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2024訂閱方案 0
0
作家劉軒的人生學:從哈佛回到台灣,生命會帶你找到自己的天空

作家劉軒的人生學:從哈佛回到台灣,生命會帶你找到自己的天空

VERSE與Lexus聯名出品的podcast《My Way》,由劉軒以設計人生為題,談他體悟出的生活哲學,以及對人生規劃的突破與思考。

VERSE與Lexus聯名出品的Podcast「My Way」,第三期主題「設計的力量」,由劉軒以設計人生為題,與VERSE社長暨總編輯張鐵志進行一場深度對談:跨足文學、音樂、設計等領域,劉軒融合不同領域的體悟並應用於生活中,不斷在跨界中展現出無限可能。從大學時期、到第一份工作的歸屬感,再到今日勇於挑戰不同領域,透過劉軒的生命故事,帶領大家探索人生的不同可能性。

計畫與無常

張鐵志(以下簡稱鐵):今年在疫情期間你出了一本新書《天上總會有雲,但你才是天空》,我覺得別具意義,可不可以跟大家介紹一下?

劉軒(以下簡稱劉):書名是因爲疫情才產生的想法,原本是想分享生活的散文加上一些心理學知識,我並不喜歡把心理學寫得很硬,我喜歡把它融入到生活讓生活變更好。在與編輯討論時,提到在這段期間每個人都需要被療癒。

當時身邊有個朋友跟我年歲差不多,有一天跟女兒在家裡下棋,他女兒說他當時就一下子口吐白沫倒在地上,整個人開始抽蓄,他老婆立刻就叫救護車,把他救過來了,但我朋友完全記不得這件事,只記得前一刻他還在跟女兒下棋,下一刻一張開眼,就已經是醫護人員。

這件事情讓我感到人生無常,我們似乎在倒數著歡迎2021的那一刻整個地球進入一個平行宇宙,在平行宇宙的另外一側,人生還是像往常一年接著一年的過,但我們進入一個分岔,這個分岔出現了疫情,這改變了我們這一生,我心裡一直感到好不捨,覺得沒有機會好好的跟疫情前的世界道別,但同時我心裡面也想著沒有任何事情是永久的。

有時候我們覺得天塌了、人生完了,覺得一切就這樣結束,但其實那只是一朵雲,而我們的意識是比雲永遠要更高一層的,我們是天空,而如果我們能夠認同我們是天空,而不是雲,那我們就可以更平靜地看待世上的一切。

https://www.facebook.com/suncolorbooks/posts/4341439652575017

鐵:你怎麼看待人生規劃或設計人生這件事情?譬如你那後來為什麼選擇在美國念完書之後回到台灣呢?我也很好奇你在大學生的時候對未來的想像是什麼,所以先談談20歲的時候你是怎麼去想你畢業之後的工作?

劉:我大學時對未來的想像就比同齡學生來得複雜一些。我從19歲起每一年會回來台灣一次,那時候已經開始寫自己的書,也會做書的宣傳、巡迴演講,但身邊很多同學從大一就開始在某一產業裡來實習,對於他們接下來要做什麼、對產業有相當的認識。

很奇妙,當身邊有很多的同學都開始求職,我一封履歷都沒有送出去,與父母討論後,我決定繼續去唸哈佛的博士班,沒想到竟然錄取了,因為通常哈佛尤其是博士班會要求你至少在外面有兩年以上的工作經驗,但他們把我在台灣所做事情視為是工作經驗。

博士我讀了幾乎五年,到了要寫論文的時候,我發現自己沒有「the BIG burning question」(這個是要用大寫B的),每一個博士生的心底都應該要有一個燃燒著他生命的問題,非得要回答不可,但我沒有。因為我也沒有機會真正在社會裡面打滾過,你要不撞痛過幾次之後,那個痛點會形成你的burning question。

我成為了一個ABD(All but dissertation),沒有完成論文,先回到紐約拿到了我的第一個job offer,一間不錯的出版社,但911就發生了,整個紐約市瞬間變了一個地方,我還沒報到就收到工作沒了的offer letter:「We're sorry. Things have changed」。

我面對著一片灰暗,再加上當時去當志工做一些心理輔導服務,做到後來我自己需要心理輔導。輾轉到台灣、北京、上海、香港,最後在2002年決定先找一份工作,從台灣開始。

找尋人生的方向

鐵:太有意思,那你回來其實你有工作過嗎?你有朝九晚五過嗎?

劉:有啊,我唯一需要打卡的地方就在我第一份工作,在那之後,說實在的廣告產業從來沒有朝九晚五這件事。

我非常感謝那一段打卡的日子,甚至希望那段日子其實應該要更久才對。因為一個人需要先學會自律之後,才能夠再學自由,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當時跟著大家一起搭捷運上班、一起擠捷運同時出來,在大家一起下車的時候,跟著萬頭攢動的人流,像是在河流裡面小小的一個點,覺得自己是這個社會的一分子,覺得終於接觸到社會的脈搏。

鐵:你的人生經歷許多變化,你是怎麼樣去慢慢釐清自己想要走的方向?

劉:我覺得很多年輕人可能都會是一樣,你開始學會的不是你要做什麼,而是你不要做什麼,每一個經驗會越來越告訴你,你不適合、不擅長、不喜歡什麼,然後用刪減法開始留下一些你可以走的路,留下夠選的路的時候,再搭配你的長處、興趣和經驗,逐漸就會浮現出一條路最適合這個時段的你的道路。

我因為學過很多不同的東西,之前就有古典音樂的底子,大一室友是DJ,於是學會DJ,再結合我本來的音樂底子讓我學會電子音樂製作,回到台灣時,剛好很多廣告音樂的職位有一些空,於是我就開始做廣告音樂製作。我在不同的工作中學到品牌的思維,也比較懂得如何去溝通與體現,結合我之前所學的東西去呈現,每經過一個不同的身分,就學到一個思維,進入到不同產業所學習到的也會影響到我的下一步。

鐵:你是在哪個階段覺得找到未來要做的人生之路、找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

劉:在上一份工作時我為了要找尋人生的穩定度於是進入公司,很快地我就意識到,我不太想要這麼做,我要的穩定不只是一份工作。

對當時的我來說,我已經有兩個小孩,人生進入到一個不同的階段,我父親那時剛好跟我提及,以前我們自己的出版社要不要收了,當時一想覺得有點不捨,就說我可以接手,但我當時接手的是一個沒有在運行的公司,就只是一個統一編號,我就在想或許可以做些我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https://www.facebook.com/191959436417/photos/a.10150687883221418/10158563212301418

不斷挑戰未來

鐵:你有一個很成功的podcast叫「劉軒的How to人生學」,來跟大家聊聊這個節目是是怎麼開始的?

劉:Podcast已經想要做很久了,可以說是我之前在飛碟電台廣播節目的延伸,那時候我的節目叫做「藝術好好玩」,一下子就做了九年,每一週會訪問一個藝術家,聊他們的藝術、為什麼開始做作品等等,都是比較偏深度的、one on one的訪談。

我非常享受這樣子的過程,我很喜歡透過訪問認識一個人,你可以問一般交朋友時會聊的話題,也因為這樣子,下次再見我們已經變得更close,對彼此又有新的認識。後來離開飛碟那一段時間裡面,我開始聽美國的Podcast,特別喜歡一些深度訪談,所以在大概2018年的時候,就開始就問身邊的朋友,就覺得台灣應該要做Podcast,但他們說不行,可行性非常低沒有市場,結果到了2020年的時候突然一下子爆炸了。

鐵:所以Podcast在疫情期間爆炸開來,你就開始準備你的新節目了?

劉:也不是這樣說,而是有聽眾這件事情被證實了。之前大家就都在做YouTube,但我不喜歡影像製作,門檻比較高外,還要去想視覺的哏等等的。我也知道節目一旦做下去,集數至少要達到三位數才算個事兒,大部分的Podcast差不多三個月左右就會陣亡,所以常自問有沒有足夠的時間跟精力夠投入到這裡面。

在規劃的Podcast的時候,我花最多時間在跟團隊在討論的如何可以做得比較自然、輕鬆,有機地讓這件事情發生,而不要造成我們太大的壓力。現在做了三十幾集了,時間過很快。

鐵:最後一個問題,你不斷的跨界、常常在挑戰舒適圈,那接下來還有什麼是要去挑戰新的目標?

劉:我想再回到音樂,把DJ的身份跟心理學者的身分融合在一起,應該就是所謂的音樂治療(music therapy)。它是在心理諮商專業的範疇裡,讓人透過創作或是聆聽音樂等來達到治癒效果,但我相信傳統方法之外,能找到更有創意、更多互動的方法,讓人通過音樂體驗再結合學習。我現在就正朝這個方面做比較多的研究跟思考。

➤ 訂閱實體雜誌請按此
➤ 單期購買請洽全國各大實體、網路書店

VERSE 深度探討當代文化趨勢,並提供關於音樂、閱讀、電影、飲食的文化觀點,對於當下發生事物提出系統性的詮釋與回應。

回到專題:Podcast|MY WAY:探索台灣的文化風景

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VERSE VOL. 22 新的一年,重新認識與定義自己
  • 文字/黃于真
  • 圖片/劉軒提供
  • 編輯/吳哲夫
  • 核稿/蘇曉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