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陳明珠×吳奕蓉:用客語聊起來!「文化傳承,先學好語言。」

陳明珠×吳奕蓉:用客語聊起來!「文化傳承,先學好語言。」

訪談開始前,陳明珠與吳奕蓉就坐在角落用客語聊起了天。她們說:母語是土壤,滋長自己成繁盛與特別的模樣。

主持人陳明珠(圖左)與演員吳奕蓉(圖右)。

訪談開始前,陳明珠與吳奕蓉就坐在角落用客語聊起了天。兩人都是自客庄長大,並從客語媒體開始螢光幕前的生涯,如今一位成為知名主持人、一位是金鐘影后,有些人認為鮮明的客家標籤是一種囿限,但她們說:母語是土壤,滋長自己成繁盛與特別的模樣。  

VERSE(以下簡稱V):兩位從小都是在客庄成長,熟悉母語嗎?

陳明珠(以下簡稱陳):我是苗栗人(苗栗市),苗栗只有頭份、竹南比較有閩南人混居,其他18鄉鎮90%以上都都是講客家話,小時候就連麥當勞、7-11 都是講客家話,也沒有特別覺得「講母語」是一種特別的能力,我在娘胎裡就聽客家話了,奕蓉應該也是⋯⋯。

吳奕蓉(以下簡稱吳):我其實是在台北出生,因為我爸工作被調到台北,快要上小學才回去麟洛。那時候麟洛也是九成都講客語,我都聽不懂老人在講什麼,每次我媽叫我去買醬油和雞蛋我就壓力很大。不過那只是一開始,後來很自然地就會跟著講、跟著學。

V:兩位母語剛好分別是台灣客語的北四縣(苗栗)跟南四縣(屏東麟洛),具體來說這兩個腔調的差異是什麼?

吳:我覺得四縣跟海陸腔的差異比較大——就是《茶金》的海陸腔,我花了半年才聽得懂!南、北四縣差別沒有到那麼大,只有某一些字的用語不一樣。

陳:我覺得可以說大同小異,可是那個小「異」又很明顯。

吳:例如「他」北部是講「giˇ」,南部講「iˇ」;「他在抽菸」北部講「giˇ di buˇ ienˊ」,南部是講「iˇ teˊ buˇ ianˊ」。或像閩南語的「生菇」(senn-koo)是發霉的意思,北四縣發霉也是講「sangˊ guˊ」,但南部的sangˊ guˊ是指「發芽」。

陳:北部人會覺得南部人每一個音都挖很深。我還覺得南部人的腔調比較溫柔,以前聽妳播新聞、或聽生祥老師講話,就覺得很溫柔,講話會一直這樣(搖手、揮手)很像指揮家。

V:離開家鄉到外地生活後,你們是否有因為講客語/客家人的身分受到歧視與標籤化?

陳:歧視不可能欸!有類似像因為你們的訪問,覺得自己特別起來,但歧視沒有,我們這一代沒有被歧視了。

吳:我被歧視的經驗是被北部客家人歧視。

陳:(瞪大眼)我們沒有!我們有這樣對你嗎?

吳:我不會一竿子打翻一船人啦。我畢業之後到中廣的客家頻道當主持,被那時候的經理改掉一些客語字,例如說我們南部講「很」是「goi」,經理說那是閩南語,你要講「dongˊ」,「當好」(dongˊhoˋ)不是「蓋好」(goi hoˋ)。我那時候還很笨啊,以為全世界的客語都跟我講的一樣,在台北第一次聽到跟我不一樣腔調的時候非常驚嚇。我就想,是不是我真的不標準?所以有一度把南部腔改掉了。

陳:要是我就直接跟他說:沒有,我們那邊就是這樣。

吳:鄉下上來真的有差,而且又是中廣,覺得會不會真的有一種標準?之後才越想越覺得奇怪,又把它改回來。後來到客家電視台,每次北四縣的老師跟我講一個詞,我就call out給我媽問,「你是這樣講的嗎?」如果我媽講的跟老師講一樣,我就跟著老師講;如果不是,我就講我媽說的。但非客家族群的歧視是真的沒有。就算有人說客家人很小氣、客家女生都很勤勞節儉、客家男人都大男人主義,我不會生氣啊,因為那就是你的偏見,跟我無關。到我們這一輩的客家人的刻板印象已經太荒謬了,荒謬到根本不會生氣。

V:兩位都曾在客家電視台工作,對你們來說,從生活中使用母語到成為專業的媒體工作者,必須面臨到的挑戰是什麼?

陳:我覺得客家人看客家人會用放大鏡檢視,會說這地方唸錯、哪裡不對。我在做廣播的時候,華語、客語和其他種語言摻著講,有些聽眾就會打電話來客訴說:為什麼不全講客家話?但我就是要讓非客家人也聽得懂啊,全講客語就等於就排外嘛!

吳:我的挑戰其實就是客語耶!因為播新聞就是一種非口語化的表達,然後一大堆新的詞,你都要想有沒有現代的方法可以去解釋,像「雪上加霜」客語要怎麼講?是「無米兼閏月」(mud miˋ ga  iun ngiad)」,就是沒米了還遇到閏月。那「折疊式腳踏車」要怎麼講?老師幫我們想,他說「折疊傘」有人說「拗骨傘」(auˋ gudˋ zaˊ),那折疊式腳踏車是不是可以講「拗骨車」(auˋ gudˋ caˊ)。不過演客語戲就比較少遇到新詞彙,因為演戲的時候都會盡量把對白口語化,越口語越好,就沒有這個問題。

V:想特別問奕蓉,戲劇表演相較於新聞播報、主持,在客語的使用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之處?

吳:我覺得最大的差異就是「口語」和「非口語化」,其他的差別非常細微——我想到劉宇昆的《摺紙動物園》 ,裡面有一段移民家庭的兒子埋怨媽媽為什麼都不把英文學好、每次都跟他講中文,媽媽告訴他,當我說「love」的時候,我是用這邊在感覺(指指嘴唇),當我說「愛」的時候,我是用這邊在感覺(把手按在胸口)。那是講母語的人就會知道的東西。後來我想,會不會反過來也是?連聽我們講母語的人也都是用「這裡」在接收⋯⋯

V:作為演員,奕蓉會害怕被客家人的角色給定型嗎?明珠又怎麼想被定型這件事情?

吳:我覺得如果我被定型,責任不在我欸!因為我就是客家人啊!我也沒有說只能演客語,所以如果有人問我「要怎麼突破」,要突破的應該是他們不是我。

陳:我其實很樂於跟大家說我是客家人、客家妹。但你剛剛這樣講有點醒我,因為之前我粉絲專頁是寫「客家妹陳明珠」,後來有一個階段把「客家妹」拿掉,主要是我真的會被別人問:「那你會用華語主持嗎?」——不可能吧!我看起來像外國人嗎?所以這幾年我特別希望讓大家知道,除了客家之外,我還有很多話題可以聊,就跟所有人一樣。

背心式西裝外套、米白色高領毛衣、米白色西裝褲——Michael Kors。

淡粉色亞麻西裝外套、紅色針織上衣、淡粉色亞麻長褲——Boss。

V:在台灣多元文化並存的現在,客語似乎慢慢向主流靠近,逐漸要變成一件很自然、甚至是很酷的事情,兩位如何看待這樣的趨勢?

陳:我覺得這樣非常好。就像有人問「承認是客家人會不會被標籤、被歧視?」我說真的不會,現在這個年代反而是你會講母語、強調個體獨特性的時候,會更有值得被挖掘的地方。但我也有一種危機感,當大家更願意去認同、認識客家文化的時候,有沒有知道這語言本身「很重要」?文化要傳承,第一步還是要把語言好好學起來,像是創新之前要先了解傳統才會有根本。

吳:我的感覺有點矛盾⋯⋯如何推廣一件事,但又不把它標籤化跟他者化?越多人注意越好啊,可是客家這樣就變成很多標籤——但你不推廣,它連標籤都沒有。其實我覺得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沒有客家電視、沒有客委會。因為有這些單位表示它要救這個語言嘛,最完美的狀態就是完全融入社會,你是客家人就講客家話,你家裡是福佬人就講福佬話。但現在沒辦法,也不能靠家庭救語言了,因為家庭沒有在講了,只能提高它的社會地位,讓它看起來很酷,那一定要貼一大堆標籤。所以我心裡有點矛盾。你覺得客家看起來很酷,我反而覺得我們他者化了,怪怪的。

V:你們認為客語對於當代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我們必須重視與繼續傳承它?

陳:我覺得它是一個人類發展史當中必須存在的一個線索,當客家這個線索失去的時候,我們要拼湊更完整的人類史真的會找不到連結。「客家」不是只有活在客家圈子裡,人類的文化一直以來都是在互相重疊。

吳:我覺得就是生物多樣性欸!因為太多文化和語言每天都在消失,如果全部都只有單一一種生物、文化、語言,這個地球就太無聊了,甚至可能也有害。如果可以多一點,那都是好的。

V:兩位有期許自己未來能以什麼方式,為母語的推廣盡一份力嗎?

吳:我自己沒有小孩,可以做的就是遇到客家人就跟他講客語,如果有人覺得我可以做什麼跟客語有關的事,我也很樂意。只是我不覺得我能力有大到可以「推廣」,因為大部分的人只要他認同他是客家人,應該都會想要傳承母語,但為什麼沒有做?鐵定有他的原因。我比較「佛系傳承」一點。

陳:我現在持續在做這件事情,有機會就分享,也不斷強調我自己的客家認同。希望我活出來的樣子,可以褪去一些大家原本對於客家的單一想像。

其實現在的族群認同更多元了,有些人家裡根本不是客家人,可是他去考客語檢定、或他喜歡客家文化、是客家人的經紀人,那他就是客家人。這個認同已經不只存在於血液,而是一種更多元的解釋。

受訪者Profile

陳明珠|苗栗客家人。2012年以《客庄好味道》踏入主持界,2016年因主持520總統就職典禮而被大眾認識,並於2019年以《客家妹來打卡》獲得廣播金鐘獎肯定。除了主持,也是⼀位熱愛大自然的山海系女孩,熱愛潛水、爬山、唱歌、彈琴、寫作與攝影。

吳奕蓉|屏東客家人。於客家電視台從事新聞工作超過十五年,跨足主持《幕後有藝思》、《花漾同學會》多次獲得金鐘獎肯定。以《大桔大利闔家平安》入圍第57屆金馬獎最佳新演員,並奪下第55屆電視金鐘獎迷你劇集最佳女主角。2023年領銜演出戲劇《暗夜微光》及電影《粽邪3-開鬼門》。

浪漫台三線藝術季「花啦嗶啵Falabidbog」

時間|2023年 6月24日至8月27日

地點 |
台北展區|松山文創園區台灣設計館
第一展區|龍潭、關西、竹東、峨眉、北埔
第二展區|三灣、南庄、頭屋、獅潭、公館
第三展區|大湖、卓蘭、東勢、石岡

三大主軸|
藝術策展:50位藝術家創作42組藝術品轉譯客家文化
設計導入:21組設計團隊優化傳統生活空間與儀式
飲食實驗計畫:45間在地餐廳創作30種全新客家味

官網|https://www.romantic3.tw/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8封面故事「花啦嗶啵:客家新文化」,更多關於客家文化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文字/郭振宇 攝影/吳昭晨 造型/Kris Lin 編輯/Mion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郭振宇
  • 攝影/吳昭晨
  • 造型/Kris Lin
  • 編輯/Mion
  • 核稿/郭振宇
郭振宇

郭振宇

或許喜歡電影、音樂與文學。每次的自我介紹都覺得彆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