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和,策劃理想生活》
印研所:立足中和,潛心印刷這門一輩子的學問
中和區立德街一帶,林立著不少印刷公司,「唰 ──」聲響此起彼落,不時還能聞到紙張氣味。這裡的節奏馬不停蹄,卻同時保存實體印刷才有的溫潤氣息,在數位漸盛的年代,留下紙本的溫度與美好。
在眾多印刷廠之間,「印研所」成了特別的存在,他們化身橋樑,提供專業印刷知識,並大膽嘗試各種設計、材質的可能,使印刷物有了更多驚喜,讓留下的感動和餘韻,更遠更長。
和一般印刷公司不同,印研所主要提供「印刷顧問」的服務——當你我有印刷需求卻不知從何下手,或想呈現較具挑戰性的風格時,他們會給予印刷技術、設計選擇及材料運用等專業建議,從前期策劃到後期執行都協助把關,確保成品達到預期的效果及品質。
團隊成員起初各自在印刷產業默默努力,後因想創造更多的念頭而匯聚,才決定以「印研所」為名成立公司。「印刷,是一輩子都學不完的東西。」共同創辦人柳子威一邊拿著不同特性的紙張,一邊認真地分享。即便已經入行數十年,眼底仍然有光,「就算已經接觸過很多了,仍然會在某個不經意的時候,發現從沒見過的特殊設備或手法,這些都讓人格外珍惜。」他堅定說道。
想守護的珍貴技藝
紙張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厚度及印刷方式,能變化出各式各樣的觸感和氛圍。
紙張有成千上萬種,不同的厚度及印刷方式,能變化出各式各樣的觸感和氛圍。熱衷於日本美學的柳子威,以日本再生能源綠能紙舉例,「這一系列是用回收新聞紙製成,紙色質樸沉穩,簡約又不添加過多修飾。」無論凸版、網版或燙金都有良好適性,他笑著回憶,某次印刷時還在紙上看見極小的日文字母,十分可愛。
印研所創立至今約莫五年,除了持續拓展技術外,讓每一次的作品成為理想中的模樣,也是柳子威的成就感來源,「面對複雜設計和需求,如何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完成,是最具挑戰性的事。」他也說每回看見人們對成品展露滿意笑容時,寬慰與感動都會湧上心頭。
而印刷產業不吝於交流的特質,更是讓柳子威至今持續保有動力的關鍵。他分享,曾經某次到訪印刷廠後,習得與眾不同的書脊裝訂方式,讓他相當興奮,「我問印刷廠老闆,你把這些分享給我,不怕被別人學走嗎?」老闆搖了搖頭說聲沒關係,慷慨的態度加深柳子威想好好守護這份技藝的心情,把珍貴的知識傳遞下去。
在夕陽產業裡開拓新路
除了持續拓展技術外,讓每一次的作品成為理想中的模樣,也是柳子威的成就感來源。
柳子威過去曾流連於不同工作領域,直到遇見印刷產業,才真正找到熱忱。他因印刷工作而搬來中和居住,見證過印刷業最繁盛的時期,「還記得週休二日剛實施時,我走出印刷廠發現怎麼都沒人?才知道原來有這個制度了。」那些沒日沒夜的奮鬥如昨,時光推移,他仍選擇留在這裡。
「我覺得中和總是充滿活力,交通和設施都很方便,不論工作或生活,都是很舒適的地方。」他特別提到,立德街的社群感非常強大,每間公司都是印刷大家庭的一份子,共同分享資源、面對挑戰,如此緊密的聯繫,也讓印研所在提升技術的同時,得以享受專注一致的工作環境。
提及個人生活,他說自己也已落腳中和成立家庭,不再是那個忙得不見天日的青年,如何分配時間,倒成了現在最大課題。「理想的生活,應該是工作和私人時間取得平衡,畢竟陪伴很重要。」他笑著說,知易行難,不過就像面對印刷學問,他希望盡己所能達成,「比起只埋頭於工作,能夠兼顧兩者的才是真正厲害呀。」
十年如一日,柳子威對印刷的熱忱未曾減退。而今作為共同管理者,他希冀公司裡對印刷有興趣的年輕人,都能在各自崗位盡情學習;同時期待未來走向國際,讓世界看見台灣印刷實力。
在被喻為夕陽產業的印刷領域,有個名為印研所的存在,正開拓一條新路。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在中和,策劃理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