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亞洲當代藝術將走向何方?親揭2024展會精彩亮點

【專訪】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樂思洋:亞洲當代藝術將走向何方?親揭2024展會精彩亮點

最新一屆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2024年3月舉行,展會總監樂思洋分享她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明年展會的全新亮點。

巴塞爾藝術展(以下簡稱「巴塞爾)」在1970年於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爾創立,現今為全球最大型且歷史悠久的國際藝術交流平台。展會每年於瑞士巴塞爾、邁阿密海灘、巴黎及香港舉行,四大展會共同聚焦現代藝術與當代藝術,同時具有各自的地域意義與特色。

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自2013年開辦,於2012年加入團隊、2022年11月接任總監的樂思洋,見證了巴塞爾來到亞洲的第一個十年,也以香港為據點,開創當代藝術在亞洲的下一個十年。本次,她與VERSE聊聊對香港展會的願景、對亞洲和台灣藝壇的洞見,也預告即將於2024年3月舉辦的巴塞爾香港展會亮點。

樂思洋|中國出生,中、英兩地成長。佳士得美術學院現當代藝術碩士,曾任阿聯酋私人收藏機構 The Farook Collection收藏代表,同時管理杜拜非營利藝術空間Traffic與藝術家工作室Satellite;亦是The Mobile Art Gallery的共同創辦人。

2012年加入巴塞爾藝術展,負責巴塞爾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發展,及香港展會的展會策略和藝廊關係;2022年獲任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


Angelle Siyang-Le,Director, Art Basel Hong Kong. Courtesy of Art Basel. Photo by Vivien Liu.

V:巴塞爾藝術展自2012年落地香港,同年加入團隊的你,會如何講述這十年來展會創造的影響?

樂思洋(以下簡稱「樂」):我在英國讀大學及研究所,又在杜拜工作三年,11年前(2012年)回到香港時,一上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就問我,怎麼講廣東話有外國人的腔調?我說因為很久沒回來了,他問我那回來做什麼?一聽到我說要回來從事藝術工作,他說「哎呀!糟糕了,你沒聽說嗎?香港是藝術沙漠。」

但是這幾年去到香港,幾乎每個計程車司機都有聽說過巴塞爾藝術展。某次在3月展會期間,我搭車去會展中心,有些司機不知道我是巴塞爾的人,還跟我介紹起展會,告訴我當年的日本參展畫廊比較多!我就覺得哇⋯⋯藝術在這10年間確實有普及,人們對藝術的認識,還有個人跟藝術的連結,都有很大的進步。

V:香港巴塞爾藝術展又是如何服務藝術家群體?

:其實每個地區舉辦的巴塞爾展會,對那一地區都會懷有一分責任感,要著重培養當地的藝術家和藝術畫廊。

在香港,我們的聚焦就在亞洲藝術家和畫廊上面。比如我們有一個展區叫做「亞洲視野」,不管你的藝術畫廊是在全球哪個地方,只要整個畫廊的企畫是有推崇亞洲藝術家的,就可以申請到這一展區參展。每年我們也會用不同的方式去挖掘、highlight當年亞洲藝術家的創作亮點,盡力顧及不論是新興的、資深的藝術家,提升他們作品的能見度。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展區。

V:自你2022年接任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總監後,展會有什麼新的目標和方向?

:我接手那一年,正好是巴塞爾來到香港的第十年,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是第二個十年的開始。

在第一個十年,我們跟亞洲,特別是跟香港一起成長,見證香港出現一間間世界級的美術館,譬如M+、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2019年重新開幕的大館,香港多了很多提供藝術家崛起的空間。當這些硬件都有了,巴塞爾作為一個國際性的、為期一周的展會平台,也有了更多空間為亞洲的藝術視野創造交流的舞台,在每年的那一周,把所有人的眼光聚焦到香港,拉到亞洲。

所以在此基礎上,下一個十年,香港巴塞爾將有個進一步的飛躍性改變——我們希望持續做好東、西方藝術間的橋梁,這意味著要把亞洲的藝術也真真正正地帶到the rest of the world。因為橋梁不是單方面的,是雙方的。過去十年,我們接受了很多西方的影響和啟發,在下一個十年,我們也想同樣地去啟發他們。

與此同時,我們也希望更好地成為一個「古、今」的橋梁。尤其亞洲的當代藝術家也會受到水墨的啟發,像韓國就有很多當代藝術家受到單色畫的影響⋯⋯在用材方面,東方藝術也可以給西方藝術帶來很多不同的啟發。

而且現在亞洲的大型當代藝術博覽會不僅僅發生在香港,還有台灣、日本、韓國都有各自的大型展會,也各自有越來越多大型的國際畫廊,讓西方能有更多機會了解亞洲藝術的多元性。

V:在你的觀察中,相比亞洲其他地區,台灣的當代藝術有什麼獨特之處及潛力?

:台灣的收藏界本身就很有歷史,收藏家群體比亞洲很多其他地方都崛起得更早,對當代藝術的認識也很深透;此外,台灣新興藝術家對自己本土文化也非常aware,大家普遍非常了解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具有什麼特色;最後,台灣一直以來在「流動影像(moving image)」這方面的創作,對亞洲藝術做出很大貢獻。

這兩年最新的觀察,則是台灣的藝術畫廊自疫情之後,開始與本土的新興藝術家有更直接的合作、對他們有所培養,譬如今(2023)年第一次參加香港巴塞爾藝術展的「伊日藝術計劃」就是一個例子,這些比較年輕的畫廊,都很活躍地投入為藝術圈培養新的能量。

昨天也跟同事聊到,台灣的藝術藏家們,特別是Millennials(千禧世代)或者Gen Z(Z世代)等年輕一代的藏家,普遍的接受度也提高了,更加open-minded,願意去接受不同的媒介、不同背景的藝術家,以及他們各自創作的方法——不僅僅是台灣,這也對應到整體亞洲藝術生態近幾年的能量變化,越來越具有開闊性。

V:許多人不免覺得現、當代藝術距離自己很遙遠,未來,香港巴塞爾會如何持續提升大眾對於藝術的參與感? 

:其實我覺得疫情後,反倒更多人願意去接觸當代藝術了,尤其當代藝術和生活本身就有很強的相通性。而且當代藝術的「交流性」是很強的,在當今世界「交流」非常重要,藝術也默默變成了一種交流的方式,每個人會開始願意自己去尋找自己跟藝術的共鳴。

以香港巴塞爾來說,在會展中心為期一周的博覽會之外,我們還會有public program,譬如從2022年,與M+合作的流動影像藝術項目《光之凝》(The Shape of Light)——由鮑藹倫創作,於展會期間在M+的幕牆播放;今年,我們把在全球首次亮相的10公尺高埃及法老像《重力》帶到了金鐘太古廣場裡,也是希望把藝術從單一的博覽會場帶到城市中,讓藝術能更面向公眾,不僅是藝術從業者、愛好者,所有人們都能體會到藝術的氛圍。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期間,於金鐘太古廣場展出的10公尺高埃及法老像《重力》。

此外,我們也一直有兩個完全免費的展區「光映現場」和「與巴塞爾藝術展對話」,歡迎想了解藝術的人隨時加入藝術圈正在談論的話題;今(2023)年我們也有一個新項目「Exchange Circle」,是給專門為公眾帶來的小平台,舉辦很多工作坊,在展會裡創造更多對話。

下一個十年,我們也會更著重對年輕一代的培養,提供他們能直接地走入藝術產業的機會。我們已經開始跟香港大學、中文大學及浸會大學合作,進行「巴塞爾藝術展平行展覽」,展出視覺藝術學院校友的作品,接下來,我們也會想方設法拓展合作的學校、辦更多活動,跟年輕一代有更直接的拉近。

2024巴塞爾香港展會,參展名單揭曉!

2024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將於3月28日至30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展會期間,也會有一系列豐富的藝文活動與企劃在全港各地推出。

本屆有來自亞洲、歐洲、北美洲、拉丁美洲、中東及非洲等 40 個國家及地區的 243 間藝廊參展,數目較 2023 年增長了 37%(65間),標誌展會回復疫情前規模。

共有 68 間藝廊回歸,包括來自法國的 Galerie Lelong & Co.、意大利的 Galleria d’Art Maggiore G.A.M.、墨西哥的 kurimanzutto 及印度的 Experimenter 等知名藝廊。同時亦有 25 間來自世界各地的藝廊首次參展,包括來自台北的「PTT Space」、「亞紀畫廊」與「采泥藝術」。

本屆展會亦將再次呈獻亞洲地區獨特而多元的藝術創作圖景,無論是重現歷史還是當代創作均有所涉及;一半以上的參展藝廊在亞太地區擁有展覽空間。

三大展區亮點搶先看

● 藝廊薈萃(Galleries)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廊薈萃」展區。

展會主展區「藝廊薈萃」將匯聚 200 間世界頂級藝廊的作品,其中,紡織藝術的多樣性將是重要亮點:Alison Jacques(倫敦)的展位將呈獻Sheila Hicks對布料與紡線的開創性運用;Bank(上海)將展出Maryn Varbanov的作品,他作為歐洲二十世紀 60 年代至 70 年代纖維藝術運動中的重要代表人物,曾在中國度過許多歲月,對中國經濟改革後的前衛藝術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

另一大亮點是「數位藝術」,重點作品包括由Taro Nasu(東京)展出的池田亮司作品,他以探索不同形式的原始聲音而著名;以及Galerie nächst St. Stephan Rosemarie Schwarzwälder(維也納)將呈獻近期「希克獎 2023」入圍藝術家苗穎,以人工智能創作的影像作品。

還有多間藝廊將會呈獻二十世紀大師作及傑出的歷史作品,例如尊彩藝術中心(台北)將致敬已故抽象畫家蕭勤;Tornabuoni Art(巴黎、佛羅倫斯、馬爾米堡、米蘭、羅馬、Crans-Montana)將呈獻精心策劃的戰後藝術家作品群展,包括Giorgio de Chirico、Michelangelo Pistoletto等。

首次參加主展區的藝廊維伍德畫廊(安特衛普、香港)將呈獻跨學科概念藝術家金守子的作品,是結合表演、錄像、攝影及利用織物、燈光與聲音的場域特定裝置藝術。

● 藝術探新(Discoveries)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藝術探新」展區。

聚焦新晉藝術家個展的「藝術探新」展區,將匯聚22間參展藝廊。其中多個展覽將聚焦現代社會的城市化發展與公共空間轉變的複雜議題。

Tarq(孟買)將呈獻出生於孟買的藝術家Sameer Kulavoor的作品,他被家鄉快速發展的步伐所啟發,作品探索印度大都會的城市化擴張對其居民的影響;另外,Fine Arts,Sydney(悉尼)將展出李要那的雕塑項目,邀請觀眾一同直視人造結構對公共空間的影響方式。

展區其他重點作品包括 Fiza Khatri 由油畫、繪畫及雕塑花環組成的裝飾性裝置藝術,由 Jhaveri Contemporary(孟買)呈獻;Fitzpatrick(巴黎)首次在亞洲展出Anh Tran的新作:一件沉浸式西方抽象三聯油畫;李繼忠的多頻道錄像與攝影裝置則深入探討了香港在冷戰時期扮演的信息交流與情報中心角色,由三米畫廊(北京、倫敦)展出。

● 亞洲視野(Insights)

2023年香港巴塞爾藝術展「亞洲視野」展區。

「亞洲視野」展區重點展示亞洲及亞太地區的藝術家作品,今年將匯聚 20 間藝廊,聚焦歷史性作品。

首次參展的√K Contemporary(東京)將呈獻比田井南谷的作品,他是20世紀前衛書法藝術中最早期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同樣首次參展的 PTT Space(台北)將展出已故大師席德進的作品,他在二十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以情感充沛的肖像畫來探索慾望,是東亞地區酷兒文化的先驅人物。HdM 畫廊(北京)將呈獻曾海文的紙上作品,他曾在巴黎生活和工作,身處二十世紀多種主要藝術潮流的交匯處,包括極簡主義、具體藝術及抒情抽象主義。

展區還會呈獻西方藝廊關注的亞洲及中東地區藝術作品,包括 Galerie Vazieux(巴黎)將呈獻馮鍾睿的作品;Nonaka Hill(洛杉磯)將帶來 Kiyomizu Rokubey VIII 及桑山忠明的作品;Dastan Gallery(多倫多)將展示 Mohsen Vaziri Moghaddam 的作品;Hafez Gallery(吉達)將展出 Filwa Nazer,以及 Lawrie Shabibi(杜拜)將呈獻 Shaikha Al Mazrou的作品。

展覽時間
2024年3月28日(四)、3月29日(五)14:00 至 20:00;3月30日(六)13:00 至19:00

即將舉行的巴塞爾藝術展
香港,2024年3月28日至30日
巴塞爾,2024年6月13日至16日
藝+巴黎:由巴塞爾藝術展呈獻,2024年10月18日至20日

圖片/Art Basel 提供 編輯/李尤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圖片/Art Basel 提供
  • 編輯/李尤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