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李霽:永和就像雨林濕地,裡面的養分永遠不停置換

永和:你最熟悉與陌生的城市

李霽:永和就像雨林濕地,裡面的養分永遠不停置換

生活的場景不限回家途中,卻是永和與居住這座城市的人們發生連結的重要時刻。

生活的場景不限回家途中,卻是永和與居住這座城市的人們發生連結的重要時刻。

建築師、植物設計師、品牌主理人、服裝創作者、靈氣治療師、極地馬拉松跑者⋯⋯,這些職業角色乍看之下都截然不同,但在「質物霽畫(BOTANIPLAN VON LEE CHI)」創辦人李霽的身上,卻結合得恰到好處。這份特質,也似乎與他生活將近20年的家鄉——永和有些相似,不熟悉的人容易有環境像迷宮、難以摸清的印象;喜歡或熟悉的人,則會對它便利的生活條件讚不絕口。

提到李霽,每個人認識他的管道可能都不太一樣,也許是在2021年於台北天母意識畫廊展出的「becoming即刻」系列個展中,以廢棄耗材重新轉化成表達自身對環境與社會觀察的裝置藝術作品;又或者是在江振誠主廚開設的RAW餐廳裡,以植物與複合媒材設計出呼應時令與菜單的店景;亦或是更早以前,與法國精品品牌Hermès合作,獲得日本Good Design Award大獎的「未來博物館:消失的物種」櫥窗作品;甚或是「花神」、「那位喜歡參加極地馬拉松比賽的藝術家」等外號⋯⋯。

討論到李霽的故鄉——永和,則常常會聽到很兩極的說法,不熟悉的人常會覺得這是個彎彎繞繞很像迷宮、人口密集環境有些嘈雜的城市;熟悉且喜歡這裡的人卻會認真地陳述:「這是同時擁有便捷的機能,卻沒有超高物價的宜居城市!」李霽與永和,兩者都把多項看似極端的特色揉合得恰到好處,讓人忍不住好奇環境帶給人的影響性。

李霽從小在永和生活長大,便利性是對比其他城市的第一印象。

李霽笑聲爽朗地表示,連他本人都覺得要定義自己的角色很困難,「我通常都簡單地說我是個藝術家,但原本是學建築的,所以也有在做建築、室內設計以及景觀方面的規劃,並且現在也有從事身心靈療癒的工作。」不過李霽接觸這些事務的契機,其實並沒有太多事前計畫,如同最開始做植物設計,只是因為剛進建築師事務所工作時,有一些案子有室內設計與戶外景觀的需求被分配到手上,才嘗試運用植物處理空間中軟性的物件。就如同永和的城市樣貌,大多也是跟隨著市民的需要而變化。

風格與美學,這不是我先考量的事

2013年,李霽的品牌「質物霽畫」,在他經手的植物設計案越來越多的情況下應運而生,他一步步跳脫傳統花藝的創作範疇,讓植物有機會成為空間裡的主角,也將植物花卉與各式各樣的物件、材質,透過不同的思維與技藝,重新轉化成一項又一項獨特又超越眾人想像的作品。

李霽的作品之所以能橫跨各種不同型式與風格,與他最初的建築設計訓練有關,「當建築師要設計一棟房子的時候,一定是從最基礎的基地分析開始,接著再把使用者的需求,以及各種內、外在條件建構起來;同樣的概念衍生到我的創作,也一定是先盤點各項條件,比如要做一件裝置藝術,那擺放的空間有什麼樣的條件?觀看的對象是誰?這都是我會先去考量的,而不是從『風格』或『美學』等比較形式化的角度出發。」

因此對李霽來說,每次的創作就像小說家在塑造故事的新角色,一點一滴構思出角色的個性、樣貌,以及在故事中的橋段和情節,如此才造就他每件作品獨一無二的氣質與立體感,也讓他能夠更完整地傳達想帶給人們的情感和訊息。

永和造就的探索精神

除了建築專業訓練造就有別於其他藝術家的創作邏輯,家庭背景與在永和將近20年的生活經驗,也為李霽帶來不畏懼挑戰的探索精神。李霽分享,自己除了小學就讀全台學生人數最多的國民小學——秀朗國小,又出生在一個比較「絕對和嚴格」的家庭裡,「爸爸是牧師,媽媽是老師,而我家就是教會,因此我的成長過程一直都充滿許多人的關注。」

稠密人口帶來的關係尺度,讓李霽養成用客觀的角度理解他人的需求。

回想起來,那是個要求較為嚴謹的成長環境,但對李霽來說,這反而讓他學習到如何以比較柔軟的姿態,在兩個看似級距相差甚遠的領域或環境裡,找到兩邊可以互相產生連結的方式,以及自己在當中能夠站得最舒適的位置,「我長大之後才真正明白,這些過程帶給我的是『強制性拓展的養分』,讓我在創作時,能夠在不斷挑戰別人的認知和探索各種可能性的同時,也找到不讓對立與衝突發生的方法。」

李霽也發現,由於從小生活在人口較為稠密、受到許多人關注的環境裡,讓他往後無論是在協助處理客戶的設計需求,又或是在進行靈氣治療工作時,都能夠以更有同理心和客觀的態度,去理解一般人可能會視為規則與束縛的要求。

兼具變動與沉穩的城市

回顧過去在永和成長、生活的歲月,李霽笑著分享,永和對於自己來說,除了是故鄉,也是個充滿變化與曖昧性的城市,「如果我們以城市的變化紋理來看,中、永和似乎是個被河流與郊山界線壓縮出來的區域,但因為這些界線的擠壓,加上要不斷回應在地居民的需要,這座城市的樣貌總是不斷、快速地在改變。」

舉例而言,他兒時居住的民權路巷弄原是座充滿芒草與作物的農田,但隨著城市建設漸漸變成柑仔店、公寓與現代化的商家,而這樣不斷變化的特性,其實很適合喜歡探索環境的人居住;另一方面,由於永和聚集大量的人口,不僅生活機能非常完整,同時也具有沉穩安全的特質,「假設你是個很喜歡生活中總是和許多人聚在一起的狀態,永和絕對會是個非常好的選擇。」

市場的傳統美食,是李霽返回永和必訪的景點之一。

當然,變化快速的永和,在他心中仍留下了許多不變的美好事物,這是李霽熟悉且直到現在都還會不時想回去追尋的,如小時候總是會和教會的小朋友們一起去逛的傳統市場,經常光顧尋找材料的復興商工美術街,在福和橋下的運動公園跑步和寫生,還有國中時常造訪但現已沒落的「永和市中心區域」:由已歇業的中山路太平洋百貨公司、福和大戲院、美麗華戲院,與現仍存在的中興街、樂華觀光夜市等地組成的逛街場域,廣東正龍城烤鴨店的三寶飯也是他從小吃到大的美食。

「這些民生日常的小事,構成了永和這座城市獨特的經緯度,也讓永和彷彿總是擁有許多一直在閃爍的小火花,值得我們花時間慢慢去探索和感受。」1992年成立,漢皇集團深耕經營「家」的事業,以 「承諾為本,如實築家」 為品牌核心,跨足土地開發、建築規劃、營造施工、售後服務、行銷推廣事業。為中永和及雙北地區居民,打造最適合居住的全方位共感建築,近期與新北市正府合作永和大陳社區公辦都更計畫,為下一代的美好生活而努力。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核稿/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核稿/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核稿/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文字/鄒明珆 攝影/EGG 連思博 編輯/郭振宇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鄒明珆
  • 攝影/EGG 連思博
  • 編輯/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