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2025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公布:Brun天母店、台灣文學糧倉、南港立體連通平台等8件作品入圍

2025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公布:Brun天母店、台灣文學糧倉、南港立體連通平台等8件作品入圍

從白天到黑夜,光為城市空間注入舒適、美感與深度。近來,台灣多處新亮相的光環境景點,從商業空間、歷史建築到天橋設施,陸續為民眾帶來不同的光影體驗。

從公共設施、環境場域到向大眾開放的私有空間,照明設計讓人們不僅能感受舒適與美感,也在光的引導下理解場域的文化價值。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以設計理念、環境功能、永續發展與創意表現為評選標準,每逢年末精選優秀作品,持續凝聚社會對光環境品質的認知與共同努力。

延伸閱讀:一隱照明設計創辦人朱文英、劉炳毅:從台灣起步,拿下13座國際大獎,用光影說出空間的靈魂

延伸閱讀:一隱照明設計作品集《光影過渡之間》 松菸廊道、1895乙未公園、寶元紀之丘三大經典

第八屆「台灣光環境獎」決選名單已公布,包括「新北市深坑石碇平溪微笑山線」、「臺灣文學糧倉」、「臺灣大學人文館」、「南港立體連通平台」、「國立歷史博物館」、「臺南市立圖書館」、「路思義教堂」及「BRUN TIANMU」等8件作品,共同角逐今年獎項,得獎名單將於12月26日揭曉。

理想的光環境仰賴照明設計師對空間與環境特質的深刻理解。以下精選三組決選作品,解析其設計思考、照明策略,以及所呈現出的美感經驗。

1. Brun Tianmu 不然天母店:以光影回應天母的人文風景

「Brun不然」早午餐品牌於台北市敦南、信義與南西等商圈深受歡迎,而去年開幕的第六號店選址天母商圈。在地閒適氛圍、綠意盎然的街區印象,成為不然天母店的設計語彙,更完整呈現創辦人郭勇政(伊森)自幼成長於此的記憶,使空間既有品牌幽默輕鬆的調性,也多了一份在地情感。

延伸閱讀:5間必去天母咖啡廳推薦: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感受天母重塑創意街區魅力

入選「2025台灣光環境獎」決選的 Brun Tianmu 不然天母店,由「彡苗空間實驗」負責空間設計、「瓦豆」主導室內照明,並與在西班牙巴塞隆納經營80年歷史的燈具品牌 Marset 合作。整體設計以「Let’s brunch together」為主題,呼應天母特有的野餐和市集記憶,透過線性布局的座位區,每組桌椅能自由組合,每張桌面充滿多種材質,營造在地共餐體驗。

建築的ㄇ字格局讓座位區被工作機能區所環繞,能望見吧檯、開放式廚房的動態場景,也能欣賞以小黃花綠地拼組的馬賽克作品,位於卡座沙發區的牆面保留舊牆痕跡嵌入鍍鋅書報架、展示櫃,燈具猶如昆蟲擬態般訂製金屬材質燈罩,讓光線溫柔散布於視野,每一座位區都有各自的美好風景。而街區裡的「路燈」延伸成為造型金屬燈具矗立於庭院,也當作壁燈設於室內座位區交界。

Marset 的燈具選用希臘神話中代表「眾神的佳餚」的Ambrosia 系列,以及配置於桌面、造型簡約的Sips桌燈,照亮食物卻不眩光。每盞燈皆依據場域特性精準配置,使光線成為串連 Brun 與天母生活景色的語言。從延伸街景綠意的戶外座位、可自在調整的座位組合、多材質拼組的訂製桌面到充滿自然靈感的設計巧思,皆呼應天母從容且互動緊密的人文風格。

2. 台灣文學糧倉:以光為歷史建築孵育新生命

台灣文學糧倉前身為1950年代的糧食局台北事務所與倉庫,所在位置更可追溯至日治時期的「私立愛國高等技藝女學校」校舍。1999年停用後,建物歷經多個文化單位進駐,如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台灣音樂館等。

本次入選「2025台灣光環境獎」決選的台灣文學糧倉,由台灣文學館接手後進行深入研究與修復,保留原有磚造結構、木桁架屋頂、格子窗及舊煙道。建築師許維蓉在保留既有結構和材料外,以節制的設計手法增添新元素,像是打開西側紅磚牆成為景觀廊道,室內導入模組化照明以支持彈性使用需求;東側新增具現代感的入口,重新梳理動線與尺度。光影在磚牆與木構間流動,營造溫潤氛圍,更使建築轉化為連結過去與當代的場域。

台灣文學館進駐後,以文學和文化資產為雙核心進行營運。館內的「文學沙盒」為展覽、讀書會、文學擂台等活動地點,此外,南北兩展廳分別為文學展間常設「臺灣與世界 以文學對望」主題展,以及「文學跨域舞台」作為第一屆「台灣作家節」文學改編戲劇的演出場地。入口廊道配置的地圖則成為街區走讀的據點。華山大草原一帶曾為「樺山貨物驛站」在戰後更名為「華山集貨所」所在地,糧倉也曾依靠鐵路系統成為全台最大物流集散地。如今「台灣文學糧倉」延續儲放的空間記憶,由存放食糧轉化為存放文學能量,成為作家、創作者與大眾尋找「文學糧食」的基地。

3. 南港立體連通平台:在光的引導下看見城市新風景

跨越市民大道的「南港立體連通平台」創造了全新的步行體驗。空橋以南港車站為核心串連起商業區、台北流行音樂中心與林蔭步道。大平台上設置階梯,可眺望夕陽與山景,是城市中少見能欣賞中層風景的開放場域。

入選「2025台灣光環境獎」決選的南港立體連通平台由肯緒照明設計,在兼顧安全、舒適與永續原則下,為橋梁增添細膩表情。照明以使用者視角為優先,於橋體內部、階梯與平台溝槽鑿光,避免行人觸碰與視覺干擾,也更耐久。欄杆與邊緣照明採間接打光,提供柔和光源並有效控制眩光與光害。主要通道的嵌燈燈具由近至遠逐漸消失,形成延伸的光帶;接往車站的副橋則採下方漫射光,創造安全舒適的行走環境。

為減少施工影響,空橋採預鑄工程吊裝完成,大幅縮短工期。這座橋梁為山脈與河流包夾,平台下方空間適合作為運動、休憩或活動使用。潔白橋體以 4000K 暖白光呈現,成為夜間地景亮點。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許羽君 圖片/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
  • 文字/許羽君
  • 圖片/中強光電文化藝術基金會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