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訂閱VERSE雜誌 0
訂閱VERSE雜誌 0
當紙廠變身文字創造場:2025宜蘭藝術自造祭《書冊與文字的載體》邀你共寫島嶼記憶

當紙廠變身文字創造場:2025宜蘭藝術自造祭《書冊與文字的載體》邀你共寫島嶼記憶

當歷史建築遇上當代藝術,當造紙工廠轉化為文字創造的現場,會激盪出怎樣的文化火花?從7月12日至8月31日,宜蘭中興文創園區推出年度藝文展覽「2025藝術自造祭」,以《書冊與文字的載體》為主題,邀請觀眾成為這本還未寫完的書的共同作者。

宜蘭中興文創園區的前身中興紙廠,創建於1935年,是台灣早期最具規模的造紙工廠之一。

這座曾經是台灣最大、東南亞產能第一的造紙廠,見證了宜蘭地區乃至全台工業現代化的發展歷程。在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中興紙廠扮演了造紙產業龍頭的角色,提供大量就業機會,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隨著產業結構改變及全球化衝擊,工廠於2001年停產,結束了66年的造紙歷史。然而,這並非這座建築的終點,而是新的開始。經過修復與再利用,2017年以「中興文化創意園區」重新開放,成為結合歷史、藝術與文創的多元空間。

廠區內保留了大量原有的工業設施與建築,成為台灣少數完整保存的工業遺構之一,具有高度歷史見證意義。這段輝煌的工業歷史,如今成為藝術創作的養分。策展團隊結合六組國內外藝術家與文字設計師,以「書與文字」為核心概念,運用園區多棟歷史建物為展場,讓藝術與地方產業脈絡產生深度對話。

起承轉合:四大展區打造沉浸式書寫體驗

在這個特殊的時空背景下,「書」是知識的載體,也成為連結過去與未來、個人與集體記憶的媒介。整個中興文創園區彷彿化身一本厚實卻仍持續書寫的作品,等待觀眾走入其中,開展屬於自己的閱讀旅程。

1.「起」區:宜蘭製字實驗室

展覽首先邀請觀眾進入56號建物,體驗「宜蘭製字」的創作過程。日本藝術家木崎公亮攜手台灣字型團隊justfont共創,透過互動裝置讓觀眾創造出代表自身的「字我」。這個開場設計巧妙地將個人身份與文字創造結合,讓每位觀眾都能在文字的世界中找到獨特的位置。

justfont團隊強調字型設計的細膩與耐心,從一萬多字的繁體中文字庫中逐字雕琢,並結合市場需求與美學考量,使字型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視覺風景。在這個互動裝置中,觀眾將能親身體驗字型創造的過程,感受文字設計的專業與美學。

56 號建物「起」 區,可透過 Kumiji 互動裝置,創造出代表自身的「字我」56 號建物「起」 區,可透過 Kumiji 互動裝置,創造出代表自身的「字我」

2.「承」區:中興製本所的手作溫度

走進54號建物的「承」區──中興製本所,觀眾的「字我」將被即時印製,並結合裝幀、拓印、篆刻等手作體驗。在這裡,觀眾能親身感受書本誕生的完整過程,從文字的形成到書冊的裝訂,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手工藝的溫度與想像力。

多場以「書」為主題的體驗工作坊也在此展開,讓觀眾在充滿趣味的創作歷程中,重新認識紙與書所承載的文化意義。這個設計呼應了中興紙廠的歷史記憶,讓觀眾在親手製作的過程中,感受紙張與書本在工業化生產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

54 號建物「承」區 ── 中興製本所 造字投影54 號建物「承」區 ── 中興製本所 造字投影

3.「轉」區:書脊漫步市集的生活美學

位於戲棚下的「轉」區,每週末推出「書脊漫步市集」,匯集全台風格書店、文創商家與美饌品牌。這個限定市集構築出文字與風味交錯的生活場域,讓書本文化與日常生活產生自然而然的連結。

市集的設計理念在於將書本文化從展覽空間延伸到生活場域,讓觀眾在品嚐美食、挑選文創商品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書本文化的生活化與在地化。這種將文化活動與日常生活結合的做法,正是文化創意園區推動地方創生的重要策略。

4.「合」區:沉浸式紙藝裝置的詩意終章

最後來到有料倉庫的「合」區,國際藝術家打造沉浸式紙藝裝置與混合實境體驗。觀眾將在詩詞與影像的交錯中完成書寫,留下屬於自己的落款,為這場閱讀旅程畫下餘韻無盡的句點。

這個區域特別展現了權竹姬的「書雕」藝術理念,將古老被遺忘的書本轉化為充滿生命力的藝術品。觀眾在這個空間中,將體驗到「毀壞與重生」的藝術主題,感受書本從靜態載體轉化為動態藝術的過程。

國際藝術家匯聚:跨文化的文字創造實驗

本次展覽匯集了來自台灣、日本、韓國、法國等地的藝術家,形成多元文化對話的創作場域。其中,台灣新世代的中文字型設計與字體教育團隊justfont,致力於推動中文字型的創作、教育與推廣,其代表作品「金萱」字型家族融合明體與黑體特色,靈感來自台灣在地文化與生活元素。

韓國當代藝術家權竹姬(Jukhee Kwon)現居義大利,於以廢棄舊書為媒材創作雕塑與裝置藝術。她以手工細緻地將書頁切割、撕裂、編織,將原本靜態的書本轉化為動感十足、瀑布般傾瀉的雕塑作品,探索「毀壞與重生」的主題。她認為每本書都像一個有故事的人,經過轉化後獲得新生。

台灣當代視覺藝術家段沐專注於結合東亞傳統文化與哲學思維,透過新媒體技術重新詮釋亞洲獨特的宇宙觀與身體感知。他的創作常以佛道思想、東亞泛靈信仰及神話敘事為起點,融合人工智慧、虛擬實境、動畫、聲響、水墨書法等多元媒材。

法國出生的視覺與平面設計師Stéphane Koyama-Meyer(又名Traz),現居瑞士巴塞爾地區。他的設計風格深受街頭藝術運動與另類音樂文化的啟發,作品常結合鮮明的色彩與手繪元素,展現出強烈的視覺張力與創意。此次展覽中將能一睹這些當代藝術家的作品。

重新定義「書寫」與「創造」的意義

「藝術自造祭」強調「自造maker」精神,今年的《書冊與文字的載體》除了是一場藝術展覽,更像一場文化書寫的行動。觀展者所留下的每一筆書寫、每一道紙痕,都是打破觀看與創作界線的參與痕跡。

在這個數位時代,手寫文字與紙本書籍似乎正逐漸式微,但這次展覽透過藝術的力量,重新喚起人們對書寫的熱情與對文字的敬畏。如同段沐的創作理念,透過新媒體技術重新詮釋東亞獨特的宇宙觀與身體感知,讓傳統書寫文化在當代藝術中煥發新生。

透過身體行動進行集體創作,觀眾從被動的接收者,轉換為主動的創造者。這種參與式的藝術體驗,正是當代藝術追求的重要目標:讓藝術不再高高在上,而是成為人人都能參與的文化實踐。

歷史建築中的當代文化實踐

中興文創園區的歷史建築群,見證了台灣造紙工業的黃金歲月。如今這些空間被重新賦予文化使命,成為藝術創作與文化傳承的場域。這種空間轉化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文化書寫的實踐。

園區內設有製紙技術展示、歷史展覽及親子體驗活動,推廣產業知識與在地文化,成為社區居民與遊客共同參與的公共空間。

此次展覽也將歷史記憶與當代創作完美結合,讓觀眾在參與藝術創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蘊。每一個展區都充滿了對話的可能性:過去與現在、個人與集體、創作與欣賞之間的界線變得模糊。

邀請你成為共同作者

《書冊與文字的載體》最特別之處,在於它將每位觀眾都視為這本巨大書籍的共同作者。透過造字、製書、翻頁到書寫的完整體驗,觀眾不僅是藝術的欣賞者,更成為了此次創作的參與者。

在這裡,每一位到訪的觀眾,都將在這本還未寫完的書中留下自己的印記,成為宜蘭文化記憶的一部分。

這種集體創作的概念,呼應了藝術自造祭「自造maker」的核心精神,也體現了當代藝術對於參與性和互動性的重視。觀眾所留下的每一筆書寫、每一道紙痕,都將成為展覽記憶的一部分,讓這場藝術展覽成為真正的文化書寫行動。

展覽資訊

展期:2025年7月12日至8月31日
地點:宜蘭中興文創園區
參展藝術家:木崎公亮、justfont、權竹姬(Jukhee Kwon)、段沐、Stéphane Koyama-Meyer等
官網:https://www.artmakerfestival.com.tw/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編輯/鄭琮諺 圖片來源/宜蘭藝術自造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核稿/高麗音
VERSE VOL. 30 夜晚的秘密新浪潮VERSE VOL. 30 夜晚的秘密新浪潮
  • 編輯/鄭琮諺
  • 圖片來源/宜蘭藝術自造祭、中興文化創意園區
  • 核稿/高麗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