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04誰還在讀書? »
Mar.04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欄
不務正業男子Ayo
如果把這個時代的「雜食」樣貌,搬到餐桌上會是怎麼樣的情景?大概就是放上不同餡料的酥脆麵包塔吧!
《飲食男女》最讓我感同身受的是每道菜都是情感的寄託,在這部電影中最愛的料理「無錫排骨」,也是我從小到大最鍾愛的浙江菜。
Ayo看完《國宴與家宴》之後,他決定用料理與文字回憶那些可能被遺忘的人事物,並分享他從小到大喜愛的味道。
高耀威:孤獨的街頭求生指南
從「排隊買到一個很難買到的物品」,提升至「理想中未來生活的情境練習」是市集很少被談及的社會責任。
毛豬:毛豬漫談
「你只要懂海,海就會幫你」,網路雖然對紙本的銷售造成了打擊,但仍有不少人藉由在網路上曝光而出道。
陳小曼:食物設計通識課
一日看新聞,終生怕味精。然而,科學曾幾何時變成僅僅是牟利的工具?回到生活中,什麼是食物科學呢?
又仁:仁之齣
如果你覺得安排家族朋友聚餐根本是小菜一碟,自稱是安排飯局達人,那我真心誠摯地邀請你來幫忙解決劇場圈巨大煩惱之一——在劇場週「訂便當」!
林科呈:millimeter - NewYork
有一次攝影師朋友 R 聊天,聽見一個有趣的想法,他說,當攝影遇到瓶頸,發覺怎麼拍都差不多的時候,就換顆鏡頭或器材吧。
王君琦:眼耳浪
不管設計如何,和規訓畫上等號的制服,總是令人反感。改制服於是成為一種微叛逆的儀式,70 年代的褲管要在風中搖曳,80 年代則要縮口才不嫌老土。
張季雅:好像和我想的不太一樣?——某台漫創作者工作連載日誌
在以紙本為主閱讀漫畫的年代,使用電腦作畫、在網路上發表,不是普通的做法,想成為正式的漫畫家,該怎麼做呢⋯⋯
張惠菁:第一次說出
「我是啊,一直在逃,直到我漸漸能夠感到,逃跑也是在繪製地圖。」
鄭宜農:Object a
因為是長途電話吧,那樣的急切感,在成音軟體裡複製貼上的音軌線條中逐步建構起來,那裡面涵蓋了命運的重量,以及渺小卻堅毅的冀盼。
卓庭宇:熱情與厭世間的影視雜工日誌
王亦瑀:有花練習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