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台北夜生活進化史:從80年代KISS到Z世代街邊飲酒文化,見證40年台北夜貓子娛樂現場

台北夜生活進化史:從80年代KISS到Z世代街邊飲酒文化,見證40年台北夜貓子娛樂現場

夜,是城市最誠實的表情。從80年代的華麗夜總會,到Z世代強調互動的社交空間,台灣夜生活五十年間的變遷,不只記錄著經濟與音樂的更迭,更映照出一代又一代人對自由、感官與身份的追求。五位不同世代派對份子的代表性人物,從《捌零・潮臺北》發起人倪重華、DJ Mykal a.k.a.林哲儀、theLOOP創辦人夏天倫、Fake Sober創辦人羅伊以及Local Remote創意總監劉書堯,拼出一幅台北半世紀夜的文化演化圖。這不只是派對的故事,同時也是整座台北城如何在黑夜中找到自己節奏的證明。

80年代:明天一定比今天不錯

作為《捌零・潮臺北》的作者與發起人,曾任台北市文化局長、江湖人稱「倪桑」的倪重華認為,回憶起那個無比燦爛的年代,與其說80年代是台灣夜生活的開端,不如說,那是夜生活文化真正開始普及的時代。

「夜生活與經濟有一定正關聯性,當大家連飯都吃不飽時,哪來的夜生活?」倪桑笑著說。80年代台灣新的社會力和文化力爆發,大家掙脫舊的框架,「當時的社會氛圍就是:明天一定會比今天更好。」也因此,人們花錢毫不手軟,夜生活因此華麗而粗暴。從中山北路的水牛城,到台灣首間地下舞廳「黛安娜」,再到位於中泰賓館、至今仍被津津樂道的傳奇夜總會——KISS DISCO舞廳。

KISS之所以能夠成功,倪桑認為其中心法不外乎四個字——做到極致。KISS開業18年間,五次翻修,次次都耗資億元以上,內部設施包括頂級音響、大量進口唱片、甚至有國外樂團常駐演出。那年代紅男綠女間的招呼語是:「你今天KISS了嗎?」KISS創辦人林命群曾自豪地説:「來KISS根本不需要用藥,因為我們給的是最好的音樂,絕對能比藥更嗨。」要論當年的KISS有多厲害,光是連美國「靈魂樂之王」Stevie Wonder都曾登台演出的輝煌紀錄便可知其地位。

潮起之後勢必迎來潮落,獨領風騷的KISS在經營18年後,於2004年劃下句點。雖然當時正值SARS疫情,但倪桑認為,真正讓 KISS 謝幕的,是音樂潮流的變化。曾創立真言社,推動台灣音樂潮流的倪桑始終認為,一個夜生活時代要改變或結束,關鍵就是音樂:「音樂這個東西很奇妙,它無色無體無形,但只要聲音一出現,就能瞬間改變一個場景的氛圍。」他回憶起當年友人帶他去倫敦郊區廢工廠參加地下派對,原本以為現場硬體破破爛爛,應該會是無聊至極,但卻意外感受到新世代的音樂場景正在發生,「那時我就知道,一個全新趨勢要誕生了!」

被問到曾想在台北文華東方酒店(原中泰賓館舊址)復刻KISS一事,卻因疫情無限延期的遺憾,倪桑悠悠地說:「最美好的,就讓它留在回憶裡吧。」

90年代:「我小的時候都去Spin」

進入90年代,華麗迪斯可退場,電音接棒登場,最當時改變台北夜生活的重要場景,來到了位於和平東路與金山南路交叉口地下室的地下舞廳「Spin」。

DJ Mykal a.k.a.林哲儀,90年代獨立和電子音樂的重要推手。曾任音樂雜誌總編輯、唱片廠牌主理人,更是當時台灣派對場景的推廣者之一。回首職業生涯,Mykal很肯定90年代是自己風格形塑最重要的養成時期,「我所有的一切,都來自 Spin。」

從Mykal的角度看,如果一定要找一個相對應的標的物,那會最接近現在的FINAL舞廳,「我指的當然不是音樂風格,而是vibe,Spin給了我一個非常受用的觀念,那就是『其實明明就很好聽,那為什麼不可以放進DJ Set裡面?』」Mykal記得自己的第一個衝擊,是聽到DJ Joe Ho在Set裡面放了崔健的《不是我不明白》。「我不蓋你,當時候我真的超級震撼,因為Joe Ho在Spin放歌的那時候他已經超級紅了,他是Trance掛的,卻選了一首華語的經典歌曲。」

Mykal補充說明,90年代多數DJ都是走比較純粹的路線,Hip-hop、House、Techno各自涇渭分明。但Spin跟DJ Joe Ho讓Mykal知道,音樂其實不需要也不應該要有類型或語言的限制。「後來才明白,其實混種不受限的風格,更可以發展出DJ天馬行空的創意。」因為強調技術可以靠練習速成,但sense的培養卻需要時間。

而在台灣要說到DJ文化,還有一個不能不知道的名字,那就是夏天倫(Alan Hsia)。橫亙台北夜生活四分之一世紀的這位夜店教父,創業作「2nd FLOOR」開業於2001年,地點前身為Live House「@live」,回憶起25年前的往事,Alan還記得當時自己的震驚,「那時候因為我跟我哥剛從美國回來,然後我自己在美國也蠻喜歡聽不同DJ放歌,但你知道嗎?竟然到了千禧年,台灣還是沒有所謂DJ文化這件事。很多時候大家是背對著DJ在跳舞,搞得DJ很像是在背景的一個櫥窗裡放歌。」

於是Alan決定顛覆這一切,要讓DJ成為舞台主角。

「沒有這個文化沒關係,我們就把它創造出來。」Hey, Mr. DJ, put a record on. 於是夏天倫帶領著海內外DJ,共同為台灣夜生活開啟了下一個時代。

00年代:Let’s Dance

2003年,位於台北市忠孝東路四段的LUXY正式開幕,也就是OMNI的前身。LUXY佔地近千坪,放眼亞洲都是同時期極其罕見的旗艦型夜店。LUXY空間設計融合奢華與現代感,並同時引進全球百大DJ定期駐店表演。Alan以葡萄酒文化為例,「這個時期差不多也是葡萄酒文化剛進台灣的時候,當時選擇所謂好的葡萄酒,靠的是什麼?是評鑑。那個DJ的票誰貴誰便宜,差別會在哪裡?因此當時我和團隊就決定要開始宣傳英國雜誌《DJ Mag》的『世界百大 DJ 排行榜』,讓台北的音樂現場與國際接軌。」

於是夏天倫不惜成本砸重金邀請Tiesto、A-Trak、DJ Sasha等世界百大DJ來台演出,同時期,也有不少國際級嘻哈藝人如Flo Rida、Sean Kingston與Far East Movement登上Luxy舞台,會有這樣的陣容主要是因為當時LUXY首創雙音樂空間,電音區與嘻哈區並存。只要巷仔內的都知道,電梯上了五樓,電音咖往左、Hip-Hop仔往右,一個夜生活,各自表述。會有這個idea,夏天倫話說得直接明白:「如果你想成功,就得做市場上還沒有的東西。」

同一時期進入夜店產業的羅伊(Roy),當時在Barcode 上班,他認為00年代(西元2000年後)是信義區夜店夜店群聚效應的起點,「我自己覺得信義區是非常得天獨厚的,他是台北的CBD (中心商業區),所以有上班族、百貨公司林立,不缺逛街的人潮,然後晚上又有年輕人來喝酒。」羅伊分享也大概是從這段時間開始,台北的年輕人開始會有「跑夜店(Bar Hopping)」的習慣,「以前可能就是去一家夜店,然後結束去錢櫃,但從這段時間開始,你會發現大家開始會先去暢飲店,之後再到酒吧集合。」

2010年代:與世界同步的調酒風潮

總是敢大膽造夢的夏天倫,2016年打造新品牌KOR Taipei,主打「Super Lounge」概念。那何謂他心中對於Super Lounge的規格?「我覺得一個Super Lounge最該有的,第一是F&B(Food & Beverage)要做得很精緻,要能比肩五星級飯店。另外空間設計、材料要頂級,同時服務團隊更要跟得上,才能撐起整體格局。」

另外,2010年代開始,台灣酒吧也在此時開始進入國際視野,並於各項世界級調酒大賽嶄露頭角。

「無 Wu」主理人尹德凱(Kae Ying)於2010年前往巴西里約參加決賽,最終挺進前三名,也是台灣調酒師至今在World Class的最佳成績。比Kae早兩年代表台灣參賽的鄒斯傑(Angus Zou)則在之後創立了汲飲式酒吧「Draft Land」並連年入選亞洲50大酒吧;島的另一端,台南的「TCRC(The Checkered Record Club)」也在2016年闖進「亞洲 50 大酒吧」之林,成為台灣首間入選的酒吧。TCRC的意義更像是孕育台灣調酒新世代的搖籃,無論是廖乙哲(阿廖)創立的「Moonrock」、還是蔡懷之(Johnny)回到台東家鄉開設的「吧蟲」,這些「酒吧二代團」都在TCRC歷練成長,最後各自綻放光芒。過去幾年,Bar Mood Taipei、The Public House與台中的Vender等酒吧,都成為亞洲五十大的常客,他們的風格各有不同,但都同樣強調讓調酒融合台灣食材的創新。

伴隨這一代酒吧Bartender共同成長的前《GQ》生活風格主編施俐渟是這樣形容:「台灣的酒吧產業源頭是『人』,是因為Bartender先走向國際,然後國際看見他們,所以回頭來看見台灣的酒吧。」

2020年代:Be bold, be unique, be you

與其他年代不同,2020年代的開場,便是COVID-19帶來的全面停擺。「這其實對於夜生活業者的衝擊很大,因為我們的客群大概是三年換一代,所以疫情後重新開門就發現,新一代的客群樣貌我們根本很陌生,一切都要重新來過。」夏天倫露出苦笑。

然而,同樣受疫情推波助瀾,一直以來在歐美國家都很受歡迎的街邊飲酒文化,在近幾年成為台北夜生活顯學,不管是香堤大道上的Draft Land與台虎精釀啜飲室,還是信義區另一頭以「日咖夜酒」概念成為年輕人聚集地的Fake Sober,都成為Z世代文化發信的新基地。

談起Fake Sober的巨大成功,羅伊謙虛地說,「有想過應該會成功,但一開始也沒想到會到這麼炸的地步。」不過成功沒有捷徑,那羅伊覺得自己做對了哪些事?「我覺得是『專業性』,我提出『日咖夜酒』這個概念之後就很清楚,你的咖啡跟酒都要很專業,所以我分成兩個團隊分別做咖啡跟酒,絕不便宜行事。」根據羅伊的觀察,對於Z世代來說,酒精更像是社交工具:「他們喝酒是為了放鬆與社交,不是為了麻痺。開放式酒吧之所以會受歡迎就是因為他們需要的是低壓、不設限的社交空間。」

年僅28歲的劉書堯(Brian),正是這個世代的代表。他在LA留學時迷上rave音樂,返台後創立設計公司Local Remote,上軌道後Brian進一步想讓Local Remote在商業市場有一個前哨站與第一線消費者溝通,於是有了Local Local的誕生。「Local Local就像是我們的創意試爆場,在測試前端創意的同時,可以提供真實的消費數據反饋來促進我們在商業項目上的創新。」Brian具備目前多數Z世代成功經營者的特質,想法大膽創新,但能把理想變成現實。

融合設計與派對場景。他說:「現在的消費者更講究五感體驗,喝對比喝醉重要,社交情境要自然、可取得,才能形成長期黏著。」音樂是Local Local很重要的元素之一,而Brian也同意基本上Local Local的一切都是來自於他的喜好與個人品味,「店裡蒐集了我這幾年來的所見所聞與感受。Rave culture is part of my lifestyle,然後我希望可以為台北街頭帶來更多元鬆弛的聲音體驗,白天也可以party是我們的一大主打,把晚上的歡樂持續到白天,讓這個energy可以被延續,聽起來不是很開心嗎?」

從酒精到咖啡,從熱鬧到鬆弛,這些場所正以其獨特的視角,讓夜晚不只是狂歡的場域,而是重新定義城市活力的樣貌。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整理自《VERSE》030「夜晚的秘密新浪潮」,訂閱更多夜生活的情懷。
購書連結:誠品博客來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張翔 攝影/城嘉鴻、韓承燁、蔡傑曦 編輯/DOMINIQUE CHIANG
VERSE VOL. 30 夜晚的秘密新浪潮VERSE VOL. 30 夜晚的秘密新浪潮
  • 文字/張翔
  • 攝影/城嘉鴻、韓承燁、蔡傑曦
  • 編輯/DOMINIQUE CHIANG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