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張國耀的家庭餐桌: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辣?

新台灣之味

張國耀的家庭餐桌: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辣?

辣是痛覺,不像其他味道可以讓人清楚記得其中的細微差異,要不要加、要配哪種辣也終究是個人偏好,但不可否認,吃到辣對張國耀來說就是回家。

我在馬來西亞長大,五歲時吃到第一口辣椒就自然地不抗拒,小學時也會和同學比賽,看誰的湯麵可以加更多的辣、最快吃光光。

生活在吉隆坡,意味著日常生活中三大種族——印度人、馬來人和華人——的料理都吃得到,也都少不了辣作為調味料。或許因應東南亞氣候,吃辣容易流汗排毒、減少燥熱,久了就成為大家依賴的生活方式。

時間一久,也有流傳下來的各種講究。不同的料理配特定的辣椒才對味:雲吞撈麵搭醃漬過的青辣椒、烤雞需要霹靂椒製成的Nando’s牌辣醬、吃椰漿飯少不了Sambal(參峇)辣椒、肉骨茶要加大蒜和朝天椒,而炸雞也不能馬虎——也是來台灣後我才知道,原來肯德基不一定會附泰式酸辣醬?

近乎是信仰一樣,我始終把這些習慣帶在身上。

現在打開我的冰箱,能看到一字排開的各種辣醬,吃不慣台灣小吃攤那種比起辣、更接近甜甜鹹鹹的豆瓣醬,我總會記得抓一罐帶去配乾麵和米粉。只是這些年來,繼吃習慣的馬來西亞品牌,台灣製造的出場率也越來越高,我近期最認可的,就是標榜「請逐滴添加!」的老溫辣醬,真的夠辣!

已經三年沒回馬來西亞,最近想家的時候,我連帶想念起大馬街邊那道隨處可見的炒泡麵。

炒泡麵多是印裔穆斯林開的24小時Mamak檔在賣。一包泡麵加進青菜、雞蛋、雞肉碎、豆腐⋯⋯炒一炒,熱騰騰一盤,二、三十塊台幣就吃得到。偏偏在台北還不常見,點外送的話又會全部黏成一團,吃不到麵條根根分明的口感。

不常下廚的我,竟因此點開教學影片,跟著買來Maggi牌泡麵,灑上附贈的咖哩調味粉、大蒜和朝天椒,切些口感脆脆、與軟軟的麵體形成互補的小松菜;而少量雞肉在台灣不好買,就隨心換成蝦仁或魚丸,也意外讓這道走平價路線的料理多了一點澎湃的海味⋯⋯。

發現這一切算不上有什麼技術可言,只需要15分鐘就能完成後,我便頻繁拿起鍋鏟,炒給自己和來自台灣的女友、朋友吃,無法自拔。雖然偶爾當我加了太多朝天椒,他們還是會皺眉頭,但因為是不熟悉的口味,大家還是都很願意嘗鮮。我一直都覺得,跟我成長的馬來西亞一樣,台灣對外來飲食的包容性其實很高。

辣是痛覺,不像其他味道可以讓人清楚記得其中的細微差異,要不要加、要配哪種辣也終究是個人偏好,但不可否認,吃到辣對我來說就是回家。

而或許,身邊的人們下一次再吃到炒泡麵時,嘗到朝天椒在舌頭上微微灼燒的熱辣,也會覺得有那麼一點點親切。

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吃辣?

PROFILE |張國耀
馬來西亞裔華人,高中畢業後移居台灣求學至今,已近二十年。現為自由接案影像工作者,作品橫跨藝術創作,商業攝影和新聞攝影等。

|延伸閱讀|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16封面故事「新台灣之味」,更多關於新台灣料理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張國耀 插圖/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張國耀 插圖/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李尤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李尤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文字/李尤 插畫/倪瑞宏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李尤
  • 插畫/倪瑞宏
  • 編輯/李尤、郭振宇、温伯學
  • 核稿/郭振宇
李尤

李尤

1999。張開眼睛打開心,邊寫字邊看世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