屬於我們時代的文化媒體
Issue 04誰還在讀書? »
Mar.05
專文 Articles
專欄 Columns
影像 Pictures & Video
雜誌 Magazine
商鋪 Shop
資訊 Info
搜尋
0
專文
專題. 重磅
Podcast 開闢出一塊不同於以往的輿論空間。在那裡,沒有任何單一平台可以獨斷制定整體市場的遊戲規則;各式議題百花齊放,沒有紅線,不怕噤聲;由聽覺主導的環境,沒有視覺的喜新厭舊,相對低的跳轉率也讓聽眾可以吸收更完整的論述。
自從今年初 podcast 在台灣掀起熱潮,各式討論主題百花齊放,不同於 YouTube 及 Facebook 等平台霸主,podcast 內容並不隸屬於平台之下,也因此不用經過平台的審查機制。這樣獨特的自由性,讓 podcast 成為向大眾溝通的優良媒介。
從內衣、床墊到鑽戒,近期 podcast 有更熱鬧多元的廣告,而這些廣告不只是產業崛起的風向球,更是不少 podcast 節目獲利與生存的關鍵。但在市場尚未明朗之際,他們如何獲取廣告主青睞並制訂價格?我們透過近年收聽率居高不下的好事聯播網,與業配率逐月上升的podcast《敏迪選讀》主持人敏迪的分享,從製作成本、廣告類型、價格等面向進行比較,深入探索這波逐漸成長的「耳朵經濟」。
的確是經人提醒,我才意識到自己腳跨傳統廣播與 podcast 的身分有點特殊。Podcast 說來不算多新,而且若十年前你說:「有一天,podcast 在台灣會紅起來。」絕對會被笑死。可此刻誰也無法否認,這半年來,它在台灣的確成了一個非常熱門的新玩具。
Joanna 王若琳是台灣當代流行音樂中一名怪奇而迷人的創作者,她不斷在邊界間跳躍,不斷從既有的事物中打造出新的想像。
聲音,是一種最親密的陪伴,不僅具有多樣性的生活穿透力,也帶給人們直覺且深遠的影響,而今更引領一個正在台灣發生的新產業。Podcast 會重擊廣播,還是跟廣播這種傳統媒介一起帶我們迎接新的聲音時代呢?
Podcast/廣播最迷人之處,在於閱聽人不需花上 100% 注意力,而且聲音本身給了受眾一塊比文字、影像距離更近、更私密,也更溫暖的空間。
面對 podcast 紅海市場,想得到、想不到的人都跑下來做了,從明星、偶像、網紅,到科技新創、企業老闆、各領域專家,還有各具才華的素人,但一個好的內容節目該怎麼做,未必大家都知道。
聲音所帶來的陪伴感,是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平台上的文字與圖片無法企及的,與人們的關係相形親密,也更為人所依賴。挾著這樣的優勢,許多 podcaster 同步經營自己的社群,讓關係從線上到線下,發揮更大的影響力、培養更廣泛的追隨者。
閱讀設定
夜間模式