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 李清志╳青鳥書店蔡瑞珊,帶你踏上「迷走式」探索路線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 李清志╳青鳥書店蔡瑞珊,帶你踏上「迷走式」探索路線

連續假期安排旅行前,先別急著訂機票,打開這本《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台灣建築迷走》,在熟悉又陌生的母親土地上,找回探索世界的能力。

迷走,就像是一場自由的舞蹈,隨著風的方向、心靈的引導,漫無目的地遨遊於未知的道路上。青鳥書店創辦人蔡瑞珊與都市偵探李清志暢聊一席台灣島內的迷走回憶,在《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書中踏上一條條熟悉又陌生的小徑,每一步都是一次不期而遇的冒險、未知的邂逅。

這種「迷走式」的旅行正在流行,能與當地文化深度交融,讓人成為故事中的角色,而不僅僅是遊客。

都市偵探 李清志(攝影/汪正翔)都市偵探 李清志(攝影/汪正翔)

蔡瑞珊(以下簡稱蔡):去年才閱讀清志寫下《大叔Ojisan on the Road》,只用紙本地圖不用谷歌的大膽直率旅行方式令人嚮往,你曾說這座島嶼是我們的母親,但是卻沒有真正去認識了解她,今年這本《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是否延續這樣的旅行,從建築出發,找到台灣隱藏的驚喜?

李清志(以下簡稱李):疫情前,每有空閒時間,我總是喜歡趁機到國外走走,但疫情爆發時有段時間總感覺像被困在一座小島上,於是我出發了、重新走訪這片島嶼,發現一些感到熟悉,但與過去的記憶與心中的想像有微妙不同的場景,非常奇異甚至永生難忘。

《大叔Ojisan on the Road》核心路線是環島,刻意繞著海岸線走,看是否能彌補在青少年戒嚴時期的遺憾,不能隨意去海邊活動,透過寫書讓我重新認識台灣的海岸線;來到《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我將台灣各地的探險稱之為「迷走」 ,是一種偶然遇見的觀察,我認為迷路是旅行的開始,與規劃詳盡的旅行路線不同,會特別期待下一個路口。

在疫情解封後,許多人問:「你何時要再出國旅行?」但我發現我不再迫切渴望,這些年,我已在台灣找到國外體驗到的療癒。

延伸閱讀:什麼才是熟男大叔的旅行況味?——李清志 & 邱一新的「大人味旅行」

李清志從小到大最喜歡在熟悉的區域,探索不同路線,發現每一個轉角的驚喜。(圖片提供/李清志)李清志從小到大最喜歡在熟悉的區域,探索不同路線,發現每一個轉角的驚喜。(圖片提供/李清志)

蔡:閱讀這本書,讓人在台灣島內有更多新發現,迫不及待想趕快出發,請清志分享您印象最深刻的幾條建築路線。

李:書中有一章節是「怪奇」,都是我在迷路過程中找到的,每一次發現我都會驚嘆「欸,好奇怪喔!」怎麼會在這樣的地方以奇異的方式橫空出世?外國人覺得很有趣,但多數台灣人(除了小孩子)常對本地景物麻痺而失去驚喜。

在桃園龍潭地區有一棟有名的「怪怪屋」,屋主從二十年前就開始蓋,只要出國看見喜歡的建築就會回來加建在這棟房子,每次我經過它就會長高又長胖,宛如是有機體,我曾想進去一探究竟,結果被一群野狗追出來!應該屋主想保護空屋不被外人探查,現在外面被架設了一些廣告看板,隱藏其中的怪怪屋像座廢墟城堡更引人注目。

延伸閱讀:有怪獸!侏羅紀暴龍當門神、宜蘭公路竄出怪蟲、巨型千手觀音⋯都市偵探李清志盤點全台「怪獸建築」

桃園龍潭地區的「怪怪屋」。(圖片提供/李清志)桃園龍潭地區的「怪怪屋」。(圖片提供/李清志)

蔡:清志對建築的熱衷與觀察,宛若與生俱來,這個興趣是從何時開始的?

李:小時候我住在天母,從小學就愛騎著腳踏車到處亂晃、四處探險,那個年代沒有手機,出門就像走丟了,我父親看我晚回家總會罵:「猴子都知道太陽下山要回家!」上學時搭公車,下課我則愛走路回家,每一次都走不同路線,有趣極了!至於會念建築系,是因為自知自己太過感性,需要經歷一些理性的訓練,而建築系是理工唯一讓我感興趣的項目。

蔡:

真的很有趣,我也想起童年在雲林家族三合院,從溝渠到大馬路四處亂跑,對小孩子來說一切都是驚奇,回過頭姑婆喚我:回家了,彷彿整條街道都是我的「家」。我對清志非常好奇,如何能訓練出對旅行的觀察感知力,有秘訣嗎?

李:把自己當外國人,甚至誇張一點——用「外星人」的視角去看你曾經熟悉的土地,你會發現有很多驚喜。

李清志與蔡瑞珊對談台灣建築的旅行路線。(攝影/汪正翔)李清志與蔡瑞珊對談台灣建築的旅行路線。(攝影/汪正翔)

蔡:台灣有哪些建築元素,是您認為獨一無二的存在?

李:違章建築。台灣有許多鐵皮屋加蓋、鐵窗等獨特元素,與其他城市的工整街廓不同,生猛有趣,在書中我寫到2021 年士林芝山岩下蓋了一座奇特的建築「山屋口口」,是一座金屬板鐵件組合的建築,原本是作為私人美術館使用,後來人跡不多令翠綠的爬藤都爬滿外牆,建築師邱文傑是我大學時建築系的學長,曾在哈佛研究西方建築歷史與設計原理,雖然受正規西方建築教育,但內心卻有本土的反叛,對於土地、歷史與生活充滿鄉愁,他稱「山屋口口」是違章建築界的LV。

延伸閱讀:邱文傑再創台灣建築語彙:追尋鄉土與現代性的和諧共生 

「山屋口口」被譽為違章建築界的LV。(圖片提供/李清志)「山屋口口」被譽為違章建築界的LV。(圖片提供/李清志)

蔡:清志在旅行中有遇見哪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人文,也成為建築故事的一部分?

李:記得在2020年第31屆金曲獎年度歌曲獎,獲獎的是阿爆的《Thank You》,充滿黑人靈歌般的曲風,MV有個場景特別引起我注意,那是一座教堂,華麗且有豐富的異國情調,我心想這位在哪個國家?一查發現竟然是在屏東部落的佳平法蒂瑪聖母堂,我很快安排行程親自到現場,設計教堂的杜勇雄神父是魯凱族人,整個空間皆為手工雕飾,特別是椅子還刻出全族教友的人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誰沒來做禮拜,一看就知道(笑)。

佳平法蒂瑪聖母堂曾入鏡原民歌手阿爆爆的MV。(圖片提供/李清志)佳平法蒂瑪聖母堂曾入鏡原民歌手阿爆爆的MV。(圖片提供/李清志)

蔡:真的非常有行動力,只要能去親近您有興趣的建築,距離和時間似乎都不是問題?

李:建築一定要到親身經歷,隨著光線光影不斷變化、季節溫度影響質感氣味,唯有到現場才能真正被感動,這也是「迷走」的精神。我在在建築系所教學生,也鼓勵他們「迷路走走」,上課時拿飛鏢朝著牆壁上的台灣地圖射,射到哪裡,寒假就去到哪裡,用雙腳去體驗建築,而不是只專注在紙上巡遊。

即使是觀光景點,例如野柳,我小學時看野柳到現在帶兒子去野柳,也是截然不同的心境與感動,童年只看女王頭,現在看見世界一流的地質地景,有時候可以翻出「老照片」再故地重遊,也是一種島內旅行的方式。

李清志舊地重遊,感受世界獨一無二的野柳偉大地景。(圖片提供/李清志)李清志舊地重遊,感受世界獨一無二的野柳偉大地景。(圖片提供/李清志)

蔡:台灣的奇景讓人每一次都有新感動,青鳥文化去年也去到野柳公園,將園區內的經典小販亭全新改裝為在地版限定的「女王的書店」——重新拾回被遺忘的野柳記憶。

:不只是台灣偉大的地景常被遺忘,這塊土地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大師建築被冷落,在數十年前的台灣,都還不熟悉包浩斯、伊東豊雄、安藤忠雄、隈研吾,你能想像早在六十年前,天主教會就曾聘請德國建築師哥特佛萊德・伯姆(Gottfried Böhm)在台南鄉間蓋教堂,台灣建築界也沒人注意,直到1986年波姆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大家才開始關注、才發現他在台灣竟有作品——菁寮聖十字教堂,是波姆在海外的第一件建築作品,金字塔與錐型幾何即使今天來看也相當前衛。

在六十年前打造的菁寮聖十字教堂建築群,是哥特佛萊德・伯姆在海外的第一座建築,也是台灣第一座普立茲克大師建築。在六十年前打造的菁寮聖十字教堂建築群,是哥特佛萊德・伯姆在海外的第一座建築,也是台灣第一座普立茲克大師建築。

戴上招牌巴拿馬帽,總是「在路上的清志老師,以「都市偵探」的態度帶讀者探索我們的家鄉,《在自己的城市旅行》書中以五個旅行能量:遺忘、療癒、迷走、朝聖、再生,提出不必帶護照、不必請長假只要簡單輕裝就可出發的迷走路線,現在就帶著一顆旅行的心,好奇的眼睛,一起重新看見台灣各地城鎮的建築、人文風土、生活之美。

《在自己的城市旅行:都市偵探李清志的台灣建築迷走》

出版|大塊文化
作者|李清志

「你好,我是都市偵探李清志!」

素有「都市偵探」之稱的清志老師,戴上招牌巴拿馬帽上路囉!

本書以台灣城鎮建築旅行為主題,帶領讀者走進台灣各地的四十座名建物裡,迷失流連在各地獨有的人情場域風景裡,不僅由建築大師分析建物的賞析重點,分享建築名家的觀察和洞悉,同時更在進走我們家鄉各地的察勘中,一起打開探索世界的能力,這次就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找回別人遠道而來的日常風景,重獲旅行的意義。

➤ 訂閱VERSE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高麗音 攝影/汪正翔 圖片/李清志 提供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高麗音
  • 攝影/汪正翔
  • 圖片/李清志 提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