祢要我去哪裡都可以,但我喜歡台南。」

老天眷顧,他開始接到各種藝術工作的委託案,但他只接案,從不對外發表私下創作的個人作品,這是他從流浪者計畫回來後給自己的功課——對抗自己的自卑與迷惘。他曾以為獎項是解方,沒想到得獎像吸毒,得了近百座仍感到不自信;而且他想,如果這一輩子都要以藝術為業替家裡還債,就必須將藝術視為一生的熱情,才可能走得長久且安穩,「我希望學會沒有人看見的時候也願意繼續往前走。」

只創作不發表的狀態長達7年,直到有次女友(也是現在的太太)新居落成,楊士毅應要求剪了一張紙給她當作賀禮。那些年他完全忘了剪紙這件事,看著女友驚喜的臉,楊士毅突然意識到這是種久違的體驗,自己的創作終於不是和人競爭比較,而是發自內心地給人祝福和喜悅。

他也終於真正明白為什麼黃土高原上的剪紙大娘能創作出溫暖的作品——她們剪紙,是希望在貧困環境中賣點小錢貼補家用,並非為了藝術,「心中放著關愛的對象,自然會產生源源不絕的創造力。」楊士毅過去從不認為自己可以為愛創作,他恨死了父母和自己,艱澀灰暗的作品還能為他帶來金錢與名氣。

不過當楊士毅有辦法走出過往需仰賴痛苦的創作模式時,他卻變得遲疑了,擔憂讓人感到快樂的作品看起來是否膚淺、沒深度。然而人生來究竟是要受苦或幸福的?他告訴自己:「楊士毅,我們要的不是藝術,如果藝術都要這麼痛苦、怨恨、不滿,那我們不要藝術,我們要幸福。楊士毅,我們走出去。」

台南,謝謝你!

在今年出版的新書《沒有門檻的幸福》中,楊士毅寫下此刻自己藝術觀的總結:「當大家覺得我的作品完成時,對我而言都只是半成品。直到有人因作品而開心、快樂,我才會覺得作品真正被完成了。」

2017年,Apple宣布台灣第一家直營店將進駐台北101,邀請楊士毅在外牆創作一幅75公尺長的剪紙作品〈有閒來坐〉,透過精巧手法與熱鬧喧騰的意象,呈現台灣人不吝於分享美好事物的文化。這件作品使楊士毅躍升為全台知名的剪紙藝術家,但許多人不知道,Apple之所以找上當時尚無聲望的楊士毅,是因為知道他的藝術觀與Apple的經營理念不謀而合——這證明走出去,並沒有使他的藝術生涯失敗。

楊士毅知道自己能淬煉成現在的樣貌,靠的是許多人的支持與陪伴,因此一直希望藉由作品表達對社會大眾的謝意。其中他對台南有最多的感激,這座城市在他藝術啟蒙的階段給予成長空間,在沉潛、不對外發表作品的7年間,也援以大把時間沉澱,「台南很像溫暖的長輩,好比爸爸媽媽會希望你快點長大,但阿公阿嬤不會逼你長大,看你開心,他們就滿足——不是不在意你未來的成就,是相信我的孫子會長得很好。」且他認為台南生活相對閒適,讓人們能夠免除資訊焦慮全心專注在自己的領域,加上人際關係較緊密,才養成台南人對事物講究的精神,「但不是為了競爭,是想要把最好的一切分享給你。」

據說許久以前,台南曾有鳳凰棲息,因而別名「鳳凰城」,擔心鳳凰離開的人們在祂的眼睛鑿了井、身上撒了網,讓祂看不見飛不走。楊士毅2015年的剪紙作品〈鳳凰的祝福〉補述了神話後半段,也描繪出他心中的台南形象——鳳凰受傷後,仍不停施展神力為台南祝福,因為祂從沒想過要離開這座城市。人們這才誠實面對害怕失去的恐懼,學會善待鳳凰,「用心善待彼此」更就此成為台南的珍貴文化。

當初逃來台南的楊士毅,如今在此生根,也終於與家庭和自己和解了。假日閒來無事,他喜歡把車停得遠一點,和太太在中西區散步三、五小時,探索巷弄中老空間再造的新店面——好似在台南,過去與現在是交揉在一起的,不曾斷裂。而每次看見時間在這座城市流動與積累的模樣,總是令他好快樂。

「好像提醒著你,要繼續往前走、不斷累積自己,也會像這座城市這麼漂亮。」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更多關於台南新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振宇 編輯/郭振宇 攝影/ Emma SY Wang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郭振宇
  • 編輯/郭振宇
  • 攝影/ Emma SY Wang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