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與修羅」盧芛襲園個展,從個人生命到女性多重身份的旅程
藝術家盧芛(Lu Wei)於襲園美術館推出全新個展《夢與修羅 Asura in Dreams》,集結了她近五年來的作品,包含水墨、錄像、屏風與書寫等多重形式。展覽核心概念,圍繞著她身為女性藝術家和母親的雙重身份,如何重新找回自己的力量,構築出一場介於夢境與現實的視覺詩篇。本展同時為 2025橫山書藝雙年展平行展。
藝術家盧芛是一位以水墨為核心語言的當代視覺藝術家,畢業於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水墨組碩士,擅長用傳統筆墨語法與當代議題並置,重新詮釋宗教與神話中的女性形象。她的作品曾於台灣、美國、泰國、新加坡等地展出,並被多個機構典藏,包括美國猶他州美術館(Utah Museum of Fine Arts, 2023)、文化部藝術銀行(2021、2023)與台南 Mezzo Art,展現她以傳統媒材銜接當代語彙與國際視野的獨特位置。
母神花園
展覽主題「夢與修羅」,靈感源於佛教中的神祇「阿修羅」(Asura)。盧芛解釋,身為一個女性藝術家,同時也是一名母親,她感到自己的處境很像阿修羅。阿修羅被描述為具有強烈嫉妒心、喜好鬥爭,善惡並存的神祇,然而對她來說,「好鬥」與「嫉妒」這兩個形容詞,並非完全負面,而是可以作為女性在藝術世界長期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反應。
「阿修羅的強大之處,在於他們的饒勇善戰。如同阿修羅,女性不應該隱藏自身好鬥與嫉妒的一面,我們也需為自己的慾望和夢想戰鬥。」
她強調,母親這個角色,亦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母親並不只是一個養育的角色,她也會有慾望、有自身想要追逐的夢想。因此這次展覽的概念正源自於「成為阿修羅」和「追尋夢想」的努力與掙扎,企圖在不同角色轉換時,找到一種平衡。
她畫筆下的女性形象,既有流動的線條,也帶著細微的肌理與氣息——時而沉睡、時而怒放,時而被畫面吞沒,時而在墨色中重生。這些形象並非再現「母親」的溫柔,而是揭示一種更真實的狀態:母親也曾是女孩,也會迷惘、會渴求、會戰鬥。
這兩股力量,如同女性在生命歷程中的不斷對話與搏鬥——在養育與自我、安撫與抗拒之間,反覆尋找重生的形狀。
MAMA LU - 塔羅篇(局部)
跨文化的女性神明
盧芛的創作媒材豐富,包括水墨畫、攝影、書寫、裝置藝術和錄像作品。由於曾經在不同國家駐村,如美國猶他州、新加坡、泰國、歐洲和墨西哥,受到不同國家文化影響,她的作品也經常融入不同文化背景的元素。同樣地,對於女性角色的詮釋與解讀,她認為更不應該侷限在單一的文化面向裡。
「我們生活在一個跨文化的現代社會裡。不只是從小接觸在地文化,隨著現代旅遊的發達和流行文化的傳播,日常生活裡也混合了各種文化的元素,包括日韓東南亞,以及西方國家。」
因此她所描繪的女性人物,帶有東方文化對女性神明的想像,並加入了來自埃及、美索不達米亞等古文明的女性神祇形象,以及神話裡常出現的符號,如羽翼、獸首、繭狀身體——象徵女性力量的流動性與自我再生。這樣的視覺語法,使她的創作不僅是個人生命的書寫,更是文化符號的再生與重組。
鳥的身體
沙漠的女神
《沙漠的女神》這件作品源自於她在美國猶他州藝術駐村的靈感,她試圖將猶他州著名的沙漠風景意象,融入中國水墨畫的表現手法。
畫中的女性正在抽菸,隨著煙霧的冉冉上升,引領著觀眾進入一片廣闊的沙漠景緻,煙霧本身也成為通往風景的指引道路。而畫作中的女性身上佩戴著珍珠,靈感則源自於玉米女神。玉米女神是美洲原住民文化中的女神,玉米象徵著豐饒,而玉米女神則將自己的身體獻給人類,珍珠則象徵著玉米女神的奉獻與力量。
沙漠的女神
另一件作品《野女》,靈感來自歐洲關於「女人與獨角獸」的民間故事。在西方歷史上,人們常利用處女來捕獲獨角獸,將女性視為捕捉工具。她決定要重新詮釋這個故事,重新強調女性的主導權。
畫中的女性正在與獨角獸玩耍,而不是一個捕獵的誘餌工具,相反地,她才是掌握權力的人。「所以她原本狂野的頭髮,變得優雅美麗,身上也穿著美麗的衣服。」透過這樣的形象反轉,展現出女人是自我的主人。她還將使用傳統中國繪畫中描繪瘦削、有精神的「瘦馬」形象筆觸,勾勒出獨角獸身上的紋路,成功將兩種不同的文化元素,融合在這幅作品之中。
野女
成為母親的陰暗面
本展亦呈現盧芛首支於臺灣展出的錄像作品。
作品靈感來自於盧芛在懷孕期間寫下的一首詩。她表示:「主要探討的是母職中隱藏的一面,也就是成為母親的『陰影面』。」
整個錄像影片圍繞著這首詩展開:故事講述一位女性走入一片森林,而這片森林隱喻「子宮」的意象。影片裡,這位女性透過舞蹈表現出情緒的掙扎、有時感到痛苦,有時則感到平靜,這象徵著從懷孕到成為母親的轉變過程。最後,她走出森林,望向觀眾,彷彿從整個夢境中醒來。
這不僅僅是一個單線故事,她希望透過多種藝術語言呈現出母職的複雜性。因此錄像裡的女人,結合藝術家自身的表演,包括在進行水墨畫、書法和寫作的創作過程,同時也加入了她和兒子的皮影戲表演,希望傳遞出有時候,情感的深刻交流是在幕後,而不是幕前。而這一切的過程,都是在表達,無論是成為女人或成為母親,都是用不同的創作方式在書寫自己。
皮影戲是一種創作語言,表演是一種創作語言,書法也是一種創作語言。
重屏
關於「海妖」,收回女性自身的力量
除了錄像作品,展場內的巨型水墨屏風創作也成為焦點。這件作品的主要靈感,來自她居住的公寓旁的一條河流。透過這條河,她重新詮釋了西方神話中的女性角色——「海妖」(Siren)。
在神話裡,海妖是美麗卻充滿負面的女性形象,她們用歌聲引誘水手,最終導致船隻沉沒。然而,這件作品裡卻沒有水手,焦點完全集中在海妖身上。
她表示:「海妖不再引誘任何人,她只是在收回她的力量。她看著你。不再像神話中那樣,總是被世人描繪視為怪物。」
在這件巨大的屏風上,盧芛筆下的樹木彷彿漂浮在河流上,懸掛的珍珠則像是海妖身體的一部分,也象徵著她的肋骨延伸。這些符號設計使屏風與其他作品產生對話,也呼應了錄像中的表演和女性凝視。
賽壬
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成為自己
《夢與修羅》不僅是一場關於女性書寫的展覽,更是一場重新凝視生命的旅程。它邀請觀眾進入夢與現實、破裂與重生之間的縫隙——在那裡,我們暫時卸下身分、語言與標籤,只剩下重新的感受。
策展人林郁晉指出:
「這不只是盧芛的夢與修羅,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夢與修羅。在筆墨與光影之間,我們都在學習如何成為自己——如何在掙扎中找到柔軟,在破碎中孕育力量。」
願每一位走入展場的觀者,都能在摺痕與光影之間找到那個能安靜呼吸的位置。當我們再次相遇之時——我依然是我,你也依然是你。
蛇女
展名|《夢與修羅 Asura in Dreams》盧芛個展(橫山書藝雙年展平行展)
展期|2025/11/08(六)– 2026/02/07(六)
地點|襲園美術館(桃園市中壢區青埔九街57號)📍預約參觀|https://reurl.cc/46DyD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