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和,策劃理想生活》
Barry Snack Store:中和隱藏版甜點咖啡廳,打造鄰里間的溫馨客廳
一間不張揚的甜點店,藏在中和的老民宅之間,被滿滿的生活氣息包裹著。這是夫妻檔老闆Barry和琦琦在中永和一帶,經營獨立咖啡店近十年的功力,從前身在永和的「1881+ Coffee Shop」,轉型至位在中和、主打甜點的「Barry Snack Store」,始終低調但真誠,讓中和鄰里中多了一個甜蜜的、回「家」的去處。
有好些年,一個小問題始終盤據在Barry心頭:為什麼喝咖啡時一定要跑到台北市?
這應該是和他一樣,從小生長在中永和、喜愛「跑咖」的人,在周邊獨立咖啡店尚不常見的十多年前,都一度有過的疑問——或說是許願。
2016年,琦琦在咖啡廳兼職工作中,累積了足夠的興趣與功力,便決心與Barry攜手離開待得安適的服飾業,開一間自己喜歡的咖啡店。選址上,他們沒有絲毫猶豫,便決定把店開在熟悉的街區,「希望中永和的居民想喝一杯咖啡時,能有個不用過橋,走路或騎個腳踏車便可到的地方。」
從永和到中和的緣分
Barry和琦琦來說,去咖啡店的意義從來簡單不過,除了「放鬆」別無其他。兩人一開始的夢做得並不大:「設定就是小店面,可能只有吧台座。」如同曾經去日本旅行時,在澀谷街角遇見的知名咖啡舖ABOUT LIFE,悠閒又流動的氛圍讓他們難忘又嚮往,「大家特地走過來,為了杯咖啡或只是為了聊兩句,就是一種舒服交流的關係。」
當年他們默默租下永和秀朗路一帶10坪的小空間,開立1881+ Coffee Shop(下簡稱1881),沒有捷運只有公車站的地點,起初真的不好做,人潮清冷、何談翻桌。差點決定拉下鐵門前,有緣結識了人氣點心舖canimama的老闆,聊起了扎根社區的經驗談,「他告訴我們,中永和的居民,要確認一間店是不是能吃能喝,可能至少要兩、三年。」多虧這句激勵,讓他們咬牙撐過了毫無固定收入的前兩年。
此後的時間,身分各異的人們得以至1881,享受那個無需多想便可前往的去處:國中生寫功課、上班族用筆電、租屋族放風、愛打電動的情侶相約連線⋯⋯;而琦琦也在埋首吧台的日復一日裡,進一步鑽研出對烘焙的興致和手藝,讓每桌客人的手邊除了咖啡,還能有一盤香甜醇厚的布丁、塔或肉桂捲。
直到今年,與他們友好的canimama點心舖遷店新竹,空出了中和巷弄中的老宅改建店面——有著比原本1881寬敞的空間,加上可以盡情烘焙的開放式廚房,門前還有琦琦夢寐以求的帶天棚庭院。「一切都是緣分!」他們不禁這麼想。
客廳的延伸
搬到新址後,小店順勢改頭換面,轉型成「點心專門店,咖啡也很好喝的那種」,新的店名則叫「Barry Snack Store」。(雖然負責做甜點的是琦琦,但她與Barry一致覺得「Barry」聽起來比較順耳)
目前店內尚聽不見大台義式咖啡機的轟隆聲,主打冰滴與手沖,搭配琦琦悉心研發的近二十款甜點,從六種口味的磅蛋糕、費南雪、檸檬塔、蘋果派、布丁、生乳酪、巴斯克到戚風⋯⋯應有盡有,偶爾還有menu之外、依照季節和心情不定期冒出的隱藏款。
現在,除了現場的零售,也有越來越多客人和琦琦預定整模蛋糕。她開始享受地窩在廚房裡忙活整天,也是因為知道外場有Barry打理,令她足夠心安——如同訪談時總是能自然地接過彼此的話,八年累積下來的默契,讓他們的內外搭配流暢又順遂,每天上班的心情也隨著空間的開闊日漸舒展。「不過除了環境,很重要也是因為客人們!」琦琦點出中和給予他們的接納和無距離感。
除了一路追隨而來的熟客,現在來店的人比先前更多了分鄰里氣息,有不少會來歇歇腳的阿姨,也常見住隔壁、散步來外帶的居民,Barry笑著舉例:「因為我們飲料沒有提供外帶杯, 好幾次都準備要不好意思地婉拒,他們就會說:那等我去拿一下杯子! 」不若十多年前,此刻在中、永和一帶耕耘的店家,也越來越多,Barry和琦琦平時愛去的咖啡店「圈外」,老闆私下也都會來坐坐,店家彼此間的連結自然地生長交錯。
一切越來越靠近他們最初理想的模樣,人們來來去去,空間流動且包容:「如果今天想不到要去哪裡,沒關係,那就來這裡,這裡會讓你最放鬆。」Barry試圖形容,「像是——家裡的客廳?」環顧四周,也確實佈滿「家」的故事和暖意:兩人四處物色來的家飾與燈具、家裡帶來的玩具收藏、牆上無違和掛著的海報,還有自家貓咪的X光片。
到了午後一點的營業時間,鐵門準時拉起,不久後就有第一組客人走進來,先是關心琦琦「啊,你剪頭髮啦!」才在一陣來回的笑聲中,走到熟悉的位子坐下。Barry和琦琦自己沒說的是,能讓人感覺回「家」的從不只是空間,更是人呀。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在中和,策劃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