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2025臺灣米其林/53家餐廳摘星版圖詳解!「好嶼」最大贏家抱回三座獎,「aMaze心宴」最卓越新餐廳

2025臺灣米其林/53家餐廳摘星版圖詳解!「好嶼」最大贏家抱回三座獎,「aMaze心宴」最卓越新餐廳

當米其林指南的紅色封面在台北漢來大飯店再次翻開,這已是這本125年歷史「美食聖經」深耕台灣的第八年。2025年的主題「Infinity無限」,切題數字8的循環永恆,更預示著台灣餐飲產業正站在一個全新的起點上。

攤開419家餐廳的龐大陣容,今年臺灣米其林首次擴展至七個縣市,其中有8家餐廳首獲一星肯定(HOSU好嶼、元一、鮨嘉仁、aMaze心宴、川雅、La Vie by Thomas Bühner、FRASSI、方蒔)與新摘綠星TU PANG 地坊,有3間餐廳晉升二星殊榮(A、彧割烹、盈科),以及頤宮連續八年蟬聯三星寶座、新竹縣的客家料理集體發聲,年輕主廚與廚藝大師在同一舞台上綻放光芒,我們看見台灣餐飲產業的「無限可能」。

米其林指南今年歡慶125周年,在台灣舉辦第八屆。米其林指南今年歡慶125周年,在台灣舉辦第八屆。

《米其林指南》:見證台味進化中

時光倒流至1900年,安德烈·米其林為了賣輪胎而印製的那本紅色小冊子,誰能想像它會在125年後,成為全球廚師夢寐以求的聖經?從實用的旅行指南到餐飲界的最高殿堂,米其林的蛻變,正如台灣美食的華麗轉身。

在台灣,這八年的深耕歷程更具特殊意義。2018年首次登台時,米其林指南僅涵蓋台北與台中兩地。2025年,評鑑範圍已擴展至七個縣市:台北、新北、桃園、台中、台南、高雄,以及今年首次納入的新竹縣,形成一張涵蓋台灣西部主要都會區的美食地圖。

這次的擴張反映了台灣餐飲業的成熟度提升。「台灣各地都有值得推薦的優質餐廳!」米其林指南國際總監Gwendal Poullennec表示,「這種多元化的餐飲生態,正是台灣美食文化的獨特魅力所在。」新竹縣的加入,讓客家料理從鄉間走向精緻餐桌,見證了台灣傳統飲食在現代化浪潮中的成功轉型。

台灣米其林董事長 毛行健台灣米其林董事長 毛行健

第八屆頒獎典禮以「Infinity無限」為主題:呼應數字8的永恆,也展現台灣飲食文化,從無限延伸、無限創新到無限魅力。

無限延伸:多元融合的「家」鄉味

翻開2025年的米其林餐廳名單,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台菜老店與法式餐廳比鄰而居,街頭小吃攤與五星飯店餐廳分享同一份榮耀。

客家菜不再是大眾單一刻板定義的「阿婆的味道」。新竹縣餐廳首入推薦,耕野月眉、客家本色、老頭擺、泥磚屋等餐廳的入選,代表客家料理的精緻化突破。值得關注的是,這些餐廳在維持傳統風味的基礎上,巧妙融入現代烹飪技法與呈現手法——不是要改變客家菜,而是要讓更多人「理解」客家菜,為「客家味譜」建立可見庫。要讓年輕人重新愛上客家菜,光靠情懷是不夠的。

而今年「新晉」米其林星級餐廳,更展現了台灣餐飲業驚豔的多元融合力,包含:台北「元一」的精緻天婦羅、「鮨嘉仁」的江戶前壽司,「aMaze心宴」的當代中菜與「川雅」的Fine Dining川菜,「La Vie by thomas buhner睿麗」法式料理、「FRASSI」義大利餐廳,以及台中「TU PANG 地坊」的時尚歐陸菜和高雄「方蒔 the FRONT HOUSE」法式料理。「保持本色,融入現代」——這八個字或許最能概括台灣餐飲業的發展軌跡。

無限創新:不同世代的料理精神

在今年的獲獎廚師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跨世代的精彩對話。

像楊光宗這樣的廚藝大師,過了退休年齡仍保持著學習的熱忱,離開27年的天香樓另起「aMaze心宴」以新中式演繹經典杭菜,獲得今年的新晉一星與「年度開業大獎」(表揚過去12個月內新開餐廳,以創意概念與料理風格影響當地餐飲界的個人與團隊)。

另一邊是像夏永岩這樣的新生代,31歲就獲得米其林年輕主廚獎,為家族餐廳「永筳小館」注入了新的活力。「感謝米其林讓傳統的小館子有機會被國際和大家看到。感謝一路支持的團隊夥伴和客人,會繼續努力做得更好!」夏永岩在獲獎感言中說道。

新晉米其林一星、年度開業大獎得主- 「aMaze心宴」楊光宗主廚(右)與台灣保樂力加董事總經理王德勤(左)。新晉米其林一星、年度開業大獎得主- 「aMaze心宴」楊光宗主廚(右)與台灣保樂力加董事總經理王德勤(左)。

米其林年輕主廚獎得主 夏永言-永筵小館。米其林年輕主廚獎得主 夏永言-永筵小館。
夏永岩從小在父親經營的雲來坊家鄉小館廚房中學習廚藝。這家餐廳在2022年與2023年連續獲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完成國立高雄餐旅大學的學業後,他選擇以自己的名字開設新店,延續家族餐廳的經營理念。作為年輕一代的主廚,他專注於台灣家常菜的料理,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同時,以更精緻的手法呈現每道菜品。這種「全球視野,在地根基」的特質,在許多年輕主廚身上都能看到。

無限魅力:女性餐飲職人的時代

繼2024年出現台灣首位獲米其林大獎的女性侍酒師曾雅慧、最佳外場服務獎許縕珊,2025年的侍酒師得主陳琪蓉與服務大獎陳玉錡,讓眾人看到女性餐飲專業人士的亮眼鋒芒。這不僅是對她們個人專業能力的認可,更是對整個餐飲服務體系變革的肯定。

米其林最佳侍酒師得主 陳琪蓉-HoSu好嶼。米其林最佳侍酒師得主 陳琪蓉-HoSu好嶼。

米其林服務大獎得主 陳玉錡-the FRONT HOUSE方蒔。米其林服務大獎得主 陳玉錡-the FRONT HOUSE方蒔。

「這份榮耀屬於我們整個團隊,」陳玉錡在獲獎感言中強調,「優質的服務不是一個人的表演,而是整個團隊的協作。」這種團隊導向的服務理念,正在改變傳統餐飲業中「主廚至上」的權力結構,讓服務人員、侍酒師等角色獲得了應有的專業尊重。

陳琪蓉的獲獎也具有深層的意義。作為侍酒師,她不僅要具備專業的酒類知識,更要能夠將這些知識轉化為與顧客的情感連結,以及強化料理的風味體驗,讓顧客感受到pairing的獨特魅力。

永續餐飲的「綠色覺醒」

2025年米其林指南中最令人矚目的,莫過於「好嶼」餐廳創下史無前例的三獎紀錄——不僅獲得米其林一星殊榮,更同時摘下綠星與特別獎的三重肯定,創辦人暨主廚李易晏(Ian Lee)在台上激動落淚。

李易晏在2023年疫情後受訪:「如果不是進了米其林新入選,好嶼,現在已經不在了。」他撐過缺工、食材成本高漲、每天都在設停損點⋯⋯,在準備宣告熄燈的前夕拿到米其林入選的驚喜,那時的感動,不亞於今日在台上同時拿到三座獎的激動。

「好嶼」餐廳創辦人暨主廚李易晏在台上激動落淚。「好嶼」餐廳創辦人暨主廚李易晏在台上激動落淚。

今年米其林綠星餐廳共有7家獲得,包括台北的「EMBERS」、「好嶼」、「小小樹食(大安路)」、「山海樓」、「陽明春天(士林)」,台中新晉綠星餐廳「地坊」,以及高雄的「Thomas Chien」。其中「地坊」作為新成員的加入,展現了台中餐飲業對永續理念的積極。

「綠星2.0」時代正式來臨?採購對「在地—再生—小農」的篩選標準、廚餘與副產物再利用、發酵與保存技術的創新、供應鏈透明化,以及外場向客人「翻譯」永續選擇的能力,也漸漸被視為專業的一部分,永續餐飲將從「選項」變成「標配」。

我們正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台灣餐飲業的「無限」可能,才剛剛開始展現!

好嶼創辦人暨主廚李易晏設計的14道套餐,取材自當地山林與海域的時令食材,融合臺灣五大族群的飲食脈絡。好嶼創辦人暨主廚李易晏設計的14道套餐,取材自當地山林與海域的時令食材,融合臺灣五大族群的飲食脈絡。

臺灣米其林2025摘星名單

★★★三星餐廳(3家)

頤宮(台北)- 連續8年蟬聯三星
態芮(台北)
JL Studio(台中)

★★二星餐廳(7家)

彧割烹(台北)(新晉)
A(台北)(新晉)
盈科(台北)(新晉)
L'Atelier de Joel Robuchon 侯布雄法式餐廳(台北)
logy(台北)
渥達尼斯磨坊(台北)
牡丹(台北)

一星餐廳(43家)
今年一星餐廳數量創下歷年新高,共有43間餐廳獲得一星肯定,其中包括7家新入選的一星餐廳。

HOSU好嶼 (台北)(新晉)
川雅(台北)(新晉)
鮨嘉仁(台北)(新晉)
元一(台北)(新晉)
La Vie by Thomas Bühner 睿麗(台北)(新晉)
the FRONT HOUSE方蒔(高雄)(新晉)
aMaze心宴(台北)(新晉)
FRASSI(台北)(新晉)
ZEA(台北)
雅閣(台北)
Wok by O'BOND(台北)
天香樓(台北)
請客樓(台北)
T+T(台北)
壽司芳(台北)
明壽司(台北)
INITA(台北)
謙安和(台北)
吉兆割烹壽司(台北)
A Cut(台北)
Ad Astra(台北)
斑泊(台北)
山海樓(台北)
NOBUO(台北)
巴黎廳1930 x 高山英紀(台北)
de nuit(台北)
富錦樹臺菜香檳 松山(台北)
金蓬萊遵古臺菜(台北)
明福臺菜海產(台北)
Sens (台北)
Circum-(台北)
Impromptu by Paul Lee(台北)
米香(台北)
欣葉 鐘菜(台北)
鮨隆(台北)
鹽之華(台中)
元紀(台中)
L'Atelier par Yao(台中)
俺達的肉屋(台中)
(台中)
(高雄)
(高雄)
Haili(高雄)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高麗音 圖片/MICHELIN Guide
VERSE VOL.31 款待之道VERSE VOL.31 款待之道
  • 文字/高麗音
  • 圖片/MICHELIN Guide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