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舌×DJ 賴皮——當華語歌打開夜生活
從伍佰、周杰倫、張震嶽到蔡依林,他們創作的華語音樂橫跨各年齡層青春,連結個體與群體,從白天燃燒到黑夜。不僅躺在過去的mp3中,也是現在KTV的必點歌曲——它是屬於台灣人的集體記憶,如DNA般凝縮於你我身體裡。你喜歡一個人聽歌,還是一群人聽歌?來聽聽阿舌與賴皮的深夜告解。
夜生活場域如今掀起播華語歌趨勢,兩大活動功不可沒——由操場酒吧股東兼Legacy傳音樂展演空間總監阿舌(陳彥豪)發起的《正宗華語金曲之夜》,是帶動這波流行的始祖;而DJ Mr. Skin / 賴皮創辦的《國語作業簿》,則將華語金曲混音推向高峰,以懷舊感極強的大型派對,每年吸引上萬人參與,大受時下年輕人歡迎。
一個人聽歌是安放情緒,一群人聽歌,是展現對土地的認同與愛。「你不會知道,原來自己會這麼需要一首華語歌。」賴皮說道。
Legacy傳音樂展演空間總監阿舌(左)與DJ Mr. Skin / 賴皮(右)
阿舌與賴皮年少時穿梭在各種聲音形塑的夜裡,從來沒有任何華語音樂的蹤影。
「我年輕時是1980年代末,那時的台北夜生活有文有武。有時去中泰賓館的Kiss Disco 舞廳,有時到Spin(地下舞廳)接觸另類音樂,有時則在後現代墳場——現在操場的前身——和朋友聚聚。」憶起活躍於夜生活的起點,阿舌形容彼時的台北多元又好玩,可以在舞廳盡情跳舞,也可以在酒吧認真討論左右派思想,「當時還有一個傳奇人物叫老汪,他會在後現代墳場裡傳閱《毛語錄》,能夠看到禁書,我們當時都覺得超新奇。」
夜裡在酒吧待久了,白日的理想也隨著時間慢慢移轉,闖蕩在廣告、影像界數十年後,阿舌選擇中年轉行,「我算了一下,發現一個月賺三萬多塊,有兩萬多都花在墳場喝酒,剛好當時老闆要頂讓,我想,不如就接手吧。」當過導演的阿舌把累積一層樓高的底片通通丟掉,和其他夥伴湊了湊錢,頂下墳場並改名為操場,「二十九年的不歸路,就這樣展開了。」
台灣DJ界指標性人物賴皮,也是一路埋首耕耘許久,才漸漸長成現在自信而不自滿的面貌。「我一開始是因為喜歡跳舞而去夜店,在那裡遇見了我的老師DJ Ten,才進入這個世界。」初啟蒙的賴皮,勤奮把握無人放歌的時段上台練習,那時還未有不能靠近DJ台的意識,他也曾遇過幾次「驚人」的景象,「有人摀著嘴巴來問廁所在哪,結果憋不住,嘔吐物直接像噴泉那樣衝高噴到壓克力板上,現在回想都覺得太可怕了。」
賴皮說以DJ全職是相當冒險的舉動,景氣蕭條時,萬一店倒了便難溫飽,因此長年都有其他工作在身以維持生計 ── 直到他於2015年Red Bull 3Style世界DJ大賽中,奪下台灣冠軍。「拿到獎後,覺得好像該是時候做些什麼了。」隔年,賴皮決心出走,賭上所有積蓄在家鄉高雄開設酒吧COCCO&Co.,也有了《國語作業簿》的濫觴,他毫無退路地往前,一走,就是十年。
華語派對裡的工業革命
阿舌和賴皮雖成長於不同時空背景,卻同樣面臨令他們困惑,乃至憤怒的景況:在兩人灌注熱情的酒吧、夜店裡,華語、台語和客家話等語種的歌曲,是被禁止播放的。
「其實我就是不能理解,為何當時人們覺得放西洋歌會讓店裡比較高級,反面的意思代表華語歌很low。」既然外頭不能聽,阿舌決定揪友人一起放。2009 年某日,他昭告熟客今晚全放華語歌,夜裡的操場瞬間變身放大好幾倍的KTV,全場從頭合唱到尾。後來《正宗華語金曲之夜》移師Legacy,挑選檔期空白的日子舉行,十五年來,邀請過林強、DJ林貓王、豬頭皮、張震、陳珊妮和賴皮等人播歌或表演,成為不少老中青一年一度的盛事。
「華語歌沒格調」這句重擊,也落在熱愛台灣這片土地的港都人賴皮身上,「我不是沒想過反擊,以前在其他夜店放歌時曾嘗試過,卻被對方說這不是他要的,當下真的非常不爽。」抗爭數次未果,賴皮將憤慨轉化成動力,不再想著打破誰的規矩,而是建立屬於自己的篇章,「因為位處不同城市,辦《國語作業簿》前我並不知道有《正宗華語金曲之夜》,第一屆會辦在操場,也是因為剛好有個DJ是員工。沒想到全場擠爆一起狂歡,跳到木板都快震裂了。」
共鳴是最強大的催化劑,齊唱的聲響、感動的淚水騙不了人。賴皮說,從辦第一場《國語作業簿》開始,他便知道這份驕傲值得續寫,「我可以理解早期華語音樂編曲結構和西洋不同,大家會覺得西洋音樂比較高級,但我們透過DJ的專業讓華語編曲產生變化,詞沒變但聽感不一樣了,那是全然不同的體驗。」
阿舌在旁直言,如果沒有《國語作業簿》誕生,《正宗華語金曲之夜》恐怕不復存在,「我們比較像電台選歌的DJ,播放喜歡的歌曲自娛娛人,結果突然出現一個超認真的《國語作業簿》,把華語和華語、華語和西洋做Mashup等變化,簡直是一場華語派對的工業革命。」在阿舌眼裡,《國語作業簿》發明了一套魔法,創造出嶄新的音樂類型,將華語金曲變形出跳脫大眾想像的樣貌,讓活動除了燃起回憶、安放鄉愁,也是富有層次的聽覺饗宴。
一起找尋文化傳承的血緣脈絡
兩場活動發展出不同風格路徑,卻也意外地彼此補足。像《正宗華語金曲之夜》每年會邀請不同領域的意見領袖放歌,「台灣有美感斷層的現象,有時會發現得獎藝術家平時愛聽的竟是抖音歌,讓我很好奇一些音樂人的品味是如何養成的、私下愛聽什麼。」從詩人夏宇到歌手楊乃文、馬念先,眾人得以藉活動感受不同品味交織、看見名人不熟悉的B面。
《國語作業簿》則從酒吧辦到河濱公園,放大群眾「一起」的渲染力,用屬於國家的語種歌曲打造變幻莫測的驚喜。今年更展開到台南、花蓮和嘉義等地的《國語作業簿:國家巡迴》,賴皮分享,「我希望以更品牌化的方式經營,深入台灣海邊、市場等不同空間,用音樂和各個所在的個性,建立新的情感連結。」
而在活動之外的日常,賴皮忙於不同城市大小場域的DJ行程。酒吧COCCO&Co. 現時僅開放周五、周六兩日,同時身兼高雄夜生活新據點浪祭的音樂總監。這些年來他建立起屬於自己的規則,比如店裡全面禁菸、任何觀眾皆不能靠近DJ台,也轉換至經營者思維觀察市場變化,「現在年輕人不再像過往追求借酒澆愁,而是想在微醺的狀態下享受夜晚,因此我們店裡調酒酒精濃度都調整到3%以下,讓大家把整個體驗感延伸得長一點。」就像操場之於他的歸屬感,COCCO&Co.已然長出無可取代的個性,成為不少高雄人夜裡的最後一站,從酒水、音樂到場域細節,無須大聲對話或五彩斑斕的燈光,也能體會最平衡、舒適的感受。
阿舌則持續奔走Legacy與操場兩處,晃眼即將三十年。從年少愛看演出到中年將興趣變成工作,熱情的耗損早已是老生常談,「但是很剛好喔,每次快被消磨殆盡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場超棒的演出,讓我回血活回來。總是一直這樣循環,不會永遠滿足,卻又覺得可以繼續做下去。」
《正宗華語金曲之夜》走過了十五屆,《國語作業簿》也邁向十年里程碑,華語歌已成為眾人齊聚派對的集體共鳴、夜生活場域中的音樂顯學。一如阿舌引述林強曾為此下的註解:「若沒有共同成長的音樂印記,我們如何在文化的傳承裡找到自己血緣的脈絡?」
訪談地點原本安靜的操場,突然播起台語女聲李竺芯的《Suí 水》,震耳欲聾。是華語,還是台語、客語都好,現在,我們已經可以抬頭大聲唱。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30「夜晚的秘密新浪潮」,訂閱更多夜生活的情懷。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