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0
0
【基隆美食】「餓童」沈軒毅最愛的無名小吃:許存睿豬灶麵線羹、孝三路無名麵店

【基隆美食】「餓童」沈軒毅最愛的無名小吃:許存睿豬灶麵線羹、孝三路無名麵店

基隆什麼最多?雨多、魚也多。日治時期的基隆濱町曾是北台灣最大的漁港,基隆人將捕獲的白肉魚打漿做成魚丸、魚板、甜不辣,或是在地稱為「吉古拉」、「大燒邁」(註)等魚漿製品。就連麵線裡頭放的也不是蚵仔、滷大腸,而是外表裹附一層魚漿的大腸羹。

我最喜歡的是南榮路393巷的無名麵線攤。麵線滑順咕溜不糊爛,湯底則是未勾芡的清爽型,勺上一匙蒜泥,澆上些許烏醋,再摻點辣椒醬。咬開Q嫩的大腸羹魚漿,裡頭是脂厚味香的大腸,鮮甜味結合豬內臟脂肪香,口感與滋味好極了。

魚漿裡頭包的是水煮大腸,基隆人向來擅長處理豬內臟,無名麵線攤也不例外,完全就是直球對決,不需濃郁醬味掩飾,吃來無腥不油膩。

攤子前方的社區停車場早年是基隆的「豬灶」,每天下午從各地拉來豬隻,凌晨屠宰後以熱水燙毛分切,再送到各市場販售。1970年代豬灶轉移,原本熱鬧的巷子變得沒落,麵線攤反而開始做生意,至今五十多年已傳承到第二代許存睿,攤子無名,但也有人會稱其為「許存睿豬灶麵線羹」。

麵線攤位原本在巷口,後來路邊畫上了紅線只得退到巷裡,下午2點半才開賣。正是日頭正炙之際,想在現場吃就得自個兒捧著碗頂著豔陽立食,熟門熟路的客人則會貼著隔壁樓房牆壁站好。

能在基隆存活下來的小吃都有其獨到之處,像是基隆叫得出名號的乾麵店就不勝枚舉,用的是其他縣市沒有的「廣東仔麵」,這種麵條製作時不加鹼,形狀扁平,推測是因早年由廣東籍師傅製麵而得名。

基隆人偏好的乾麵吃法絕不會淋肉燥,通常以油蔥、豬油、醬油清或鹽水調味,端上桌看似白白一碗,頂多擱上兩片瘦肉、些許豆芽菜,但得快速攪拌,才能避免麵條變成一大坨,滋味也才均勻。

孝三路商圈簡直是乾麵名店最聚集之處:長腳麵食、張家餛飩、阿忠麵店、三角窗麵擔、兩利餛飩大王,每一家我都覺得好吃,但我永遠忘不了初次到「孝三路無名麵店」的經驗。

這家店品項除了乾麵、滷肉飯之外,湯品選項也多,我乾脆點了什錦綜合湯。乾麵和基隆傳統口味略有不同,雖也添加豬油、油蔥,但用的是醬油膏,吃來也很不錯。什錦綜合湯端上桌時,我驚嚇到了,一個超大碗公裡頭裝滿了豬肚、豬腸、豬肝、赤肉和蚵仔,還有小白菜、鹹菜、薑絲等,也不過幾十元,份量之澎湃,饒是我一個大男生,吃了一碗乾麵後,也有無法把湯喝完的感覺。

驚喜的是每碗都是現煮,各種食材沒有一絲腥騷味,湯頭鮮美,豬肝嫩、腸肚Q、蚵仔鮮,若嗜辣,桌上也有辣椒醬油可供沾食,這碗什錦綜合湯應該是基隆小吃店湯品的天花板了。

註:基隆人習慣把燒賣,寫成燒「邁」。

許存睿豬灶麵線羹|基隆市南榮路393巷內,14:30-17:00(下雨公休)
孝三路無名麵店|基隆市仁愛區孝三路52號,07:30-13:00(周一公休)

PROFILE|沈軒毅
曾任《蘋果日報》副刊主任、美食組長,臉書「蘋果花愛鑄鐵鍋」、「過上好日子」人氣社團管理員,經營粉絲專頁「餓童日記」,著有《餓童家便當日常:地方爸爸88道愛的料理》,認為生活的美好來自於人與人的溫度。

➤《VERSE》2024年訂閱計畫已經開始。您的訂閱,對我們持續做好內容是非常關鍵的支持,現在訂閱價格更優惠,並送獨特設計閱讀袋。現在訂閱

購買 VERSE 雜誌

本文轉載自《VERSE》020封面故事「人生的無名小吃」,更多關於台灣無名小吃的故事請見雜誌。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文字/沈軒毅 攝影/蔡傑曦 編輯/章凱閎、梁雯晶 核稿/郭振宇
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VERSE VOL. 25 那些難忘的牛排時刻
  • 文字/沈軒毅
  • 攝影/蔡傑曦
  • 編輯/章凱閎、梁雯晶
  • 核稿/郭振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