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RSE ✕ 公共電視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吟詠李雙澤,不羈的文藝復興人
李雙澤攝影作品(圖片/公共電視提供)
形如搖藍的美麗島
是 母親的另一個
永恆的懷抱⋯⋯
——陳秀喜(1973年12月)
淡江大學德文系教授梁景峰,為李雙澤作曲的:〈美麗島〉填詞藉陳秀喜之詩如下:
我們搖籃的美麗島
是母親溫暖的懷抱
背景為菲律賓僑生的李雙澤,據說在一次淡江大學演唱會上台,悍然、勇健地一手吉他、一手可口可樂,凜冽直言,何以沒有我們自己的歌?老是西洋反越戰歌曲——〈隨風飄去〉、〈花落誰家〉,再要好的革命同志,前之:巴布狄倫,後之:瓊拜雅。還是裂解友情於相異的政治觀點,怎麼李雙澤因為救人,自我竟溺死在淡水海岸?綣髮、肥胖,我沒見過他。
1970年代初,還是淡江大學建築系學生林洲民,租下了戲稱「動物園」的古屋,任其同校各系喜愛文學、藝術的好友時而歡聚。半世紀後,群友年皆晚秋回想與李雙澤的青春往事——梁景峰、李元貞、曾憲政⋯⋯甚至與之對談多次的小說家黃春明,笑中含淚的不捨。
《再見,上國》、《終戰の賠償》李雙澤小說。另外繪畫、攝影、作曲,全方位的猶如「文藝復興人」,主題都是台灣土地和人民。
今年(2021)公共電視播映:《不羈》。出身美國芝加哥電影學院的符昌鋒導演,1990年返台之後戮力於影視專業,700支廣告片是人間現實,內在深思宏觀的志氣如大山大海,終究在以台灣歷史作題的:紀錄影作。
且看立意「台灣流變與停泊」之《不羈》系列,正是不被昔時殖民、威權政治所制約的自由主義者,不懼且凜然地留下今時後人雋實記取的人格典範。
藉以半世紀前,韓戰、越戰,美軍協防早年朝不保夕,蔣介石敗走台灣的倉惶,實施長達39年戒嚴令的獨裁統治,紀錄影片斑駁地詳實展演歷史,幸或不幸的台灣人宿命?符導演冷靜地用影像說話,連接李雙澤1977年後的民歌創作,同時期的音樂家:許常惠、史惟亮相偕深入原住民部落,採集原音吟詠;簡上仁陪伴陳達的老月琴北上竟被禁唱。
民歌,不是後來的校園情懷,而是:人民與土地的心聲!張鐵志在影片裡如此定義。馬世芳稱許:李雙澤名曲〈美麗島〉具有國歌的高度。背景襯以楊祖珺、胡德夫純美的歌音,卻是1970年代不被容許公開演唱的「禁歌」。
猶若紀念一個自由主義,不被制約的理想年代;暗夜仰望稀微星光,李雙澤的青春熱愛殉身山海兼美的淡水小鎮,影片結語是林洲民不勝欷歔的悼念——厲害的人,死得年輕,所以要永遠年輕。
是啊,婆娑無邊的太平洋,懷抱著自由的土地⋯⋯紀錄片《不羈》——永遠年輕的留情。
|節目資訊|
- 不羈-臺灣百年流變與停泊
公視2021旗艦歷史紀錄片《不羈》於公視+ 與公視主頻,同步上架4K版,詳細資訊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