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二行館的白蘆筍之宴:貴族餐桌上的季節使者
白蘆筍,這位「蔬菜之后」,從古羅馬時期就已經攀上權貴餐桌。想想連路易十四這樣的國王都為之傾倒,可見其魅力非凡!北投三二行館精選法國白蘆筍作為本季主軸,細膩演繹當令的鮮甜風味。
白蘆筍在歐洲的食用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古希臘人將蘆筍的根部用作藥材,而在古羅馬時期,富人階層已經將其視為美味佳餚。羅馬帝國的開國君主奧古斯都就是著名的蘆筍愛好者,他在下達命令時常常使用「比烹煮蘆筍還要快」這樣的表達來強調任務的緊迫性。
羅馬帝國時期,蘆筍的種植技術隨著帝國的擴張傳播到了歐洲各地。在帝國滅亡後,德國人接管了留下的蘆筍產業,並將其發展成為當地的重要作物。
法國白蘆筍的文化地位
《皇家盛宴》,阿隆索.桑切斯.科埃洛,1579 年
在法國,白蘆筍不僅是春夏季節餐桌上的常見食材,在歷史與文化上也佔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每年春季第一批白蘆筍的出現被視為春天到來的標誌,享用當年的第一頓白蘆筍更是法國人慶祝春季的傳統。
白蘆筍在歐洲古代被譽為「蔬菜之后」,是只有貴族才能享用的頂級食材。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就是著名的白蘆筍愛好者,他曾特別指名要食用這種珍貴的蔬菜。這進一步提升了白蘆筍在法國飲食文化中的地位。
即使在現代,它依然是Fine Dining餐廳中當季的明星食材,三二行館陳緯勳主廚特別從法國朗德的白蘆筍,其色澤潔白,表皮細膩光滑,散發著淡淡的甜香,以它為主角精心設計了一套盛宴。這場盛宴由陳緯勳主廚攜手台南吃麵吧主理人周凱迪帶領Villa32廚師團隊規劃設計。
白蘆筍冷湯與醬油漬鮮魚
朗德產的白蘆筍冷湯呈現純淨的本味,湯體滑順,保留了白蘆筍原有的鮮甜與淡雅氣息,為整道料理奠定基調。
湯面上的醬油漬午仔魚帶來層次變化,魚肉質地細緻,鹹香內斂。內餡包裹著柚子胡椒與焦糖夏威夷果仁調製的七味醬,增添了一絲辛香與甜味。綠葡萄果肉的點綴為這道前菜帶來輕微的酸甜,使整體風味更加豐富。品嚐時將魚與冷湯一同入口,能夠感受到魚香、果酸與白蘆筍冷湯之間的平衡與互補。
白蘆筍與海瓜子菠菜醬
攝影/Melody Kao
朗德白蘆筍製成的Terrine質地細緻,保留了蘆筍的原始風味。海瓜子與菠菜醬汁為這道菜帶來海洋的鮮味與草本的清香,兩種元素相輔相成。
白色酸奶輕點於盤面,增添了一絲細微的酸香,而薄荷油的點綴則帶來清新的芳香氣息。魚子醬作為點亮味覺的關鍵,為整體風味提供了恰到好處的鹹度平衡。這道料理沒有額外的調味,完全依靠食材本身蘊含的自然鮮甜。每一種元素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共同構成一幅季節味覺圖景,呈現出食材最純粹的本質。
法國白蘆筍與Gribiche法式蛋醬
圖片提供/三二行館
上方的Sauce Gribiche是法國傳統冷醬的精彩詮釋。主廚以雪莉醋與芥末醬調製油醋基底,融入剁碎水煮蛋,創造出濃郁不膩的質地。醬汁中的溫潤酸香與細緻辛味,恰到好處地提升了白蘆筍的自然鮮甜。
風乾蛋黃的點綴為料理增添了獨特鹹香,使整體風味更加完整。這道組合展現了主廚對經典的尊重與創新的理解,白蘆筍的純淨與醬汁的層次相互映襯,形成一種精緻的平衡。
品嚐時,蘆筍的鮮甜先行,醬汁的複合風味隨後展開,最後以風乾蛋黃的餘韻作結。這是一道看似簡單卻蘊含深意的料理,體現了主廚對食材本質的把握與對細節的專注。
清蒸鮮⿂與海藻奶油蛤蠣湯
攝影/Melody Kao
主廚選用當令的雨印鯛,這款魚肉以其細膩滑順的質地與清雅風味成為季節海味中的佼佼者。主廚採用清蒸手法處理魚身,巧妙保留了雨印鯛的自然鮮美與細緻口感。
湯底的構思同樣精彩,以蛤蠣結合三種春季蔬菜—芹菜、牛番茄與蒜苗熬製而成。湯體清透卻不失層次,蛤蠣的海洋鮮味與蔬菜的清香交織,為整道料理注入了明亮的爽鮮風格。來自法國的Beurre Bordier海藻奶油融化於熱湯之中,其特有的海風鹹香與奶油的濃郁交融,為整體風味增添了恰到好處的豐富厚度。
油封鴨肉麵餃
攝影/Melody Kao
長時間低溫油封的鴨腿肉質細嫩而風味濃郁,封入手工麵餃中成為這道料理的靈魂。餃皮薄韌適中,包裹著鴨肉的豐富油脂與香氣,風味相當經典。
醬汁以帕馬森起司與鼠尾草調製的Butter sauce作為基底,一入口便能感受到草本清香與奶香鹹味的和諧交融。醋漬鴻喜菇的加入更顯主廚的平衡感,微酸風味如同味覺的破口,巧妙切割了醬汁的濃郁,為整體添上圓潤且和諧的層次。
烤藍龍蝦與綠胡椒及馬德拉酒醬地瓜
圖片提供/三二行館
選用法國藍龍蝦以碳火炙烤的手法處理,展現了主廚對食材的尊重與火候的精準掌握。炙烤過程巧妙鎖住蝦肉的鮮甜,同時賦予其微微的炭香,使蝦肉在口感上呈現緊實而多汁的質地,鮮香中帶有火烤的深邃風味。
醬汁的調配同樣值得讚賞,以醋漬綠胡椒與白酒為基底,帶有些許辛香與微醇酒韻,不僅提升了整體的鮮味表現,更為海味添上一抹溫柔而深邃的對比。綠胡椒的清新辛辣與白酒的醇厚在舌尖上展現分明層次交織。
配菜選用雲林水林地瓜,經覆盆子醋、葡萄乾與焦糖慢火烹調,呈現出微酸與甘甜交融。地瓜的口感綿密、香氣溫潤,與龍蝦的鮮美形成絕妙的平衡。
米蘭式小牛肋排
攝影/Melody Kao
米蘭式小牛肋排(Cotoletta alla Milanese)是義大利倫巴第大區的標誌性料理,歷史可追溯至12世紀。這道料理與奧地利的維也納炸肉排(Wiener Schnitzel)常被比較,兩者皆為裹粉煎炸的肉排,但米蘭式特別之處在於保留了肋骨,並且傳統上會使用帕馬森起司粉混入麵包粉中,增添風味層次。
一旁配上Polenta(玉米糊)則是北義大利的傳統主食,源於古羅馬時期的麥粥(pulmentum),最初使用的是斯佩爾特小麥或蕎麥。直到16世紀玉米從美洲引入歐洲後,才逐漸演變為今日以玉米粉為主的形式。在義大利北部山區,Polenta曾是農民的主要糧食來源,象徵著樸實與堅韌的生活態度。
油漬橄欖蛋糕/鳳梨清酒雪酪
攝影/Melody Kao
油漬橄欖蛋糕是一道打破傳統甜點框架的創新之作,巧妙地將地中海料理中常見的油漬橄欖轉化為甜點的主角。
這道甜點的核心是以馬德拉酒與油漬橄欖調製的慕斯。馬德拉酒(Madeira)作為一種葡萄牙加烈葡萄酒,本身具有獨特的焦糖、堅果與乾果風味,與橄欖的鹹香形成絕妙的互補。慕斯的製作技術要求精準的溫度控制與乳化過程,以確保質地輕盈滑順。
此甜點在法式餐飲結構中扮演著獨特角色,巧妙地融合了傳統起司盤(cheese course)的功能。在法國高級餐廳中,起司盤通常置於主菜與甜點之間,作為味覺的「重置鍵」,這道甜點創新地承擔了這一過渡角色!與「鳳梨清酒雪酪」獨特的發酵香氣與微妙的鮮味,帶給這場白蘆筍盛宴美好句點。
三二行館 Villa32 - The Restaurant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中山路32號
訂位專線:02-6611-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