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專訪/舒淇×9m88:解密電影《女孩》背後的殘酷與溫柔⸺躲在衣櫃裡的童年,和不會說「我愛你」的父母

專訪/舒淇×9m88:解密電影《女孩》背後的殘酷與溫柔⸺躲在衣櫃裡的童年,和不會說「我愛你」的父母

舒淇首次自編自導的劇情長片《女孩》不僅入圍威尼斯影展,更在第30屆釜山國際影展榮獲「最佳導演獎」。本片描繪女性在暴力陰影下成長的家庭故事,而9m88飾演的母親角色,是貫穿全片的情感軸線之一。《VERSE》與兩位傑出女性創作者深入對談,關於創作、表演和自我的心路歷程。

《女孩》電影開始沒多久,兩個穿著制服的小女孩走在基隆中正陸橋上,另一個大女孩奔跑擦身而過。

眼尖的影迷應該不難發現,那座熟悉的陸橋,也是電影《千禧曼波》開場鏡頭在林強的配樂中,舒淇所走過的長廊。只不過25年後,這次的舒淇轉換角色,從幕前走到幕後,從演員變成導演,自編自導屬於她的第一部長片。電影以一名女孩的成長視角,回望她出身的家庭,折射出一個世代共同的傷口。

為什麼同樣選在基隆?舒淇說,純屬意外巧合。前置作業劇組碰到最大的難題,是必須找到合適的場景,「電影設定在80年代末期,但我們很難找到一個地方,可以在十步之內完整呈現80年代的(建築)模樣,如果我要拍戲裡的爸爸從這裡走到那邊的一段路,大概三個店面就不行。」

直到某天,劇組在基隆找到一間將近六十年的老房子,屋裡斑駁的老舊氣息,從家門外走出來,蜿蜒的樓梯巷弄,和不遠處的菜市場,很符合劇本裡的家。以及,舒淇特別為母女設計了一條象徵命運交錯的路線場景。

「戲裡有一段是女兒小麗和媽媽在吵架之後,從家裡追逐出來的路線,兩個人都經過同一個地方,但一個往前走,另一個人卻往下走,彼此就這樣錯過了——就像人生,一個回到原點,一個卻選擇離開。」

舒淇還記得那天美術帶她去勘景,剛好有兩條路通往菜市場,一條是往前直直地走,另一條剛好有個樓梯必須往下走,而直直往前走的那條路,再往前走個十米,就會走到這座「曼波橋」。

瞬間,舒淇感到心頭一震,手指頭都跟著發麻,「這完全是我沒有意料到的事,居然會跟《千禧曼波》有這樣的巧妙連結,太神奇了。」

電影場景就此定調。


舒淇轉換角色,從演員變身導演

尋找演員的過程

另一個命定的相遇,是舒淇去探班陳玉勳導演進行《大濛》後製剪接的時候,當下的她正苦惱著找不到合適的母親演員。「在我的故事裡,母親這個角色是一個小孩生了兩個小小孩,她自己都還沒有長大,卻因為人生的際遇和父權的壓迫束縛,讓她的夢想都被抹滅了。因此我想找一個不能太瘦、也不能太胖,對生命有點熱情,卻又充滿委屈,又要有點風情的女人。」

恰巧《大濛》最後一場戲拍的是9m88,然後,舒淇透過螢幕看見9m88,立刻被吸引住,直覺就是她。

那時人在日本表演的9m88,正搭著巴士準備偷閒去度假。經紀人跟她說收到一封email,標題寫著:「舒淇要拍電影,要找我聊聊」。於是她回來後去見了舒淇,卻也不像面試。舒淇就問了幾個問題,看不出來對她的感覺是什麼,好像也沒要試什麼。88回憶,講完話,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接著當天下午就收到劇本。

沒想到,劇本裡的角色,是兩個孩子的媽。這對88來說,是全然陌生的領域。以前演戲,多半是「本色演出」,演自己擅長的類型。但這個角色,她一邊讀著劇本,一邊想,「我也不太確定我辦不辦得到,可是我很想要接受這個挑戰。」

舒淇看到9m88,直覺她就是心中所要找的母親演員

不知道如何去愛的人

接演之後,9m88的挑戰立刻就來了。首先是要講台語,不過因為在《大濛》電影裡被陳玉勳給先「磨練」過了,心裡有底。雖然電影的時代背景不同,台語腔調也不一樣,但努力學習還是可以跟得上。

最大的挑戰,是去揣摩這個女人的身體狀態。「她總是在忙,手不停地動,一直在工作,因為她的內心是自卑的,幾乎沒有自我價值感。她很辛苦,很不喜歡自己,我必須透過肢體去抓出這個感覺。」

但真正令她想不通的是,為什麼這個媽媽對待女兒如此刻薄?比如有一場戲,媽媽在學校,當著老師和全班的面前,打自己的女兒。「好像是要教給老師看,說『我有在教我的小孩喔』!」作為1990年出生的世代,她實在無法理解。

那個年代,打罵是一種愛的教育。「但看在我們這個世代的人會覺得,這是什麼?」她表示,更年輕的助理看了,更加不懂為什麼要這樣?舒淇在旁補充,「現在的小孩子如果被打,是可以報警的。」

這些差異,是不同世代對愛的表達方式。

為了理解這樣的角色,她花了很多時間與舒淇討論:「為什麼她要做出這樣的選擇?為什麼她不逃走?」舒淇回答她:「那個年代的女人,從來沒有想過『選擇』這件事。」舒淇給了她一本書單,李昂的《殺夫》,當做角色功課。

所以她飾演的那個媽媽,她沒有辦法直接說「我愛你」,因為她沒有學過這件事,她不知道如何去愛。她想表達愛,卻只能講出一些很酸、很刺耳的話。

「嘴巴講的跟心裡想的,跟腦子想的,其實都是不一樣的。」

演著演著,88好像慢慢懂了,產生了更多的同理心,「對於一些長輩以前為什麼會講這些話,為什麼他們會做這些選擇,我也漸漸地明白了。」

9m88在《女孩》首次挑戰母親角色

黑暗中伸出來的手

作為一個新導演,舒淇的鏡頭語言很節制,卻也很大膽。明明是家暴的劇情,她卻刻意拍得很「輕」,運用了許多隱喻的意象,表達內心情緒。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小麗躲在衣櫃裡,面對的那隻手。

那個從黑暗裡突然伸出來的手,實在是太可怕了!

「我也覺得,」舒淇笑了,忍不住自誇,「我還蠻厲害的,怎麼會想到這個。」

舒淇解釋,因為她不想赤裸裸地去拍攝肢體的暴力。大人演員可以承受,了不起就是被痛打,但孩子不行。「我不想去傷(那個孩子),我害怕她會有心理創傷。

那麼該如何表現爸爸打女兒,跟媽媽打女兒,那兩種打在小麗身上完全不同的「痛」呢?

「後來我就想到我的小時候。」舒淇說。

她小時候常常自己躲在衣櫃裡,以為躲起來就不會被看到。「可是當你躲在衣櫃裡頭的時候,你的五感其實是被放大的。」

你的呼吸會非常沉重,但你聽不見自己的呼吸聲,因為你會專注在聆聽外面的所有動靜。

「你可以聽到爸爸今天回來,是喝了幾分醉回來。你可以聽到這個摩托車的聲音,是不是爸爸的摩托車?他現在到哪裡了?他走到幾層樓了?他開門,他進來坐在沙發上了。」

舒淇描述,那些聲音會被無限的一段、一段、一段的放大。

「那個衣櫃其實只是一塊塑料布而已,所以一下子就可以進到裡頭去。」

關於那隻手的想像,就是這樣來的。

但拍完後,舒淇反而覺得,這樣造成小演員的心理壓力更大。演小麗的白小櫻,那時正為了貼近角色在減肥,連巧克力都不敢吃,身體血糖偏低,於是人就變得更敏感。「她就這樣打開了她的五感。」

「肉體上的痛,是會消退的。」舒淇說,「可是你心裡頭受傷了,卻很難抹去。」

她彷彿也在說小時候的自己。

舒淇將自己醞釀許久的原創故事順利拍出生涯首部編導長片《女孩》

書包吐出的紅氣球

那麼,那顆紅氣球呢?是對侯孝賢導演的致敬嗎?

舒淇的語氣突然變得很溫柔。紅氣球,其實是一種自由的象徵。

電影裡的小麗看著妹妹,心裡五味雜陳。「我們明明在同一個家庭裡頭長大,為什麼(被欺負的)都是我?」她疼妹妹,但也知道妹妹有時也喜歡「霸凌」她。

她們母女三人之間,存在著一種很微妙的情感。

小麗在想,如果我可以像妹妹一樣,笑笑地面對這個世界,就好了。於是在她幻想的世界裡,「有一顆氣球飛出來。」

白小櫻(右)擔任重要人物「女孩」一角

舒淇說,這段畫面她想了很久,要從哪裡跑出這個東西呢?「後來就想到了書包。」

「以前小時候,看到所有的東西,都會覺得它很卡通,是會動的。」舒淇回憶著,「那個書包的蓋子在那邊,就好像是一個嘴巴,張開閉起來、張開閉起來⋯⋯感覺它會從裡頭,跳一個什麼東西出來。」

於是,書包吐出了一顆紅氣球。

「當然,也是一起跟侯導致敬了。」舒淇輕聲地說。

直面創傷,謝謝自己的勇敢

演完這個角色,9m88覺得自己也陪著這些女孩走過了她們的人生創傷。因此她希望這部電影能帶給人「勇氣」,知道自己可以有所「選擇」。

「最終女人(媽媽)讓小麗離開她的生命,是希望給她有一個更好的未來,希望女兒不要再重複自己的命運。我覺得這對一個小人物來說,是很大很大的一個勇氣。」

「面對自己的傷口,是很難受的。」舒淇接著說,「我拍完之後,發現原來其實對這些女孩還是很殘忍的。她們好不容易才把這個傷口縫合起來,現在又重新打開了。」

但她覺得,能讓她們好好地在戲院裡,「好好地感謝自己,這麼勇敢地走過來了」,還是挺重要的。

創傷會一直在,但你只要勇敢的向前走一步,就可以走很多步了。

白小櫻(右)、賴雨霏在《女孩》中飾演姊妹

9m88提到她的家人去看了試片,隔天,爸媽都分別寫了「作文」給她。「他們一定看得懂裡面在講的事情,所以他們有很多的感觸。」

對她來說,這反而是一種感謝。「真的很感謝他們(爸媽)這麼照顧我、那麼愛我。不管他們的上一代是怎樣被教導,但他們用他們自己的方式,去讓他們的下一代可以得到愛。」

或許,這就是電影的目的。讓那些說不出口的「對不起」和「我愛你」,能有機會被聽見。

9m88(左)、白小櫻在《女孩》中飾演母女,有不少精采對手戲

購買 VERSE 雜誌

《VERSE》032「故宮,百年之後?」,訂閱更多藝術走入生活的實踐。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DOMINIQUE CHIANG 圖片/甲上娛樂
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VERSE VOL.32 故宮100+ 百年之後?
  • 文字/DOMINIQUE CHIANG
  • 圖片/甲上娛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