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化身會呼吸的夜之森林!2025《森林夜遊》9個場域展演,探詢嘉義城市的〈光的藏身處〉
嘉義第三屆《森林夜遊》將於9月22日至10月6日登場,以「光的藏身處」為主題,邀請來自台灣、德國、瓜地馬拉等地的9組創作者,在舊城9個場域進行夜間藝術展演。今年特別開放5棟1960-1980年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包括滎陽小兒科、林信義內兒科診所等歷史空間,結合辦桌文化、馬戲工作坊等多元活動,為嘉義打造全新的夜間城市體驗。
嘉義有兩座森林,一是眾所周知的阿里山,另一是遍佈六千棟木造建築的城市街區。2023 年起,嘉義在地創意團隊「諸羅設計塾」以「城市是森林」為意象發起《森林夜遊》。透過藝術與設計,串連創作者與老屋、社群與街區,以及展演、共創與走讀。「夜晚是靈感敲門的時刻,也是城市規則鬆動、想像力馳騁的時分。」
當燈火亮起,街巷化為舞台,嘉義成為一座會呼吸的森林,也點燃了一場獨特的夜間行動。
2024 森林夜遊由許家茵攜手勝安堂百草舖的漫遊活動。
「創意,能否改變一座城市?」這是《森林夜遊》持續拋出的核心命題。從本地到跨國、由社群到公民的都市生態系,《森林夜遊》展現城市文化創造力與國際影響力,更在今年獲得整合設計類「金點設計獎標章」,並入圍第五屆「地域振興大賞」創生變革獎,榮獲雙重肯定。
年度主題〈光的藏身處〉,尋找夜裡的微光
在嘉義,光不只來自信仰的火燭,也潛藏於日常,鐵花窗灑落的斑影、候診室裡閃爍的檯燈、騎樓下為晚歸人點亮的燈泡、焚香時搖曳的一縷火光。這些或明或暗的光安頓人心,也承載城市的共同記憶。今年《森林夜遊》以〈光的藏身處〉為題,探索夜晚隱匿於城市表象下的微光。
走進1960 至 1980 年代的戰後現代主義街屋,創作者以不同場域為起點,從老診所、清代街巷、廟埕辦桌,到茶與香的儀式。將空間與日常經驗轉化為光影、聲音與身體的創作。這些作品如星火般散落城中,藏身在街屋、巷弄與信仰之間,等待每一位「暗光鳥」去尋找。
2025 森林夜遊行經 9 個舊城場域,開箱 5 間以上戰後現代主義建築。
9 組創作者 × 9 個場域 × 5 棟建築開箱
《森林夜遊》集結來自台灣與海外的 9 組創作者,透過國際交流在嘉義共創夜間新風景。作品將分別登場於舊城 9 個場域,並首次開放 5 棟戰後現代主義建築。
出生於瓜地馬拉、現居臺南的孫丹妮(Daniela Dávila),作品《縫合張力》取材於童年記憶的伸縮黏黏手玩具,以「永保赤心」回應曾有五十年歷史的「滎陽小兒科」。
孫丹妮(Daniela Dávila)的作品《縫合張力》。
來自德國的跨領域藝術家賴魯犇(Ruben Rübe),作品《診所樂園》以燈光改造「林信義內兒科診所」的候診室與舊醫療器械,並透過聲音與互動裝置,營造沉浸、趣味的異世界,藉此反思兒時看病的記憶與恐懼;表演藝術家林筠喬的作品《下一位,請來給醫生看》,則以一人分飾多角的表演、面具與即興遊戲,召喚診所近百年不同時空的身體經驗;表演藝術家林筠喬的作品《下一位,請來給醫生看》,則以一人分飾多角的表演、面具與即興遊戲,召喚診所近百年不同時空的身體經驗。
來自德國的跨領域藝術家賴魯犇(Ruben Rübe)的作品《診所樂園》。
以台灣辦桌文化為靈感的跨國行動展演計畫 《來坐 grab a seat》,第一站於紐約展開,第二站延伸至嘉義慈龍寺。藝術家劉景昀重新設計桌子的形狀與佈局,挑戰辦桌的既定印象,並重新思考「坐」的文化意義與城市關係。除了視覺作品,也邀請大眾在不同桌子上共享食物、聊天、聽音樂,晚餐後還有 DJ 演出,感受辦桌帶來的連結與溫度。
以台灣辦桌文化為靈感的跨國行動展演計畫 《來坐 grab a seat》。
前太陽馬戲團表演者陳星合串連馬戲社群的江侑倫共同創辦「星合有限公司」,此次工作坊《玩球之外-雜耍工作坊》呼應醫界守護神仁武宮,特別將五穀雜糧融入拋接道具,寓意神明庇佑的祝福,也延續民俗儀式的互動傳承。
嘉義在地藝術家陳彥富的作品《有名字的藍色方盒》,回應「葉天祐律師」建築招牌被颱風摧毀後的空缺;古伊琳的作品《夢的日記:她從森林走來》,則以輕盈姿態穿梭諸羅城老巷弄,與「西門交誼創新所」對話,讓巷弄與建築的歷史張力成為創作脈動。
辰冶行、林佩璇的作品《珖》,在甜點店「餘」的半戶外空間搭建僅能容納一人的棚子,透過閱讀繪本牽起光與在地氣息;跨領域藝術家林均翰近年探究台灣原生種山茶,於工作坊《源林計畫-微雅茶席》將符號書寫於銀杏葉上,插上文明珠,在北回歸線的微風下探討自身、家鄉與世界的共通性,藉由茶席裝置與萬物共鳴。
辰冶行、林佩璇的作品《珖》。
藝術家黃昱凱與陸奕純,則在「林森漫步 1907」帶來作品《熱點》與《熱點擴散——香腳花燈具工作坊》,以雲霄厝失傳的香腳花為造型基礎,回應傳統製香工藝在現代的式微,映照「光的藏身處」的文化意涵。
藝術家黃昱凱與陸奕純在「林森漫步 1907」的作品《熱點》。
同步推出遊行、走讀、工作坊等多元活動
《森林夜遊》期間推出講座、工作坊、演出、城市走讀等多元活動。開幕遊行 「星火行動」 與嘉義城隍夜巡同日登場,以遊行與慶典點燃序幕;「滿城月光」 以夜間展演為核心,隨著月光漸滿,全城共迎最明亮的滿月。「野作集」則匯聚獨立品牌與創作者,釋放靈感與能量,為嘉義打開狂放與實驗的創作場域。同時,超過 20 間在地店家共同響應,以衛星場域串聯,讓藝術蔓延到城市各角落。
2024 森林夜遊「星火行動」。
點狀活動有講座、工作坊、演出、城市走讀。串聯活動規劃藝術、設計、老屋三條主題鮮明的城市走讀,邀請大眾穿梭街區,以嶄新視角重新認識嘉義;講座邀請「貝里斯 New Flags 超市」共同創辦人 陳姿吟、「義大利無國界文物修護組織」修護師 談宜芳、Braide Tide 編髮師 徐閃亮,透過異國視角帶領大眾感受中南美洲、義大利與印尼的文化故事與生活脈動。
《森林夜遊》自9月22日城隍夜巡至10月6日中秋月圓,歷時兩週。隨著月亮由缺至圓,城市各處隱藏著無數「光的藏身處」,每位參與者都是暗光鳥,在夜色裡尋光、棲息,為彼此與城市搭建短暫卻溫暖的庇護所。
2025 森林夜遊《光的藏身處》|報名連結
活動時間|9/22 城隍夜巡-10/6 中秋月圓
展演場域 | coffee PANTRY、滎陽小兒科、林信義內兒科診所、餘、葉天祐律師、慈龍寺、林森漫步1907、西門交誼創新所、仁武宮、諸羅設計塾、田裡磚屋
Facebook|Instagram
➤ 訂閱 VERSE 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