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P. LEAGUE+再造職籃聯盟:台灣籃球何以再掀熱潮?

P. LEAGUE+再造職籃聯盟:台灣籃球何以再掀熱潮?

台灣第二個職籃聯盟P. LEAGUE+去年拔地而起,網羅眾多一線球星更成功經營主客場制,他們是怎麼繳出過去20年來沒人做到的漂亮成績單?

暌違20年,在擁有運動、藝能界廣大人脈的「黑人」陳建州催生下,台灣第二個職籃聯盟P. LEAGUE+去年拔地而起,不但網羅眾多實力與名氣兼具的一線球星,更成功經營起主客場制度,票房開出紅盤,儼然已是全台球迷最關注的籃球賽事。過去20年來沒人繳得出的漂亮成績單,P. LEAGUE+是如何做到的?

2021年5月,P. LEAGUE+發出官方聲明,宣布總冠軍賽比數留在第四場後的3:1—由於COVID-19疫情在台灣延燒,全國提高警戒層級,導致台北富邦勇士和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均無法在合乎規範的情況下(各場館依規定封閉)訓練,更不用說比賽,因此聯盟裁定由富邦勇士拿下P. LEAGUE+首季的總冠軍。

最終裁定引發的些許討論及惋惜,顯示了P. LEAGUE+在台灣球迷心目中的地位。自從中華職業籃球聯盟CBA在2000年宣告倒閉後,台灣籃球歷經了20年沒有職籃聯盟的空缺,儘管SBL(超級籃球聯賽)在2003年登場,也曾有過一段輝煌,更成了「黃金世代」球星發光的舞台。

但十多年過去,SBL已經因為各種小問題的累積,加上經營面的無法突破,成了台灣籃球迷心中的一大塊雞肋——要棄?那畢竟還是台灣最高層級、匯集最佳選手的聯賽;要食?那沒有太多吸引力的觀賽感受又讓人感到無味。

專業策略設定  找回既存籃球迷

儘管在台灣,籃球是最多人從事的休閒運動,SBL卻漸漸無法成為真正熱門、帶動觀賞風潮的聯賽,讓許多台灣籃球迷彷彿躲了起來。SBL式微,甚至讓原本的七隊規模再縮編,就在台灣籃球陷入各種困境的時候,P. LEAGUE+在執行長陳建州的號召下成立,突然之間讓台灣籃球有了一股新的力量出現。

然而,P. LEAGUE+並非橫空出世,SBL在台灣籃壇耕耘多年的基礎,或多或少也對這個新職業聯盟的草創時期有所助益。以參與第一季的球隊而言,至少就有台北富邦勇士、桃園領航猿兩隊是以往曾經歷過SBL的球團(領航猿背後為璞園集團),而四支球隊的資深球員更幾乎都有過SBL的洗禮,球隊的基本元素也都和以往台灣籃壇概況大同小異。

的確,本來就不會因為一個新聯盟的出現,就突然有許多頂級球員從天而降,但近兩年SBL的票房不佳,到一整季下來票房亮眼的P. LEAGUE+,這個台灣球迷等候已久的史上第二個職籃聯盟,確實把本就存在的籃球迷又找了出來,並讓廣大球迷透過行動說明了對這個聯盟的支持。

而這其實要從策略面說起,也是陳建州和所謂「矽谷幫」的故事。在去年P. LEAGUE+展開熱身賽、等著12月的開幕戰來臨前,陳建州在自己的Facebook上介紹了他曾在開幕記者會上提及的「矽谷幫」夥伴,這些人的創業與投資經驗成了陳建州建立聯盟的重要根基。或許陳建州在部分網路評價上有個「裝熟」的標籤,但他這些人脈,的確幫助聯盟初期的建立。

HTC首席去中心化長陳信生(Phil Chen)和陳建州在美國認識,當初認識的契機是台裔球員林書豪在NBA締造的「Linsanity」熱潮,當時在紐約的陳信生遇見同樣對籃球有高度熱忱的陳建州,籃球成了兩人的共通話題,也是後來即使分隔兩地,依舊能維持聯繫的理由。兩人再一次有所交集,是陳建州與其他股東創建了寶島夢想家(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前身),跳脫既有的SBL環境,走出台灣,挑戰ABL(東南亞職籃聯盟)。

夢想家並不是第一支挑戰ABL的台灣球隊,但夢想家延續了高雄聖徒跨出的步伐,並用更縝密的經營方針,在彰化確確實實打造了籃球樂園。在夢想家出現之前,彰化偶爾有SBL比賽移師舉辦;在夢想家出現之後,彰化成了有別於SBL、自主經營的台灣籃球市場。而陳信生也更相信陳建州對籃球的熱忱,有機會在台灣用籃球闖出一番名堂。

就在夢想家作客香港的時候,當時在香港開投顧公司的陳信生再度進場,見證了ABL和NBA不同的氣氛,「觀眾熱情的投入,讓我覺得ABL的觀賽感受很不一樣。比如我看到香港對菲律賓的比賽,香港有些人家裡有菲傭,就成了進場支持菲律賓隊的來源;當菲律賓擊敗香港,會有種員工打敗老闆的氣氛,這就形成了民族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陳信生當時見證的感受,就成了他後來在投資P. LEAGUE+之後最想營造、也認定最能和以往的籃球環境做出分別之處。「職業化的關鍵在主場經營,」陳信生說,「主場經營才會帶來歸屬感,假如我是彰化人、我是新竹人、桃園人,就會支持在地的球隊,或者我是科技業,我就會支持有科技業色彩的攻城獅。」

聯盟成立初期,執行長陳建州與各球隊要角齊聚聯繫感情。

秉持著一開始就相信陳建州的初衷,陳信生以自己做創投的背景,絲毫不怕冒著風險,「以做創投來說,看到已經投入這個領域二十多年的陳建州來做新創,對我來說很完美,一來是他已經有這麼多年的經驗,二來是他擁有的行銷資源。」

對陳建州來說,除了四支球團的代表外,「矽谷幫」夥伴能從圈外人的角度提供意見,在聯盟創立之初不只出錢,更提升各種宏觀角度,是他認為最大的幫助,「新創公司在矽谷很常看見有理想、有夢想、但技能無法實現的人,剛開始都很辛苦。這個過程其實跟聯盟從零開始一樣,不被看好、在沒有職籃的市場中努力奮鬥,這都是新創的態度和精神,或多或少也像是聯盟的精神。」陳建州說。

主客場制、商業行銷 凝聚主場歸屬感

四年前,寶島夢想家投入ABL,選定彰化體育館設立主場館,憑藉多元且與在地緊密結合的行銷活動,開創台灣籃壇主場化的經營模式。而後,富邦勇士也於2019年投入ABL,並以台北為主場,更接受台北市政府合作冠名。去年成立的P. LEAGUE+,延續了ABL及國際眾多職籃聯盟皆有實行的主客場制,並由此成功經營出在地歸屬感與商業模式,成了該聯盟與SBL的最大差別。

夢想家投入P. LEAGUE+後,去年下半年接受台新銀行冠名贊助,改名為「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並持續深耕彰化,是聯盟唯一以中台灣為根據地的球隊,不僅周邊商品結合彰化大佛、中部區碼04等在地特色,甚至攜手彰化代表性廟宇南瑤宮推出聯名平安符,結合賽事規劃的各式主題活動也從沒少過。

根據陳信生觀察,四支球隊和在地的結合都非常密切,除了較早開始經營地方連結的夢想家與富邦,璞園集團組成領航猿後,以桃園航空城的諸多航空元素吸引關注,球隊總經理、過往球員時期素有「台灣飛人」美名的陳信安,更用自己的知名度化身「機長」,讓每位進場球迷成了搭機的乘客。

而科技城新竹組織的新球隊,則以「攻城獅」為名,和「領航猿」兩個隊名都兼具吉祥物象徵意義與在地重要職業的諧音,歸屬感自然提升。攻城獅更為人稱道的是商品設計,迅速推出話題相關的設計物,成功在第一時間吸引球迷目光。建立起觀賽感受後,球迷的附著度自然更為提升。

https://www.facebook.com/PLEAGUE.official/photos/a.107659497702321/161487052319565/

攻城獅總經理高景炎就說:「經營一支職業球隊,後勤單位不能欠缺,組織必須充滿人力,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球隊裡面工作人員比球員還多的團隊。」而P. LEAGUE+各球團都願意積極維繫的營收模式,讓主客場制得到最大的認同。

高景炎和攻城獅的其他高層從見面的第一天就決定要高度與在地結合,努力把新竹和籃球連結在一起,「主客場制、商業化行為,其實這是新竹從沒出現過的運動經營模式,現在回想起來是很大膽的做法。或許我很瘋狂,但也有一群很瘋狂的股東支持我們,這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是否瘋狂,但當初陳建州找上高景炎討論聯盟成立的模式時,確實是高景炎念頭一轉,才有了這一年來的精彩。當初因疫情影響,富邦和夢想家參與的跨國聯賽ABL停擺,而原本也有經營職業球團念頭的璞園董事長李忠恕先和陳建州接觸,三支球隊已經出現,高景炎得知後,原先只想投入三對三聯賽的他,馬上向陳建州喊話:「你們不用找第四隊了,第四隊就是我。」

他和過去早有合作經驗的悍創運動行銷創辦人張運智與胡瓏智一拍即合,馬上決定在新竹打造新球隊;三天後開始找球員,攻城獅就此成為補足P. LEAGUE+的最後一塊拼圖。一年過去,P. LEAGUE+ 以兩支球隊達成獲利目標的成績,打破各界認知球隊草創期難以獲利的既定印象。

就聯賽本身而言,聯盟方和球隊方都坦言還有修正與改進之處,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經由凝聚強烈球隊歸屬感的球迷認同後,P. LEAGUE+的確催出了不論是原本就存在,或是因為熱潮而新加入的籃球迷,讓好幾年不曾出現透過門票、周邊商品等獲利的商業模式,重新回到台灣籃球的版圖之中。

P. LEAGUE+總冠軍賽,場場吸引滿場觀眾進場。

在疫情波及之下,P. LEAGUE+首季例行賽仍創下總進場人數超過22萬人、平均每場比賽超過5500位球迷進場的輝煌成績。終於,台灣籃球迷對球賽的熱忱不再只存在於高分貝的學生聯賽,還有逐漸步上軌道的職業籃球聯盟。

新隊伍加盟 職籃擴張進行式

在首季盛況結束後,P. LEAGUE+很快就迎接了兩支新隊伍「高雄鋼鐵人」和「新北國王」加入,P. LEAGUE+第二季可望以六隊的規模開打。以新北國王為例,陳信生將從原本聯盟的監察人位置退下,轉往國王隊任職,從聯盟方轉換身分到球隊方;而球隊總經理一職則找到同樣和籃球有深厚關係,卻又具備領導人格特質及工作經驗的前球員毛加恩。

毛加恩曾有過九年SBL資歷,一圓大學畢業後的籃球夢,也因為自己在美國大學主修土木工程的背景,自球員退役後留在璞園集團任職,隨後又投入房地產、餐飲等行業。對陳信生來說,毛加恩曾是籃球圈的一分子,對籃球自然存在熱情,而他又有商場的工作經驗、職場的管理經驗,且自美國返台,在東西方文化建構的理念上,和陳信生不謀而合,兩人因而確立了這樣的合作模式。

「在其他商場的經驗,我知道行銷是能否銷售商品的重要因素。回到自己最愛的籃球,我也相信要重新找出目標群眾、確定球迷的消費模式、找到籃球可以擴大經營的環節,這都是我很重視、球迷也重視的事;而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能在籃球圈適用的模式。」毛加恩願意投入聯盟的起因,跟他擔任聯盟英文球評時看見四支球隊經營的成效有關,也正是因為這樣的信賴,讓他相信台灣有經營職籃的空間,最終願意把自己放在這個職場內。

陳建州表示:「職業化、娛樂化、數據化、產業化,把各個環節做好,職業籃球才能提供更多機會,讓更多有興趣的人投入。」首季例行賽超過80%的滿座率、網路平台動輒數十萬的瀏覽量、吸引大批球迷響應的多角化行銷活動,都讓各界對P. LEAGUE+未來的發展充滿期待。

擁有豐富創投經驗的陳信生說:「過去許多企業的文化是扁平的,而職籃是可以有所突破的。用更多創投的原則,讓每個聲音都能被傳達,最後建構自己的文化,這才能有其效應,讓商品有價值。」觀察一整季下來,高景炎對於聯盟及球隊經營也很有信心,「現在球團已經建立起自己獨立營收的模式。讓投資者看見成長,才能有持續的資金投入,就會形成產業鏈。」

新北國王隊將投入第二季賽事。圖為球隊總經理毛加恩(左)與陳建州(右)。

綜觀第一季,P. LEAGUE+不是沒有爭議,不是沒有缺失,但靠著各隊彼此信任的合作,營造出重新讓台灣球迷能夠信賴的商業模式,各隊都找到自己的目標群眾,打造了吸引球迷的元素,因此重新讓職籃得到台灣球迷的認同,在全球疫情蔓延的一年,建立起屬於台灣自己的熱門商品。

P. LEAGUE+結束第一個球季,第二季朝著擴編的方向前進。或許它並不完美,但在一年內得到台灣球迷的高度認同,已經是過去十幾年未曾出現過的景況。

邁入第二季,球迷都在看是否有改善首季在規章、緊急應變、裁判等環節的缺失;同時,另一個職籃聯盟T1 League也預計在今年登場,有了P. LEAGUE+的開路,在台灣球迷逐漸認同職籃環境之際,能否有良性競爭,也是各界關注的焦點。

對此,高景炎與毛加恩都認為新聯盟的成立,代表眾多球團願意投入職業聯賽的經營,而有新球團就代表有人想要把餅做大。按照這樣的觀點,比起聯盟、球隊之間的競爭,更大的期待或許是從球員、球場到球迷,台灣到底能支撐多大的職籃市場?或許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兩個聯盟就會告訴我們答案。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07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VERSE VOL. 24 台南再發現:藝術、酒吧,偶爾還有爵士樂
  • 文字/小鐵
  • 圖片/P. LEAGUE+、新北國王、新竹街口攻城獅提供
  • 編輯/吳哲夫
  • 核稿/游千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