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國治《我與寫字》談人生與美學:「寫字,和走路、燒菜一樣,是又真實又簡單的一件事。」
我常想,寫字或不寫字,往往是先天上的。60年前,我開始拿起鉛筆寫起小學生該寫的字,到30年前沒被電腦鍵盤的打字改變,其實有先天上——也就是血液裡——的來由。
我常想,寫字或不寫字,往往是先天上的。
60年前,我開始拿起鉛筆寫起小學生該寫的字,到30年前沒被電腦鍵盤的打字改變,其實有先天上——也就是血液裡——的來由。
即使寫地址、留電話可以用手機,甚至今人早以email通信而不筆寫於信紙、再貼郵票於信封、投入郵筒,然寫字的人仍然有太多的寫字時機。
所謂「寫字的人」,大約要看他寫得常不常、頻不頻,或寫得好不好。更甚至寫得愛不愛、迷不迷。
一般言,寫得常、寫得頻,甚至寫得多,常賴是職業。比方說作家。
我固然也寫稿,所以一個星期裡可能寫上幾千字(勤奮時),也可能只寫百來字或幾十字(懶散時)。但總算是一輩子沒放下筆來的那種職業之人。然而實不是長篇連載作家像高陽、倪匡等一輩子會寫下幾千萬字之量。
我即使振筆疾書,不會急著把稿紙一張接一張連著往下密密麻麻的寫到底端。我比較習慣把這篇五、六頁的文稿略有節奏的寫在空白的紙上。令這件事比較像「寫字」的情態,而不只是「寫稿」的情態。
也即,我會考慮前面說的「寫得好不好」。
至於愛不愛、迷不迷,也可一說。
百姓字,如同百姓菜
自己除了寫字,也愛看字。這很重要。像中醫寫藥單,常有好筆墨。我更喜歡窺看家庭主婦用磁鐵貼在冰箱上的菜單。
這類字的可貴,乃它是平常心下流露出來的字,最有可能得出天成的情狀。當然「好的」天成情狀,要有相當多前面歲月的浸潤演練,這就是藝術的因由了。
我最喜歡講的兩句話「燒菜當燒家常菜,寫字宜寫百姓字」,主要講燒菜不需必用魚翅鮑魚之材,不需刻花擺盤;寫字不需假想為少林寺題牌匾、為道場題「隨緣」,亦不用時時寫成大型展場之揮灑體。
中年寫毛筆,意外「治癒」前半段人生
我寫毛筆字,則是人到中年,遙想少時臨過幾天帖、又中學的作文課必須用毛筆等等曾經和毛筆字有點過從的歲月,於是在中年時有點想「舊技重拾」那麼點樂趣。
舊技重拾,也像幼年打過幾年拳,忽忽老來,這又想動動身手,結果一打,更有味道也。而舊技者也,乃它已暌違久遠,若不再趕緊拾起,會不會將要湮沒?這莫不也是對前段人生的一種修補?
是不是這也有點像「舊傷重治」?好比說,你在年輕時受的傷,淤隱在體內深處,世事奔忙,沒空治療;如今老來,有閒有餘裕了,便清清靜靜潛心打坐,終於有一天,篤的一聲。將一口濃濃黑痰吐了出來!總算把五十年宿疾給治癒了。
然說「人到中年」云云,哇,其不是某種你自己不能掌握的時代召喚?莫非我竟也是近代史的產物?一九九一、九二年我凡遊香港,已愛在鋪子買毛邊紙,終於在一九九七年開始鋪紙寫起來!
照著寫,現在就開始寫
寫毛筆字的照帖子臨,和彈鋼琴的照譜子彈,以及打拳的照招式學打,有可相提並論之處。
其中彈琴最會彈得與原曲(不管是蕭邦或貝多芬)極像。打拳亦可極像師父所教。只有寫字,當年的臨帖,通常不會全面呈現在你如今手下的這些字。
也就是,字最受主人的自己隱藏在身體深處的美感神經變化。
尋常中的寫字,如硬筆字,更是自己隨著歲月結出來的形。每個人寫的,是自己的體。尤其是你順著文意一字一字往下寫,便是你自然流露最最本我的字形。
哪怕毛筆字,你原來臨的是王羲之、褚遂良,甚至偷偷臨過一點點李叔同,但最後你寫出來的,才是你自己流露出來的那副模樣,和昔日臨帖臨碑寫出的勾勒、快慢,再也不同矣。
書籍介紹
本文收錄自《我與寫字》
出版|有鹿文化
作者|舒國治
「正因為寫字,遂常常回憶。回憶中,找出了昔年生活相當教人賞嘆的部份。於是這也是審美了。」——舒國治
這是一個愛觀看字、每天寫硬筆字、終於中年寫起毛筆字來的人所談的「寫字」書。雖以「寫字」為主題,然充滿著舒國治過日子的「極簡美學」。比方說,一張紙上,就寫你要講之事,不加邊飾、不多押印。
又他的書法,也如同他的度日痕迹。所寫下的身邊事,既像精鍊的散文,又像警句,又可以是柴米油鹽的瑣事。
而最珍貴的,是含括著他所謂的「後美國」生活審美史。這是他道出別人所道不出的時代紀錄也。
「我只是希望用我小時習來的筆畫、線條,寫一些我的時代裏我平常東想西想想得最多的那些東西。」——舒國治
舒國治的「寫字哲學」:
●寫字或不寫字,往往是先天上的。⋯⋯。先天,當然包含時代。
●寫毛筆字,如舊技重拾,而舊技者也,乃它已暌違久遠,若不再趕緊拾起,會不會將要湮沒?這莫不也是對前段人生的一種修補?
●字最受主人的自己隱藏在身體深處的美感神經變化。
●各種不同文化的美境,中或西,華或洋,都是你人生的歌詠,都是毛筆字想酣暢吐露的時刻啊。
●簡單之事,做熟了,做成精益求精,亦是絕藝。
●百姓字,如同百姓菜,要是自己渾然天成又熟悉不加思索的「自信之作」。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