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半世紀前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怎麼影響全球酷兒運動?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半世紀前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怎麼影響全球酷兒運動?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即日起至12/25止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本展由歌德學院、柏林同志博物舘與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共同策劃,為紀念52年前性別弱勢群體反抗政府迫害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為起點,並從中探討德國近代酷兒運動發展。

1973年,西柏林同志行動組織於五旬節聚會最後一次遊行示威。(攝影/呂迪格.特勞奇;柏林同志博物館提供)

「作為酷兒——德國酷兒發展史」即日起至12/25止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展出,本展由歌德學院、柏林同志博物舘與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共同策劃,為紀念52年前性別弱勢群體反抗政府迫害的紐約「石牆酒吧事件」為起點,並從中探討德國近代酷兒運動發展。

1969年6月27日晚間至28日的凌晨,六名警察突襲了位於紐約格林威治村的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這件看似日常的臨檢突襲,竟成為加速全球LGBTQ+運動發展的重要事件。

六〇年代的美國社會風氣還是屬於保守狀態,比方說,全美除了伊利諾伊州,其餘地區的同性戀愛是違法的,整體社會對同志不甚友善,各行各業都不允許出櫃行為,同志族群甚至不能加入軍隊、進入聯邦政府單位工作。

即便如此,紐約這顆大蘋果,也算是「比較稍微」友善的地域了,然而州政府仍持續對同志施壓,不斷突襲曼哈頓的酒吧與夜店,對業主來說,敢對同志販售酒水的店家,等同面臨關門風險。

但比亂世更亂、更壞的是人性,當地黑手黨甚至試圖從中獲利,賺發難財,透過與警政單位行賄,黑道團體得以營運同志酒吧,並抬高酒水售價,坐地起價,反正你同志愛來不來,也沒別的地方容得下你們。

位於紐約格林威治村石牆酒吧(Stonewall Inn)就是一個這樣的存在,它由黑手黨經營,酒水又淡又貴,但紐約多數LGBTQ+族群還是將這裡視為避風港。因為只有在這裡,他們才能勇敢地跳舞、盡情地做自己。

這樣危險的平衡與關係在1969的夏天面臨瓦解,適逢市長選舉日即將到來,警方臨檢動作更加頻繁,就在6月27日晚間至28日的凌晨,六名警察突襲石牆酒吧,這場突襲充滿針對性,州政府等於是同時警告LGBTQ+族群與當地黑手黨,選舉到了,皮繃緊點。

夏洛特.馮.瑪律斯多夫在穆拉克里茨酒吧,柏林,1991年。(攝影/羅夫.費舍爾;柏林同志博物館提供)

但在那晚,這群在石牆酒吧的LGBTQ+族群們不想再忍受了,兩百多名被驅趕的酒吧消費者奮力群起,用力抵抗這場臨檢,最終,這場抵抗,升級成在克里斯多福大街(Christopher St.)連續數日的暴動抗爭。

這不是地球上第一場同志運動,卻是第一次同志勇敢大聲對抗強權的時刻,走上街頭。就像法國人的習慣:如果要抗議、對這個世界表達不滿,我們會走上街,然後燒些什麼。

這場被稱作「石牆騷亂」(Stonewall riots)的歷史事件,被公認為是現代同性戀運動的一大里程碑,這些過去受到壓迫、難以言喻而被迫隱藏的性取向終將浮出水面,並促成「同性戀解放陣線」(Gay Liberation Front)成立,以紐約為首,分支遍及全美,之後更開枝散葉、蔓延全球,令各國政府將「同性戀除罪化」視為當前要務,成為趨勢。

克羅明加《Phall-O-Meter》,2002/2015年。(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2019年,在石牆事件迎來50周年之時,歌德學院(Goethe-Institut)、柏林同志博物館(Schwules Museum)和德國聯邦政治教育中心(Bundeszentrale für politische Bildung)藉此共同策劃本展覽,旨在回顧西德、東德與現今德國自六〇年代起LGBTQ+運動的發展歷程。從紐約到柏林,從柏林到台北,LGBTQ+運動的共時性一直持續著,策展人比爾吉特.波索爾德(Birgit Bosold)、卡琳娜.克魯格鮑爾(Carina Klugbauer),策劃與回顧德國LGBTQ+發展史。

策展人之一的比爾吉特表示,本展覽透過回溯邊緣化族群努力爭取公民身份與認同的研究過程中,得以發掘象徵新開始或突破的事件紀錄,「這些都是建構集體歷史的一部分,希望讓大眾可以感受其中帶來的影響力。」

《酷兒未來宣言》紀錄影片影像截圖,2019年。(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例如由海納.卡羅(Heiner Carow)所導演、東德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同志電影《出櫃宣言》(Coming Out),該片於1990年在柏林影展電影節獲得銀熊獎與泰迪熊獎。而1973年,在西柏林同志行動組織(Homosexuellen Aktion Westberlin)規劃的一場同運團體國際會議裡,幾位專程從義大利與法國遠道而來與會者在最後的示威遊行中變裝亮相,這場遊行引起了同運內部的辯論爭執,從而引發「同運是否需要變裝皇后?」的辯論被寫入了歷史。

同志解放團體參加五一抗議示威,柏林,1970年代。(攝影/羅夫.費舍爾;柏林同志博物館提供)

而這正是這次展覽的目的,從探索社會記憶中,對酷兒政治裡的權力動態做出脈絡與整理。時至今日,LGBTQ+運動的訴求將不再只聚焦於同性戀,也包括變裝皇后、跨性別者、性工作者、生活困頓的年輕人和許多不同膚色的酷兒,人皆生而平等的人權自由,裡應被重視。

本次展覽展出上百組物件,包含照片、海報、傳單、地下雜誌、藝術品和影片等。空間設計跳脫單線的歷史敘事方式,聚焦在德國酷兒運動史上各個關鍵人事物,呈現抗爭歷程的百餘張歷史照片、象徵性口號標語等物件,當代館駱麗真館長表示,這是繼2017年當代館展出亞洲第一檔官方美術館舉辦的「光・合作用─亞洲當代藝術同志議題展」後,再次隨著社會推進,帶來更多元、更開放的LGBTQ+議題討論。

開展隔週的週六,正是第20屆台灣同志遊行舉行,在台北這座同志友善的城市、在台灣這個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案的國家,我們持續關照更多族群所提出的價值視野,還原被忽略的酷兒群體故事,開啟國際間更多元文化的對話。

閉幕當天將舉辦「酷兒歷史90分鐘大搶GO!QUEER FOLLOW ME!」活動。(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在12/25展覽最終日,當代館將史無前例舉辦一場「酷兒歷史90分鐘大搶GO!QUEER FOLLOW ME!」閉幕活動,現場除了安排播放柏林同志博物館為本展所製作的導覽影片外,也會邀請觀眾參與卸展活動,歡迎大家將展出現場充滿酷兒歷史的照片、T恤等展品帶回家。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核稿/郭振宇、李尤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核稿/郭振宇、李尤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提供 核稿/郭振宇、李尤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李尤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李尤
文字/郭璈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 提供 編輯/郭璈 核稿/郭振宇、李尤
大亞能為明日鏈結大亞能為明日鏈結
  • 文字/郭璈
  • 圖片/台北當代藝術館 提供
  • 編輯/郭璈
  • 核稿/郭振宇、李尤
郭璈

郭璈

在雜誌社上班、寫作和當編輯;在搖滾樂團裡彈吉他、寫歌和唱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