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信義街1930年代古厝重生:「咾咕石黃宅」蛻變為建築美術館
隱身於台南中西區信義街46巷的百年老宅「信義咾咕石黃宅」,在歷經歲月洗禮與專業修復後,終於以「建築美術館」全新姿態對外開放。這棟富含歷史與文化價值的宅邸,不僅是台南五條港風華的見證,也化身為結合建築教育、展覽及空間美學的新型文化場域。
從五條港榮景走來的百年宅邸
咾咕石黃宅的故事,可追溯至日治時期1930年代。一戶來自屏東的黃姓家族選址於當時的「新港墘」,也就是俗稱的「咾咕石港」興建宅第。該地原為台南五條港的要道之一,港道密布、商業繁盛,曾是貨運集散的重地。而「咾咕石港」這一名稱,正源自當時船隻在此裝卸貨品,常以咾咕石作壓艙石而得名。
因此可以說這百年間,黃宅經歷了從港區繁華、工業興起到街區沉寂的轉變,見證了台南從貿易熱點蛻變為歷史靜謐的文化角落。
老宅再生|建築師喚醒沉睡的古厝
黃宅的修復計畫由「原型建築」與「原型結構」團隊操刀,負責人陳冠帆以「結構醫生」比喻,從建築本體出發,尊重每一道痕跡與材質紋理,進行最少干預的修復工程。老宅保留了三落古厝原有架構,並新增木構屋頂,以自然採光與木折板設計,創造出如山巒般的律動感,喚醒沉睡的空間生命。
地面則以日本工藝「金繼」概念進行補修,裂縫不被遮掩,反而成為時間流動的證據與美感延續。
空間轉型|信義黃宅成為建築實驗平台
重新開放後的黃宅,不僅是一座展覽館,更是建築教育與社區參與的基地。開幕首展由成功大學建築系策劃,以「地方 × 建築教育」為主題,探索學生如何透過實作、材料運用與場域互動,形塑新的空間理解。
黃宅7月迎來《台南建築三年展 衛星展》與《ADA新銳建築展》等精彩活動,讓這棟百年古厝在新世代的注視下持續發光。
未來更規劃引入在地美食品牌,如森間食堂與許來福豆簽羹,打造融合歷史氛圍與味覺體驗的用餐空間。
本文轉載自《欣傳媒》
|延伸閱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