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專訪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林昆穎:以夜晚思考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專訪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林昆穎:以夜晚思考一座城市的可能性

2022台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將於10月1日傍晚6時展開12小時的奇幻之旅。VERSE邀請今年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林昆穎,詳談本次的策劃概念與故事,以及他如何透過白晝之夜去思考、辯證、傳達台北市潛藏在深夜中的可能性。

2022臺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命題,為士林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提供嶄新的想像與提問。

2022臺北白晝之夜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將於10月1日傍晚6時展開12小時的奇幻之旅。VERSE邀請今年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林昆穎,詳談本次的策劃概念與故事,以及他如何透過白晝之夜去思考、辯證、傳達台北市潛藏在深夜中的可能性。

VERSE:今年的臺北白晝之夜來到了士林,您認為士林有什麼樣的魅力與想像空間?您個人對於士林,又有什麼樣的記憶與印象可以和我們分享?

林昆穎(以下簡稱林):從在台北讀研究所開始,我已在士林住了二十幾年,對士林的脈動算是滿熟悉的。我從三年前就很期待可以做士林,士林很有意思,就地理位置來看它包含了陽明山區、基隆河的前段及沙洲,所以很有那種「龍穴」(編按:根據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所示為術數用語,堪輿家稱靈氣聚結,適宜構築墓穴,可保佑子孫發跡富貴的好風水地)的感覺,人們便很自然地在這裡聚集,士林也漸漸成為一個台灣傳統信仰的聚落。

「豪華朗機工」共同創辦人林昆穎已擔任三屆臺北白晝之夜總監。(攝影/蔡傑曦)

國民政府來台後,士林被視為風水寶地,作為政治基地之一;一直到後來大學進駐成為文教區,與近年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落成,士林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很長的故事,一個「匯聚感」很強的地方,有很多的故事值得大家去探索。但大家對於現在的士林其實是陌生的,我就在想,白晝之夜是不是能用一個晚上,以行走的方式去召喚這個場域的重新被看見。

VERSE:白晝之夜今年以「士林大戲院」為主題,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概念?

林:臺北表演藝術中心是「士林大戲院」的一個起源點;還有士林夜市的陽明戲院,我覺得這裡的店家、觀眾、民眾或是廟埕上面的表演者,戲院裡面的各種翻譯電影,好像一種「百老匯」的感覺;臺北科學藝術園區的宇宙劇場也是,那些動態影院、4D影院,或者是未來的沉浸影院,也都有「戲院」。

我想描述這種感覺:如果士林到處都有表演廳、如果到處都有表演者,或是說如果我們也變成了表演者,那我們要怎麼體會它?對我來說,「戲院的感覺」是進到戲院的時候,我們的感官會被聲光影像給包圍,去感受故事劇情、跟著它走。我們也將這個沉浸感拿來作為士林大戲院的作品選件概念。

李育昇曾執導台灣樂團拍謝少年〈出巡〉MV。(攝影/簡子鑫)

VERSE:「士林大戲院」選擇了臺北表演藝術中心、士林夜市、士林官邸公園、臺北科學藝術園區座位展區,您透過這四個展區想呈現的是什麼?分別有什麼特別的藝術作品可以和我們分享?

林:我們對每一個場域都提出一個想像,所有的作品都是因為場域的想像、都是因為研究士林而產生出來的—這次的表演團總共有43團、表演86場,視覺作品有20件。

對我來說,北藝中心是朝向未來的地方,所以我們給了他一個「未來」的主題。作為表演場域,它的表演不是殿堂級的,而是「實驗級」的,意思是它歡迎很多的新創者、年輕人或一些實驗性作品在這裡發表,是「Open for all」的精神,連建築本身都有「參觀回路」可以走過前台與後台,這是創舉,我覺得非常棒。北藝中心的下方,有一個畸零地團隊的「古蹟燒」與國立歷史文物館打造的「廟埕月台」是展現當地文史的作品;在中庭、迴廊、表演平台則分別有展現未來概念的作品。

士林夜市是一個不斷蔓延、變遷的地方。我們在這裡做的最大動作就是「封文林路」,我們把文林路給封街了!這很有意思,這裡本來都是車流,我們用一個晚上讓大家看見這個場域步行、以人為主的可能性。文林路很小條,所以它有機會變成像是一種很包覆式的百老匯的感覺,在那個sann-kak-thang(三角窗)可以做大型的屏幕、廣告看板可以去讓這個地方出現各式各樣的表演,所以這次白晝之夜我們邀了各式各樣的表演作品出現在這上面,去體驗。

銘傳大學建築研究所。

玩完這兩個地方,下半夜的時候能選擇兩條路:往士林官邸或是臺北科學藝術園區。這兩個地方風格截然不同,士林官邸我們給它一個「暗黑童話」的主題,白天是很美的庭園、蔣總統的官邸,然後晚上我們就把平權議題、運動的主題帶進去,幽暗的環境裡,讓毀容姐妹會在上面表演、請羅智信在西式庭園做了一個辯證美醜之間的雕塑,那邊出現一個舞踏、這邊又出現一個Drag(變裝皇后)的表演,甚至可以在晚上看見蔣總統和夫人當時居住的地方⋯⋯把畫面打開,士林官邸就這樣活起來了。

科學藝術園區的特別之處則在於「它還沒出現」,它是一個概念,還沒有真正地成爲「科學藝術園區」。所以我們給它一個畫面:這裡未來是具有實驗性、科學研究性、推理性與教育性的場域,原本只是讓小朋友或青少年參與,但我們在晚上讓它變成一個奇幻的兒童樂園,打開常設展、特展、宇宙劇場、天文望遠鏡觀測室;在11樓天台,你可以環看沒有人看過的台北夜景,往下走有一個天空步道,再往下看就是科學大舞廳;在銘傳大學的燈光裝置作品那還有一個沉靜的空間可以休息——你也能在那邊睡一下啦!

完整的線上導覽讓參與體驗更方便。

VERSE:「跨越虛擬與真實世界」是此次白晝之夜強調的重點之一,本次除承襲去年「線上體驗」的模式,更推出線上線下綜整性的全新體驗模式,選擇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

林:我是第三年舉辦白晝之夜,我相信不同的藝術總監在每年都會想挑戰一些新形式,所以籌辦白晝之夜是非常具有實驗性的。2020年在南港的時候,我們帶入游擊式的表演,拉回了一種包圍感、沉浸感——明明是一個城市怎麼像迪士尼樂園?2021年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們就把它轉變成線上,去討論現場感跟線上感之間的關係,它怎麼連動?它怎麼創造?能不能在線上還充滿著交流?線上的網站是在那時候被定置下來的。那今(2022)年,我們就希望把上述兩種結合在一起,去打造感官體驗的新層次。

再加上,白晝之夜的安排很多,多數參觀者很難一次看完所有東西,所以我們把線上體驗帶進來,網站在10/1當天重新改版,裡面就有直播節目啦、所有作品的介紹啦,我們還訂製了一個RGB的任務。

這個RGB的任務,就是每一個作品都會給你一道題目,回答題目就會得到紅、藍、綠的積分,這個積分的數據會送到網站上一個數位生成的太陽(《眾願太陽》),它會接收數據,然後不斷地變化,提供給更遠端的線上朋友,或是想要交流的人去創造。也因此我們在每一件作品的介紹欄位底下都會有自己的留言板,讓現場及線上觀眾留言,當天晚上我們如果有100件作品的話,就會有100個聊天室——加上所有節目有三分之一會轉變成直播——大家就可以在上面交流。我希望每個人都有他今天晚上的自己的故事線,大概是以這樣的方式去完成今年的白晝之夜。

臺灣特技團。

VERSE:擔任過三屆白晝之夜藝術總監,與先前的經驗相比,您認為籌劃這次白晝之夜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林:用線上線下打造一個新的感官層次,對於白晝之夜是一個全新、我相信也沒有活動這樣做過的形式。很多挑戰是我都還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的,比方說會不會現場人流多過於網站的人流、網站的資訊可能沒有辦法直接地跟線下連結,或是覺得要走很遠才能到科學藝術園區然後被罵⋯⋯這都有可能發生,可是在能夠猜測、預防的,我們就先準備,那剩下的我就希望它很自由。

其實舉辦白晝之夜非常困難,大部分都是私人場域,所以就要進行很多的溝通、接洽,才可以得到一個場域,並好好地跟大家進行一些交流跟安排。我覺得白晝之夜是一種「群策群力」的結果。

VERSE:台北市大大小小的藝術節非常多,您認為「白晝之夜」之於台北市的意義是什麼,對於一座城市文化的發展有什麼可能性?

林:這是比較上位一點的思考。

白晝之夜最開始從法國引進的時候,是回應巴黎「利用當代藝術在夜晚重新閱讀一座城市」,但為什麼需要?台灣的夜生活不是也滿豐富的嗎?所以我們的白晝之夜就開始轉變,它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特性——也有可能是缺點,但對我來說是個優點——它是一個「遊牧型的節慶」,例如南港那年的發展,有個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要開幕了,我們就用一個節慶把這個地方打開。台北有12區,12年就會輪過一輪把每個地方都打開一遍,那麼白晝之夜在12年後可能會重回士林,形成一個循環,成為一個很好的都市紀錄。

這個都市的樣貌並不會因為白晝之夜而有什麼大改變,可是它會因為這樣被紀錄下新的記憶跟印象。例如將士林夜市的文林路變成步行步道,這是我提出來的想像,但是未來會不會真的變這樣?12年後,藝術科學園區已經變成一個12年的藝術科學園區了,我們在那時候可以回推,原來曾經有一群人對它幻想過,這是非常好的紀錄跟引見的畫面,是我認為白晝之夜的一個訴求跟在台北(發生)的意義。

VERSE:所以您說的這個「記錄」與「提出想像」的特性,也是白晝之夜吸引你的原因。

林:對,而且它很有意思,在年輕的受眾當中它有一股特別的呼聲和魔力。這個魔力是連老人或平常不是受眾的人,他都很有可能願意來走一下,這就會是很重要的切入點。我覺得舉辦一個這樣的特色型活動,它更重要的是宣揚那個「觀念」,所以我接手之後其實還蠻努力要把這樣的觀念去推出來,不過要慢慢地透過一屆一屆的累進,才可以變成一個真正很漂亮的論述核心,這是我的感覺。

Swing Taiwan。

VERSE:您說的「觀念」是指?

林:白晝之夜意思就是「日」跟「夜」對不對?夜的意思是「平常看不到的」,平常看不到的,我們去幻想、去打開,透過當代藝術去把它連接起來,透過夜晚讓它被看見。

我們在晚上把文林街封了、在晚上把士林官邸變成暗黑童話,這都是一個特色型的想像——我們從晚上去想白天,然後用白天來回應我們晚上的需求。這是雙造的思辨,一定要互相不斷交流。我認為不論放到市府層級去思考都市、思考文化的演進,或是如何策略產業把一個地方再復興,都應該可以具有這種探索,而不是我們獨斷地期待政府給予更多經濟的資源,或是開發更多的東西。我們要想得更多的應該是,那個我們「沒有看到的東西」要怎麼把它再轉換出來。這個是白晝之夜我覺得比較深層的部分,也是很重要的品牌精神。

|延伸閱讀|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振宇 圖片/2022臺北白晝之夜提供 編輯/郭振宇 核稿/郭璈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郭振宇
  • 圖片/2022臺北白晝之夜提供
  • 編輯/郭振宇
  • 核稿/郭璈
郭振宇

郭振宇

或許喜歡電影、音樂與文學。每次的自我介紹都覺得彆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