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許知遠〈旁觀者的維也納〉:對世界文化的鄉愁

許知遠〈旁觀者的維也納〉:對世界文化的鄉愁

許知遠以一名旁觀者的身分,書寫其在維也納的所見、所遇,以及對這座城市的歷史洞察、哀愁。

對世界文化的鄉愁。

曼德爾施塔姆的名言。我忘了它的出處,大約總是20世紀初的聖彼德堡,或許正是在那個流浪狗咖啡館。一群俄國青年常聚集於此,他們聲稱自己是「阿克梅派」,要創造一種美學與思想標準,曼德爾施塔姆是他們的領袖之一。

沿維也納的環城大道散步時,這句話意外地冒出來。這兩座城市頗有些類似。它們都不是自然生長,而是突然被強加來的。彼得大帝最初希望把聖彼德堡變成阿姆斯特丹的複製物,然後它努力地模仿西歐的風格。

維也納則是19世紀後半葉突然冒出來,歌劇院、議會大廈,帝國圖書館、維也納大學……古典主義、文藝複興、巴洛克的風格交替出現,維也納就像是一座主題公園,它過分用力地想變成豪斯曼的巴黎。(豪斯曼男爵,全名 Georges Eugene Haussmann,法國第二帝國時代的塞納省省長。1852年,新即位的拿破崙三世委任豪斯曼男爵負責大規模的巴黎改建工程。)

這生硬的模仿令人不安。置身于涅瓦大街時,仍能感到曼德爾施塔姆的意味。幾個世紀來,俄羅斯生活於西歐的陰影中,它在渴慕與詛咒間搖擺。這刺痛了很多代敏感心靈,你既被他人的文化所滋養,同時又感到隱隱的痛苦,你無法參與其中,只能是旁觀者與模仿者。所以,曼德爾施塔姆以更大的雄心來重新理解一切,他要打破邊緣與中心的劃分,把所有時空都再度詮釋——「我需要奧維德、普希金和卡圖盧斯再次出現,我對歷史上的奧維德、普希金和卡圖盧斯還不滿足。」他和同輩人的雄心帶來了俄國文學的「白銀時代」。

維也納也曾是邊緣者。「它就像19世紀的拉斯維加斯」,一位文化史學家後來評論說。整個城市像是當時的各種時髦風格的堆砌之物。這堆砌也正來源於這個城市迅速增加的權力、財富與對身分的渴望。

或許是純粹的幸運,維也納將文化視作這身分的主要來源,書籍、音樂、哲學變成了世俗性宗教。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是佛洛伊德、馬勒、荀白克、克林姆特、施特勞斯的維也納,也是維根斯坦、波普爾的維也納……

時至今日,那股驚人的創造力仍令人驚嘆與著迷,它是如何出現的,又是怎樣消失的?

今日的維也納像是一座可愛的博物館,也是一座完美的精神廢墟,時光都停留在歷史某一刻。在它的城市博物館裡,所有展覽都停留在1914年之前。似乎從此之後,歷史就消失了。

是的,僅僅人與事不構成歷史,唯有非凡的創造力、截然不同的思想與情感才意味著歷史。比曼德爾施塔姆早70年的恰達耶夫不無感慨地說,俄羅斯沒有歷史,它沒有過去,也沒有未來。他用此來控訴俄國的智識生活的停滯。

在維也納,我同時感到「對世界文化的鄉愁」與「沒有歷史」的焦慮,這兩者從來緊密相連。我對於維也納的最初印象來自茨威格。少年時沉迷於他文字中的戲劇性,不管是戀愛中的女人、創作中的大師,還是試圖發現世界盡頭的冒險家,他賦予他們一種令人窒息的緊張感、一種灼人的激情。不過,印象最深的仍是《昨日的世界》。每隔一段時間,我都要翻閱幾頁。但閱讀從未超過前200頁,也就是1914年大戰爆發時。「人們對不可阻擋的持續『進步』的堅定信念,是那個時代真正的信仰力量」,茨威格這樣描述當時的情緒,他們都相信未來會更繁榮、更自由、更富創造力。讓我著迷的是什麼?一個驕傲、敏感的青年的成長,他成為詩人,周遊列國,結交高貴的靈魂;還是維也納那令人神往的文化氛圍——所有人都在談論某篇文章、期待一幕歌劇,連小酒館裡的小市民也對樂隊的演奏不無要求。

如今想來,再沒有比「對世界文化的鄉愁」更能表達我的朦朧感受了。茨威格的維也納正是我期待的「世界文化」精神,它高度開放、自由,繼承又打破傳統,對各種新嘗試難以饜足。它也正是對我現實生活的反抗,你從一個匱乏平庸的生活中逃向一個更豐富的世界。

但我從未瞭解這個更豐富的世界。

那一串閃耀的名字與作品,既讓我興奮、又讓我感到困窘,一種旁觀者的困窘。

將近兩個世紀以來,中國不斷發生著各種動亂、革命、轉型,但所有的事件卻沒有構成那種「真正的歷史」。

我們似乎在回應各種外來的潮流——從社會思潮、政治制度、意識形態到審美標準。這回應讓我們慌亂不堪、疲於奔命。

這狀況正在改變嗎?歷史正在向中國傾斜嗎?相比於博物館式的維也納,北京是一座新的博物館。它正代表權力與財富的新潮流,人人好奇於這樣一種模式是否代表曆史的新潮流。而這財富與權力是催生出新的創造力,還是反而腐蝕與摧毀了創造力?你分明感到這潮流的巨大力量,但同時感到其中新的封閉性。

我感覺得到內心的焦灼。這旁觀者之痛,似乎唯有依靠對世界文化更廣闊的理解與雄心,才能真正治癒。

書籍介紹

本文收錄自《意外的旅程:加爾各答、開羅與最幸福的國度》。
出版|雲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許知遠

許知遠漫遊十五年,首次結成「旅行三書」。探尋世界,橫穿中國,用陌生與偶遇重訪被遺忘的歷史,在疲倦時代,看一個遊手好閒者的旁觀、洞察與想像。
本套書為2010年至今作者在中國或世界各地遊歷的旅行隨筆合集。第一冊上輯,作者沿愛輝—騰沖線橫穿中國,在遊歷中重新審視當下中國社會的真實切片與歷史的複雜面孔;下輯,作者在遊歷路程中尋訪了賈樟柯、余華、劉香成、陳丹青等文化學者,展開「十三邀」式的漫談與追問。第二冊,作者的足跡跨越不丹、東歐、印度等不同文化屬地,旨在呈現一個更多元文化的世界版圖,從而打開看待自我與世界關係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冊圍繞2020年作者在馬來西亞、夏威夷、日本三地的停留與輾轉展開,不僅勾勒了各地在危機下的不同風貌與普通人的真實生活,更深入討論了各地在歷史上對危機的應對方式,揭開其背後被遺忘的歷史。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許知遠 圖片/理想國書版社 提供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許知遠
  • 圖片/理想國書版社 提供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