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威士忌遇見十八摺小籠包——百富與鼎泰豐的工藝對話
百富威士忌與鼎泰豐的聯名,不是一場尋常的品牌合作。一個堅持過桶工藝的蘇格蘭酒廠,一個以十八摺小籠包聞名國際的台灣餐飲品牌,在遠百信義A13的快閃店裡,用威士忌與中式點心展開一場餐酒對話。
百富威士忌與鼎泰豐的合作,看似是一場東西方品牌的聯名,實際上是兩種工藝哲學的相遇。
一個是1892年創立於蘇格蘭達夫鎮的威士忌酒廠,至今仍堅持自種大麥、手工鋪地發芽、自聘銅匠與桶匠;一個是從台北永康街起家、將中式點心帶向國際舞台的餐飲品牌,以十八摺小籠包和「聽音辨位」的服務建立口碑。兩者的共同點在於:都用時間與手工對抗工業化生產的單一邏輯,都在細節中追求完美的可能性。
10月3日至31日於遠百信義A13登場的《百富豐味交饗聯名體驗店》,便是這場對話的具體呈現。
過桶工藝與十八摺——兩種時間觀
百富是蘇格蘭少數仍維持傳統五大工藝的酒廠。在威士忌產業高度工業化的今天,這種堅持顯得格外特殊。他們的「過桶工藝」尤其值得細究——讓威士忌在不同橡木桶間移動,吸收前一批酒留下的風味記憶。這個過程需要的不只是技術,更是對時間節奏的精準判斷:什麼時候該轉桶、在哪種桶裡待多久、如何平衡不同風味的比例,全仰賴首席調酒師代代相傳的經驗與直覺。
鼎泰豐的工藝則體現在另一種精準上。小籠包的十八摺不是裝飾,而是確保蒸煮時麵皮受熱均勻、湯汁不外溢的結構設計;麵皮3公克、內餡21克的比例,是無數次試驗後找到的最佳平衡點。而那個廣為人知的「聽音辨位」外場功夫——資深服務人員從餐廳細微聲響判斷客人需求的能力,更是長年在現場浸潤才能養成的身體記憶。
品質來自時間的累積與人的介入,而非標準化流程的複製。這是百富與鼎泰豐跨時空的共同點。
餐酒搭配的文化實驗
這次合作的核心是餐酒搭配的可能性探索。百富12年雙桶單一麥芽威士忌先在傳統橡木桶中熟成,再移至Oloroso雪莉桶進行第二次熟成,讓香草、蜂蜜的甜潤與雪莉桶帶來的果乾、堅果調性相互融合。
當這樣的威士忌遇上鼎泰豐小籠包,風味的對話便開始了。小籠包的湯汁以豬皮凍製成,蒸煮時融化為高湯,帶著膠質的厚實感與肉餡的鮮甜。咬下第一口,湯汁散開的瞬間,威士忌的蜂蜜調性將這股鮮味延展拉長,同時酒體的厚度也被小籠包的油脂柔化。而赤豆鬆糕的綿密與淡雅甜感,則讓威士忌的複雜度得以更清晰地呈現——中式糕點講究的「不過甜」,恰好成為威士忌風味展開的舞台。
若參加「品牌大使導覽場」還能品嚐到百富13年蜜絲佳雪莉桶,這是首席調酒師Kelsey McKechnie為台灣市場特別打造的首款作品。同時使用Oloroso與Moscatel兩種雪莉桶,前者帶來果乾、木質與堅果的深沉調性,後者注入花果、蜜餞的明亮香氣。搭配蝦仁蛋炒飯的鍋氣與海鮮鮮甜,或巧克力小籠包的可可濃郁時,餐酒搭配突破了既定框架,展現出更多元的詮釋可能。
從快閃店延伸至城市酒吧
這次合作更值得關注的,是它對威士忌飲用場景的重新想像。
週末限定的「客座調酒之夜」邀請九位來自北中南的調酒師——去斯萬家的小魚、Lit Lit的單大成、好吧的Elvis與Calvin、Moonrock的阿廖、MALTAIL的Jessy等,多數來自《亞洲五十大酒吧》或百富威士忌學院獲獎者。他們以百富12年為基底,結合各自對風土與文化的理解,創作限量特調。
同步,全台29間嚴選酒吧推出聯名調酒,搭配鼎泰豐的紅油抄手、黃金流沙包、桂圓酥。紅油抄手的辣與麻、流沙包的鹹蛋黃鹹香、桂圓酥的桂圓甜潤,都為威士忌調酒提供了新的風味座標。這個組合打破了威士忌與中式料理之間的傳統界線,也讓餐酒搭配的討論從Fine Dining延伸至更日常的飲食場景。
鼎泰豐全台門市同步推出200ml規格的百富12年。這個小容量包裝降低了品飲門檻,讓威士忌從「特殊場合的儀式性飲品」轉變為「日常餐桌上的選項」,帶給品飲者一個啟發——好的威士忌可以在輕鬆的氛圍中被理解與欣賞,而不必然需要正襟危坐的品飲儀式。
百富豐味交饗 聯名體驗店
地點:遠百信義A13一樓北面廣場
日期:2025年10月3日至10月31日
場次資訊:
- 經典品鑑場:免費(需預約)
- 品牌大使導覽場:NT$500,購酒可折抵$200(每週二至四 18:30、20:00)
- 客座調酒之夜:免費,現場排隊,,限量100位(每週五六 21:00-23:00)
預約:http://bit.ly/3Wl2rz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